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伟
,
姚寅芳
,
黄梦龙
,
李光
,
江建明
材料导报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掺杂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不同掺杂率的聚吡咯.通过元素分析n(S)/n(N)表征了所得聚吡咯的掺杂率,并测试了不同掺杂率的聚吡咯的电导率,发现电导率随掺杂率的增加先增大后下降.以掺杂聚吡咯为吸波荆制备了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其在X波段的电磁参数.由单层平行板模型 计算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结果表明,当n(SDBS)/n(Py)=0.2(Py为吡咯单体)的掺杂聚吡咯(PPy)在复合材料中的含量为20%时吸波性能最好,即当样品厚度为2.3mm时其反射损耗最小,达到-14.8dB,且在9.5~11.6GHz的频宽范围均低于-10dB.
关键词:
十二烷基苯磺酸
,
聚吡咯
,
电磁参数
,
掺杂
,
吸波性能
吴洪远
,
李光
,
高敬伟
,
杨胜林
,
金俊弘
复合材料学报
以FeCl3为氧化剂,与钠基蒙脱土(MMT)以不同比例进行离子交换后所得悬浮液与吡咯(Py)单体进行气液相聚合,制备出蒙脱土/聚吡咯(MMT/PPy)复合材料.XRD、FTIR和SEM分析表明,Py单体在MMT的片层间发生了聚合反应,MMT的层间距随PPy含量增加不断变大.MMT/PPy复合材料呈现出MMT和PPy的红外特征吸收峰,但某些吸收峰出现蓝移.SEM观察显示MMT/PPy呈片状形态特征.当其中的MMT去除后,PPy仍为片状结构,与纯PPy的球粒形貌不同.电导率测试表明,MMT/PPy复合材料的电导率随PPy含量增加而提高,至40.9 wt%PPy含量时,MMT/PPy的电导率已达到PPy的电导率水平(10-1S/cm),含54.3 wt%PPy的MMT/PPy电导率甚至略高于PPy.
关键词:
聚吡咯
,
蒙脱土
,
纳米复合材料
,
插层
,
气液相聚合
曾雄智
,
皮建辉
,
梁宋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6.007
敬钊毒素-Ⅰ(JZTX-Ⅰ)是一种能够抑制心肌钠通道失活的新型蜘蛛神经毒素,该文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与色氨酸荧光测定技术研究了JZTX-Ⅰ的磷脂膜结合活性.脂质体共沉淀实验表明,JZTX-Ⅰ具有不依赖于带负电荷磷脂组成的生物膜结合活性.当加入由酸性或中性磷脂构成的脂质体后,JZTX-Ⅰ能够分别产生6.4和4.7 nm的蓝移以及7.4和8.0 nm的红移激发漂移,显示JZTX-Ⅰ能够插入磷脂膜,同时该分子疏水表面的色氨酸残基处于一个运动受限的界面区域.荧光淬灭实验进一步证实,与脂质体结合能够减少该毒素分子表面色氨酸残基的溶剂暴露.该研究结果为阐明JZTX-Ⅰ的离子通道门控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荧光谱
,
单层小脂质体
,
敬钊毒素-Ⅰ
全妙华
,
曾雄智
,
皮建辉
,
邓梅春
,
梁宋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4.011
应用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方法化学合成了敬钊毒素-V(JZTX-V)分子N-端酪氨酸残基剪切体(Y1-JZTX-V),并且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对不同条件下的氧化复性结果进行监测,从而得到该剪切体的最佳氧化复性条件:0.1 mol/L Tris-HCl缓冲液、pH 7.50、1 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GSH)、0.1 m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样品浓度为0.05 mg/L、复性温度为4 ℃.膜片钳电生理实验结果显示敬钊毒素-V剪切体Y1-JZTX-V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上表达的河豚毒素不敏感型(TTX-R)与河豚毒素敏感型(TTX-S)钠电流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0±2.5)nmol/L和(39.6±3.2)nmol/L.与天然的敬钊毒素-V相比,该剪切体对大鼠DRG细胞上的TTX-S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但对TTX-R钠电流的抑制作用却大大降低,表明敬钊毒素-V分子N-端的酪氨酸残基是一个与TTX-R钠通道结合活性相关的氨基酸残基.
关键词:
化学合成
,
敬钊毒素-V剪切体
,
复性
,
钠离子通道
郭存宝
,
龙思远
,
廖慧敏
材料导报
介绍了高铬高钴耐热钢成分设计的理论,研究了耐热钢的微观组织、热处理工艺和力学性能;根据裂纹产生的机制,通过实验的方法建立了恰当的热处理工艺,有效地防止了淬火裂纹的产生.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成分设计和热处理的高铬高钴耐热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关键词:
耐热钢
,
强化理论
,
DV-Xa分子轨道法
,
热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