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798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硅溶胶-凝胶包埋纳米金和酶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 王媛 , 狄俊伟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180

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将金纳米粒子和葡萄糖氧化酶一次性固定于硅溶胶-凝胶的网络结构中,制备了葡萄糖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并优化了传感器的制备条件.酶电极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响应,葡萄糖浓度在0.02~2.0 mmol/L范围内和催化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5 mmol/L.酶电极在4 ℃下贮存100 d后对葡萄糖的响应仅下降8%.该酶电极灵敏度、响应快、稳定性好.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 溶胶-凝胶 , 葡萄糖 , 电化学传感器

硅钨酸与氧氟沙星的相互作用

, 周秋华 , 张红梅 , 王彦卿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098

利用荧光光谱及红外光谱研究了硅钨杂多酸与氧氟沙星分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溶液中硅钨酸分子与氧氟沙星生成新的配合物,导致氧氟沙星溶液荧光的猝灭,其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通过测定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结合热力学参数,证明硅钨酸与氧氟沙星分子主要通过静电和疏水作用形成配合物,配合物中的硅钨酸仍保持Keggin结构.

关键词: 硅钨酸 , 氧氟沙星 , 荧光光谱 , 相互作用

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分离杆菌DNA片段

王园朝 , 熊音 , 曾昭睿 , 程介克 , 沈萍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1.05.013

由羟乙基纤维素和聚吡咯烷酮混合组成筛分介质,在涂敷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上,研究了Lambda DNA/EcoR Ⅰ+ Hind Ⅲ片段分离的最佳条件.实验表明,混合筛分介质与单一的羟乙基纤维素筛分介质相比,改变了筛分介质的孔径大小,抑制了毛细管壁对DNA的吸附,从而改善了分离,并首次在同一条件下将所含的13个片段完全分离.方法简便、快速,曾应用于两组杆菌DNA片段的分离及其碱基对数目的推测.

关键词: 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 , 混合筛分介质 , DNA片段 , 杆菌

高温油藏常用起泡剂研究进展?

赵修太 , 王泉 , 王增宝 , 任增磊 , 翟东启 , 马梅花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5.014

泡沫流体以其低密度、高粘度和独特的流变性在油田开采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形成泡沫的必要组分是起泡剂,其最重要的性能就是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但在国内一些高温、油藏中,地下泡沫的起泡性能和稳泡性能与室内实验相比均有所下降,未能达到预期的原油采收率。论述了高温、条件下导致泡沫消泡的微观机理;介绍了目前高温、油藏常用的单组分起泡剂、复合/复配型起泡剂的基本类型和苛刻的储层条件对不同类型起泡剂泡沫性能的制约性;同时综述了国内外高温、油藏常用起泡剂的研究进展及油田应用现状;以分子结构、有效官能团、复配微观规律和绿色环保为主要研究方向,展望了我国高温、油藏起泡剂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温油藏 , 油藏 , 油田用剂 , 起泡剂

氟、、低硬度饮用水的处理

丁慧

膜科学与技术 doi:10.3969/j.issn.1007-8924.1998.02.012

介绍了电渗析法除与水矿化技术共同应用于氟、、低硬度饮用水的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水质符合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锌、锶、锂等微量元素含量达GB8537-87<饮用天然矿泉水指标>.

关键词: 电渗析 , 饮用水处理 , 矿化

高温油藏深部调驱体系研究进展

孙同成 , 崔亚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针对高温油藏中存在的水窜问题,开展高温油藏用调驱剂的攻关研究是大幅度提高高温油藏采收率的基础。该文综述了高温油藏深部调驱体系的研究进展,包括:新型聚合物、弱冻胶、沉淀类、体膨颗粒、冻胶分散体、含油污泥、柔性体以及无机凝胶涂层8种深部调驱体系。分析了每种调驱剂的优缺点、调驱机理和现场应用情况。展望了高温油藏深部调驱体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温 , 深部调驱 , 研究进展 , 发展趋势

铵盐钙除杂制备纯二氧化硅

刘晓红 , 张琪

硅酸盐通报

以磷肥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氟硅酸为原料制备纯二氧化硅.氟硅酸与氨水反应,得到氟硅酸铵溶液,加入铵盐沉淀钙镁离子,再加入钙沉淀铝铁离子,静置后过滤得到净化的氟硅酸铵溶液;将净化液氟硅酸铵与氨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硅沉淀,经过滤、热洗、干燥、煅烧,得到纯二氧化硅.样品SiO2符合国标要求.实验表明,以氟硅酸制备纯二氧化硅工艺可行.工艺特点是将低附加值的氟硅酸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纯SiO2,铵盐钙除杂适宜,反应步骤少、过程简单、操作条件温和.

