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彬
,
刘建萍
,
高小雨
,
邰枫
,
夏志东
,
郭福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9.02.014
研究了热疲劳对Sn-3.5Ag共晶钎料及其复合钎料的残余机械性能和显微组织变化的影响.通过向sn-3.5Ag基体钎料中添加微量的不同种类的纳米级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POSS)颗粒制成复合钎料.对接头在不同热疲劳曲线下进行热疲劳试验,通过力学性能试验和SEM分析了疲劳裂纹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经不同周期热疲劳试验后,复合钎料接头表面损伤较Sn-3.5Ag钎焊接头得以明显改善,残余机械性能高于Sn-3.5Ag共晶钎料.
关键词:
纳米尺寸
,
POSS增强颗粒
,
复合钎料
,
热疲劳
赵彦生
,
赵芸芳
,
季平
,
谢克昌
功能材料
以小本体聚丙烯为原料,通过添加成核剂和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制备了具有良好透明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小本体聚丙烯.探讨了成核剂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种类等因素对结晶和透明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成核剂和相对分子量调节剂共同作用,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小本体PP的透明性,而且能有效地改善小本体PP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XRD谱图分析表明:成核剂的加入能有效地提高小本体PP的结晶度,降低体系β晶型的含量.
关键词:
小本体
,
聚丙烯
,
透明
甘国友
,
孙加林
,
陈敬超
,
陈永中
,
严继康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通过建立界面扰动模型, 推导了三元固态置换反应系界面稳定性的化学势梯度判据. 结果表明: 如果扰动微区前沿速率控制元素的化学势梯度升高小于20.7%, 平面界面稳定长大, 将形成层状结构; 若大于20.7%, 平面界面不稳定长大, 将形成束集型结构. 计算了某一常见假设下棒状束集型结构的束集密度.
关键词:
固态置换反应
,
原位复合材料
,
界面稳定性
,
束集密度
唐加红
,
杨玉兰
,
苑中原
,
刘丹
,
陈国祥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11.01.003
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宁麦13号'幼苗为材料,采用15%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镧(La)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探索镧提高小麦幼苗抗旱性的机制.结果表明,0.1%的镧显著降低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阴离子(O2-)的释放速率,不同程度地促进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提高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镧能通过调整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提高小麦幼苗的抗氧化能力,有效增强其抗旱性.
关键词:
小麦
,
镧
,
干旱
,
抗氧化系统
薛亚洲
,
刘普灵
,
杨明义
,
琚彤军
中国稀土学报
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 通过沿坡面垂直分段和分层结合布设不同的稀土元素, 研究坡面侵蚀的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 次降雨条件下在产流开始20 min内, 坡面片蚀和细沟侵蚀的平均侵蚀加速度、平均侵蚀率和累积侵蚀量之比分别为1:1, 1:1.5和1:1.3, 坡面下1/3区域的平均侵蚀加速度、平均侵蚀率和累积侵蚀量分别是坡面中部的5, 12, 13倍; 后期细沟平均侵蚀加速度、平均侵蚀率和累积侵蚀量分别为片蚀的43, 7, 5倍. 连续小雨强降雨条件下, 产流35 min内, 细沟侵蚀平均加速度是片蚀的7~10倍, 35 min后, 坡面处于稳定状态; 降雨产流10 min内, 坡面下1/3区域平均侵蚀加速度是坡面中部的5倍, 沟头激活后, 坡面中部的平均侵蚀加速度达到坡面下1/3区域的4倍; 坡顶部存在一个相对稳定区. 说明REE示踪技术能够同时量化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坡面侵蚀过程.
关键词:
水土流失
,
时空演变规律
,
REE示踪法
,
坡面侵蚀
,
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