康皓
,
韩宗涛
,
赵宪明
,
吴迪
物理测试
以典型的珠光体钢U75V重轨钢为例,介绍了一种利用电子探针分析(EPMA)测定钢中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的方法.选择尽量垂直于珠光体片层的法线方向作为扫描路径,得到碳含量分布曲线为“波峰”+“波谷”的形状,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即为一个珠光体片层间距,由于扫描路径长度已知,通过计算扫描路径上“波峰”或“波谷”的数量就可以获得该视场下珠光体的平均片层间距.此法直观、简单、计算量少,所测得的珠光体平均片层间距更接近其真实平均片层间距.
关键词:
电子探针分析(EPMA)
,
测量
,
片层间距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刘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刘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刘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刘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杨海天
,
薛齐文
工程热物理学报
提出基于两级敏度分析的稳态非线性热传导反问题的求解策略,建立了便于非线性正演和反演的有限元模型,由此可直接求导进行敏度分析,同时还考虑了非均质和分布参数的影响.对非线性热物性参数和边界条件的反演,进行了数值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并对信息误差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热传导
,
反问题
,
非线性
,
敏度分析
刘宗昌
,
计云萍
,
任慧平
,
袁长军
,
段宝玉
材料热处理学报
贝氏体铁索体在晶界形核的新观察验证了形核的一般规律.依据试验观察,理论计算得贝氏体临界晶核尺寸和形核功为:a*=16.7 nm;b*=25 nm,△G*=270 J·mol-1,此值合理.奥氏体中贫碳区的存在是普遍事实,试验也测得贝氏体相变孕育期内形成了贫碳区;不能将Spinodal分解与奥氏体中形成贫碳区和富碳区混为一谈.涨落是相变的契机,在孕育期内奥氏体中必由于涨落而形成贫碳区.阐述了非协同热激活跃迁形核机制.大量TTT图分析和实测均表明贝氏体铁索体形核-长大不可能以扩散方式进行.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晶界形核
,
扩散
,
切变
,
热激活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