关键词: 氟硅酸 , 氨水 , 铵盐 , , 纯SiO2

助溶液燃烧法制备比表面氧化铈纳米粉体

陈伟凡 , 李凤 , 于吉义 , 李永绣

中国稀土学报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快速制备比表面氧化铈纳米粉体的方法--助溶液燃烧法,通过XRD、TEM和比表面积分析,研究了燃料/氧化剂的比率、不同的种类和用量对产物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传统的溶液燃烧法中简单的引入KCl导致产物比表面积由14.10 m2·g-1剧增到156.74 m2·g-1,得到了4~6 nm高分散性的纳米氧化铈粒子.通过示意图初步讨论了助溶液燃烧合成过程高分散纳米氧化铈粒子形成的可能机制,认为由于自蔓延溶液燃烧反应快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反应体系产生瞬间高温,会迅速在新形成的纳米晶的表面原位析出形成薄盐层,当快速冷却后,氧化铈纳米晶就被镶嵌在凝固的基质中,阻止了新生成纳米粒子的重新团聚和烧结,从而得到氧化铈单分散粒子.

关键词: , 溶液燃烧法 , 纳米氧化铈 , 乙二醇 , 比表面积 , 稀土

电解法制备钛铁合金

李晴宇 , 杜继红 , 奚正平 , 李争显 , 杨承本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1.06.007

采用电化学还原法,温度为900℃,在CaCl2熔中以烧结的TiO2与钛铁矿混合物(Ti:Fe=1:1原子比)为阴极,石墨棒为阳极,制备出了钛铁合金.探讨了混合物烧结后的相组成变化及钛铁合金的合金化历程.实验结果表明,混合物烧结后,TiO2由锐钛矿结构转变为金红石结构,钛铁矿转化为热力学稳定的Fe2TiO5.钛铁矿的晶体结构由烧结前的三方晶系经950℃以上烧结后,转变为斜方晶系的Fe2TiO5.制备出的钛铁中铁钛含量分别为:77.19%和9.68%(质量分数).其合金化历程为:TiO2先生成CaTiO3,然后继续脱氧还原为金属钛;钛铁矿优先还原出金属铁,然后与生成的金属钛发生合金化反应生成钛铁合金.表明熔电解nO2与钛铁矿的混合物是一条制备钛铁合金的新途径.优化电解条件提高电流效率可进一步提高电解速度,得到质量更高的钛铁合金.

关键词: 钛铁矿 , TiO2 , 电解 , 钛铁合金

钼镍基合金在熔中脱溶腐蚀的研究

罔毅民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镍基合金、特别是Hastelloy N(16Mo—7Cr—5Fe—Ni)为美国发展熔反应堆研制的一种耐蚀材料。大量文献是针对在纯熔融氟化物燃料系中的试验结果,并证实一般主要发生的是选择性脱铬反应。 本试验(静态)是在普通(未经特殊净化处理)熔融氟化物或硝酸盐中进行。通过金属物理等手段,详细研究了表面腐蚀层的结构、钼对晶界脱溶腐蚀的影响及应力腐蚀破裂的过程。表明除铬元素外,也存在钼元素的选择性脱溶腐蚀,并构成上述腐蚀现象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说明了钼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随着合金中钼含量的提高,明显改变了钼、铬元素沿晶粒边界和通过晶粒内部脱溶腐蚀的相对速度,从而抑制了在高温氟中出现晶间腐蚀;另一方面钼、铬元素的脱溶反应造成表面腐蚀层基本上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纯镍层。在熔融硝酸盐中,尽管Hastelloy N合金的一般腐蚀速度极低,但发现在张应力的作用下加速了局部晶界的脱溶腐蚀;而钼、铬元素沿晶界的选择性脱溶反过来又促进了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引起晶间应力腐蚀破裂。

关键词: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79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