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玉蓉
,
冯芒
,
高克林
,
朱熙文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1.03.001
本文提出了一个通过量子计算网络来对三个未知量子态同时进行量子远距传态(teleportation)的方案,对比以前的远距传态方案,本方案不仅效率高,更符合量子远距传态(teleportation)的原始定义,而且容易扩展到同时传输多个未知量子态和多粒子最大纠缠态.
关键词:
量子远距传态(teleportation)
,
量子计算网络
,
协议
,
纠缠
施建俊
,
汪旭光
,
魏华
,
高克林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04.007
随着高精度毫秒导爆管雷管的出现,逐孔起爆技术得以实现.文中介绍了以降低爆破振动和破碎块度为目的的逐孔起爆技术,分析了逐孔起爆机理、起爆方式、网络设计及合理微差间隔时间的确定方法,并将该技术应用于露天矿山台阶爆破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最后探讨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逐孔起爆技术在我国露天矿山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逐孔起爆
,
微差延时
,
爆破振动
,
破碎块度
刘协权
,
倪新华
,
马英忱
,
高克林
硅酸盐通报
通过考虑纳米纤维与共晶界面的相互作用,利用四相模型推导出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中三相胞元内的应力分布规律;根据体积平均应变,得到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的有效柔度增量;由复合材料远场应力边界条件获得棒状共晶体内基体、界面和纳米纤维内的局部应力场.结果表明:棒状共晶体内的局部应力场与共晶体内各组分的刚度和体积含量以及夹杂和界面相的形状有关.由于共晶界面的强约束效应,基体分担的应力数值明显减小,所以共晶界面使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得到了强化.
关键词:
纳米纤维
,
共晶基陶瓷复合材料
,
共晶界面
,
局部应力场
,
尺度效应
倪新华
,
郑坚
,
康敬欣
,
高克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针对颗粒性陶瓷复合材料内存在大量界面弧形微裂纹现象,通过考虑夹杂与微裂纹的相互作用,利用二相胞元法推导出夹杂与微裂纹共同作用引起的扰动应变和本征应变.根据微裂纹的本征应变确定了复合材料自由能的变化,进而计算出弧形微裂纹的能量释放率,由材料的破坏条件可获得不同外载条件下的强度.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强度与第二相颗粒的尺寸和内界面脱粘区域有关,颗粒直径越小,强度越高;界面脱粘微裂纹角度越小,强度越高;而微裂纹的分布形态和体积分数对复合材料的强度影响很小.
关键词:
弧形微裂纹
,
颗粒性陶瓷复合材料
,
扰动应变
,
本征应变
,
强度
黄雄
,
杨玉娜
,
柳浩
,
高克林
,
佘磊
,
李交美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1.01.004
囚禁汞离子的光微波双共振实验是开展汞离子微波频标的实验基础.二级Zeeman效应是影响频率稳定度和磁场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光学微波双共振方法测量了囚禁199Hg+离子基态Zeeman分裂.通过减小微波扫描的频率范围,得到钟跃迁频率和谱线线宽.采用磁屏蔽材料(坡莫合金)对离子阱囚禁区域的磁场进行屏蔽.使得囚禁汞离子的钟跃迁谱线的线宽减小到1.5 Hz.相对于无磁场屏蔽时,钟跃迁频率减小13.5 Hz,并利用二级Zeeman效应估算出磁屏蔽后离子囚禁区域磁场大小为0.1高斯.
关键词:
光谱学
,
囚禁汞离子
,
磁场效应
,
线宽
邵虎
,
黄垚
,
谢艺
,
管桦
,
高克林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5.06.005
在钙离子光频标实验研究中,为了保证钟跃迁谱线的测量精度和光频标的锁定精度,方便自动控制实验进程,研究了基于LabVIEW的数字波形法结合数据采集卡产生多通道脉冲信号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多路数字信号序列同步输出的方法,由板卡的板载硬件时钟源作为定时器,通过编程从计数器/定时器输出频率连续的矩形脉冲输入到采集卡作为控制各路数字波形输出的同步时钟,数字信号输出过程的数字通道样本输出率可达1 MHz,脉冲宽度的精度可稳定达到1μs,上升延迟小于50 ns,而且多路脉冲都以同一个计时起点开始,因此具有很好的分辨率、同步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激光技术
,
多通道脉冲时序
,
LabVIEW
,
板卡时钟
,
高性能
,
自动控制
丘晓斌
,
温建康
,
武彪
,
邹来昌
,
刘美林
,
尚鹤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5.017
针对低品位高硫高粘土含砷含碳卡林型金精矿矿石性质特殊,直接氰化金浸出率仅为10.01%,且常规生物预氧化方法无法有效脱除金精矿中的硫、砷等有害杂质,开展了分步生物预氧化试验研究.通过充气搅拌浸出条件试验,考察了磨矿细度、接种量和矿浆浓度对预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者均对预氧化效果影响很大.当工艺参数为:浸矿温度45℃,磨矿细度-37 μm占90%,矿浆浓度10%,接种量10%,搅拌速度120 r~min-1,浸矿体系2L,采用分步预氧化方法,共氧化9d,金精矿中硫、砷脱除率分别可达82.96%和92.01%,后续金的氰化浸出率为79.91%.预氧化渣XRD图谱,SEM分析以及氰化试验表明,金精矿中有机碳物质具有严重劫金作用,同时预氧化5~9d期间黄铁矿表面形成的大量黄钾铁矾膜对后续金的氰化浸出也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卡林型金精矿
,
生物预氧化
,
劫金碳
,
黄钾铁矾
严丽娟
,
张峰
,
方恩华
,
郭彦妮
,
周昱
,
林立毅
,
储晓刚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1038
建立了动物饲料中竹桃霉素、红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泰乐菌素6种大环内酯和林可霉素、克林霉素2种林可胺抗生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ESI-MS/MS)检测方法.饲料样品采用甲醇提取,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和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8种药物在1~100 μg/L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空白饲料样品中分别添加1、10和100 μg/kg 3个加标水平的8种药物,其平均回收率为68.6%~95.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9%~11.8%,定量限均为1 μg/kg.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动物饲料中大环内酯类和林可胺类抗生素的同时检测.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林可胺类抗生素
,
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