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帮助
,
彭爱平
,
高立军
,
顾镇南
功能材料
采用在Ar气氛保护下裂解FePc制备出一种树状取向碳纳米管阵列(ACNTA),这种种特殊结构是由ACNTA裂缝自组装而成.在生长过程中裂缝处能获得更多的催化剂和碳源,因此自身能够持续发展,且裂缝以60°或120°夹角再次分裂,最终形成树状结构.
关键词:
酞菁铁
,
树状取向碳纳米管阵列
,
化学气相沉积法
郑乃章
,
李原野
,
郑康妮
,
莫云杰
,
苗立峰
硅酸盐通报
本文回顾了清代中晚期后中国陶瓷技术从全盛走向停滞和西方近代陶瓷科学产生的历史,分析了近代陶瓷科学技术在景德镇传播的历程,界定了景德镇古陶瓷技术与其现代陶瓷技术的分界.指出:从清末到20世纪50年代,经过50余年的艰苦奋斗,近代陶瓷科学技术才在景德镇陶瓷业得以传播和推广应用;在这个历程中,一批近代陶瓷教育的先驱们起着巨大的作用;上世纪50年代政府设立的陶瓷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才能真正使中国陶瓷技术传统转变为科学.
关键词:
近代陶瓷科学
,
传播
,
景德镇
孙加林
,
吴隽
,
人工晶体学报
本课题以景德镇明清以来低温黄釉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探针-能谱组合、透射电镜等仪器对样品断面进行显微结构分析,研究了景德镇低温黄釉的显微结构演变情况,发现景德镇低温黄釉主要有黄釉下施底釉和黄釉下无底釉两大类,并进一步分析了底釉的存在对黄釉品质的影响情况.研究得出黄釉与底釉、胎的中间层所析出晶体主要为铅长石,白釉、底釉与胎中间层所析出晶体主要为钙长石;同时,还发现民国黄釉表面存在一层细小的烧绿石型黄色Pb2Fe0.5Sb1.5O6.5晶体.
关键词:
景德镇
,
低温黄釉
,
显微结构
黄钢
,
卢希龙
,
曹春娥
,
秦立邦
,
曾信谦
,
刘洋
硅酸盐通报
以景德镇地区低品位红土为主要原料制备出性能良好的紫砂泥浆,然后经注浆、干燥、烧成等工艺,得到效果良好的紫砂器.讨论了不同烧成温度对坯体吸水率、烧失量、烧成收缩和呈色的影响,采用XRD、XRF、SEM、EDS、色度分析等测试技术对红土的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及烧成后紫砂瓷坯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及呈色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景德镇低品位红土以石英、伊利石和白云母矿物为主;在1250℃烧成时坯体的吸水率最小,1280℃左右时坯体的收缩率、烧失率最大,其合适的烧成温度为1250℃左右;随烧成温度的提高,瓷坯由紫红→深紫红→红褐→灰褐色规律变化;制得紫砂瓷坯的主晶相为莫来石,同时还有部分残余石英相.
关键词:
红土
,
景德镇
,
紫砂
,
应用研究
,
性能表征
吴隽
,
李家治
,
郭景坤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1.024
通过对元代、明洪武及明宣德年间的景德镇青花瓷样品彩上斑点的显微结构和组成分析,研究了斑点的形成机理和组成,表明青花瓷彩上斑点是由青花钴料中的锰、铁、钴,经高温过程后,在釉熔体中的偏析所形成的,其物像组成, 除主要取决于青花钴料中的锰、铁含量外,样品的胎、釉组成及烧成机制等也影响着铁的价态.
关键词:
青花瓷彩上斑点
,
显微结构
,
青花钴料
朱子宗
,
徐红阳
,
张六喜
,
何鸿福
,
朱俊虹
钢铁
为了使高炉操作者和管理者通过网络管理以及远程监控实时掌控高炉生产状况,通过计算机编程开发了适合南钢高炉生产的操作管理系统 。介绍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的南钢高炉操作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应用情况。该系统具有界面美观、人机对话友好、操作方便等特点,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网络通信和管理,实时监控等功能。
关键词:
高炉;管理系统;无纸化操作
朱子宗
,
徐红阳
,
张六喜
,
何鸿福
,
朱俊虹
钢铁
为了使高炉操作者和管理者通过网络管理以及远程监控实时掌控高炉生产状况,通过计算机编程开发了适合南钢高炉生产的操作管理系统 .介绍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开发的南钢高炉操作管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应用情况.该系统具有界面美观、人机对话友好、操作方便等特点,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网络通信和管理,实时监控等功能.
关键词:
高炉
,
管理系统
,
无纸化操作
王业飞
中国冶金
南钢联8号高炉通过提高顶压、大矿批、调整上下部操作制度,逐步实现了低燃料比下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介绍分析炉况调整操作过程.
关键词:
高炉
,
装料制度
,
高顶压
,
大矿批
经文波
,
唐飞来
,
胡小云
钢铁
针对南钢1号高炉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将理论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研究了无料钟布料的规律,采取灵活正确的上部调剂手段,逐步将生产恢复到和超出正常水平,并取得了显著效益.
关键词:
高炉
,
无料钟
,
规律
,
调剂
,
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