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民
,
骈岩杰
,
杨建光
,
张立群
,
瞿雄伟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9.05.004
采用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微胶束中用化学氧化法制备纳米棒状和球形聚苯胺;DBSA既起乳化剂也起掺杂剂的作用,并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合成的聚苯胺进行了表征.不同的聚苯胺后处理方式对制备的聚苯胺/水性环氧树脂复合涂层电导率和聚苯胺分散有明显的影响;研究了这些涂膜的耐盐水性能.该复合涂料的表面电导率最大值为10-5S/cm,其他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关键词:
聚苯胺
,
电导率
,
乳液聚合
,
十二烷基苯磺酸
,
耐腐蚀性
,
水性涂料
唐顺兵
,
闫魁红
中国冶金
从太钢5号高炉2009年后年均有效容积利用系数达2.52 t/(m3·d)、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69.2 t/(m2·d)的生产实践出发,认为大型高炉提高利用系数的措施有:精料,高富氧率,加强设备和操作管理,实现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和操作炉型的稳定,控制适当的炉腹煤气量指数下的低燃料比生产.
关键词:
大型高炉
,
利用系数
,
操作炉型
,
燃料比
储滨
,
肖阳
,
龚涛
钢铁
对750 m3高炉在高利用系数条件下的高煤比冶炼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结果表明,通过采取优化炉料结构,提高入炉矿石品位,减少渣量,控制入炉粉末,提高焦炭质量,达到精料入炉,以及维持一定的鼓风动能,合理搭配上下部操作制度,控制边缘煤气流发展中心煤气流等措施,高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较好的水平,利用系数达到3.04 t/(m3·d),焦比达到288 kg/t,煤比达到203 kg/t.
关键词:
高炉
,
利用系数
,
煤比
唐顺兵
钢铁
太钢4 350 m3高炉通过提升原燃料质量管理,采取高富氧率大炉腹煤气量操作下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稳定燃料比和加强炉前作业等生产操作规程,使高炉利用系数逐步提高.2008-12后实现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2.40t/(m3·d)以上.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达66.0t/(m2·d)以上.
关键词:
富氧率
,
炉腹煤气量
,
利用系数
,
煤气流分布
唐顺兵
钢铁
摘 要 太钢4350m3高炉通过提升原燃料质量管理,采取高富氧率大炉腹煤气量操作下控制合理的煤气流分布、稳定燃料比和加强炉前作业等生产操作管理,使得高炉利用系数得到逐步提高。2008年12月后实现高炉有效容积利用系数2.40 t/(m3.d)以上,炉缸截面积利用系数达66.0 t/(m2.d)以上。
关键词:
富氧率;炉腹煤气量;利用系数;煤气流分布
殷欢
钢铁
马钢2 500 m3高炉通过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水平,改善原燃料条件,加强基础管理,2001年在维持130 kg/t煤比条件下,实现年平均利用系数2.313 t/(m3*d).2002年在继续保持稳产高产的同时,通过技术攻关,大力提高煤比,创造了月平均利用系数2.574 t/(m3*d),煤比152 kg/t的历史新高,达到了国内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
关键词:
高炉
,
煤比
,
利用系数
,
操作
周渝生
,
项钟庸
钢铁
讨论了影响高炉提高喷煤比的关键技术因素,从技术上总结分析了宝钢实现高喷煤比、高利用系数、低燃料比的生产实践和经验.强调了提高生产率要在高风温、优质原燃料条件下,在接近最大炉腹煤气量指数条件下操作高炉,而不是单纯依靠加大风量提高冶炼强度增产.提出了合理喷煤比的技术分析方法.
关键词:
高炉
,
喷煤比
,
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