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静微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1999.01.007
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各种连接技术,包括熔融焊接(钨惰性气体焊接、金属惰性气体焊接、电子束焊接、激光束焊接、接触电阻焊接、电容放电焊接、等离子体焊接)、固相连接(扩散连接、摩擦连接、磁励电弧对接)、钎焊、胶粘、等离子喷涂连接、快速红外连接等工艺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总结.简要介绍了各种连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使用范围,重点对等离子喷涂连接和快速红外连接这两种新型技术的工艺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对各种连接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应该加强MMCs接头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断裂韧性和疲劳特性测试的工作,进一步优化MMCs连接技术.
关键词:
金属基复合材料
,
连接技术
,
铝基合金
,
碳化硅
郝显福
,
陆道辉
,
孙嘉
,
王成财
,
刘涛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908
为了研究预静载条件下硬岩在微扰动作用下的断裂特性变化规律,采用花岗岩制作中心直裂纹巴西圆盘( CSTBD)试样,在MTS Landmark电液伺服试验机上,利用圆弧形加载方式,进行硬岩在平行于预制裂纹方向的预静载荷和微扰动载荷的组合作用下的断裂特性研究。设定预静载荷水平为常规准静态断裂载荷的90%,设定微扰动载荷幅值为常规断裂载荷值的10%,下限为常规断裂载荷的80%,上限为常规断裂载荷值。扰动频率分别为1 Hz、5 Hz、10 Hz、20 Hz、30 Hz、50 Hz和70 Hz。研究结果表明:在预静载加载段,岩石试样内部沿预制裂纹方向新的裂纹已经产生发展,并且裂纹扩展的速度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增大;在扰动载荷加载段,随着扰动次数的增加,裂纹扩展的速度越来越慢,岩石损伤程度逐渐积累;在断裂破坏段,岩石损伤程度超过了承受极限,裂纹贯穿沿预制裂纹方向贯穿试样,岩石断裂破坏;在预静载作用下,试样已经处于临界失稳状态,扰动作用会诱发试样的断裂失稳破坏,扰动频率超过10 Hz后,减韧效应随着扰动频率的提高并不明显,扰动使得试样的总体变形量有减小的趋势。
关键词:
花岗岩
,
断裂特性
,
微扰动
,
Ⅰ型断裂韧度
,
扰动频率
顾克井
,
魏军
,
虞海燕
,
任培东
,
蔡开科
钢铁
通过实验室研究与酒钢现场生产工艺相结合,对微合金高碳钢在中小型转炉条件下的生产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改进工艺后钢中W(TO)平均降低至0.003 8%,显微夹杂物数量降低了78%,大颗粒夹杂物数量降低了65%.铌微合金化处理后高碳钢线材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酒钢应用新工艺生产了铌微合金高碳硬线钢2 980 t,拉拔正常且钢丝性能优良.
关键词:
铌微合金
,
高碳钢
,
质量控制
黄美荣
,
李新贵
,
杨海军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5.03.001
利用分批滴加单体式微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高含量聚苯胺水性纳米微乳液及纳米粒子.所得微乳液中聚苯胺含量达1.0%(质量分数),是其他微乳液聚合的1.25~27.8倍.研究了合成工艺条件对聚苯胺纳米粒子的粒径、产率、相对分子质量、电导率等的影响.发现前后两次滴加的单体比例、酸浓度以及酸种类是主要影响因素.当滴加的单体比例为80:20、盐酸浓度为0.1 mol/L时,在20℃下反应24 h,可获得稳定的聚苯胺微乳液,放置至少半年不分层.该纳米聚苯胺的粒径为10~40nm,电导率为0.12 S/cm.
关键词:
聚苯胺
,
微乳液
,
纳米粒子
,
导电聚合物
,
正相微乳液聚合法
赵尚丽
,
杨仕娥
,
张丽伟
,
陈永生
,
陈庆东
,
卢景霄
材料导报
利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RF-PECVD)技术,以B2H6为掺杂剂,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厚度为40nm左右的p型微晶硅薄膜.为获得高电导率高晶化率的薄膜,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衬底温度、氢稀释比及硼烷掺杂比等主要沉积参数进行初步优化.Raman光谱和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1)在实验选取的参数范围内,衬底温度是影响薄膜暗电导率和晶化率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氢稀释比,硼烷掺杂比的影响相对较小;(2)通过正交优化,获得了暗电导率为2.05S·cm-1、晶化率为86%的p型微晶硅薄膜.
关键词:
RF-PECVD
,
p型微晶硅薄膜
,
暗电导率
,
晶化率
胡连喜
,
王尔德
中国材料进展
综述了热静液挤压技术在烧结态粉末冶金难变形材料挤压成形与粉末体高致密化固结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述了热静液挤压工艺原理、工艺特点与适用范围,分析了热静液挤压润滑层形成的影响因素,介绍了热静液挤压润滑介质研制和热静液挤压技术在粉末冶金高比重钨合金、γ-TiAl基合金材料的挤压成形以及纳米晶铝合金、弥散强化铜合金、NdFeB永磁合金等金属粉末体材料的高致密化固结成形方面的应用,指出了热静液挤压工艺的技术优势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高比重钨合金
,
γ-TiAl基合金
,
金属纳米晶材料
,
热静液挤压
,
组织性能
晋玉剑
,
薛晨阳
,
丑修建
,
刘俊
,
张文栋
材料导报
基于高Q值环形波导微谐振腔和微加工工艺的微光机电器件及系统是当前微纳制造科学和量子光学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分析了环形波导微谐振腔的物理作用及应用价值,系统综述了环形波导微谐振腔Q值的测量方法,重点讨论了硅基环形波导微谐振腔Q值的影响因素,从材料、结构设计、加工工艺方面分析了提高环形波导微谐振腔Q值的技术途径,指出了当前高Q值环形波导微谐振腔研究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光波导
,
微谐振腔
,
高Q值
,
微光机电系统
赵睿
,
李新会
,
刘国诠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5.06.008
提出并研究了以碱溶侵蚀提高多孔硅球孔隙度的新方法,研究了碱液浓度、处理温度、反应时间与洗除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aOH浓度的提高,不仅洗除量加大,而且硅胶的溶解速度亦少许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某些孔结构的塌陷导致了细屑的脱除.温度升高和处理时间延长会导致洗除量增大.随着洗除量的增加,硅胶的比孔容呈线性增大,但其外观仍为均匀的球形,且直径亦未见明显变化.选用粒径4~5 μm、孔径8 nm、比孔容1.4 cm3/g的多孔硅胶,采用1.25 mol/L NaOH水溶液、室温(25 ℃)处理3.0 h,制备了粒径4~5 μm、孔径14 nm、比孔容3.2 cm3/g的高孔隙度多孔硅胶,其孔隙度从75%增加到88%.
关键词:
碱溶法
,
多孔硅胶
,
高孔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