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09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的研究进展

屈超群 , , 姜涛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00561

具有聚阴离子型结构的Li3V2(PO4)3正极材料凭借比容量高、结构稳定性好、工作电压高以及成本低的综合性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被众多专家学者视为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理想之选. 本文对Li3V2(PO4)3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同时对Li3V2(PO4)3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3V2(PO4)3; 聚阴离子型结构; 综述

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的研究进展

屈超群 , , 姜涛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00561

具有聚阴离子型结构的Li3V2(PO4)3正极材料凭借比容量高、结构稳定性好、工作电压高以及成本低的综合性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被众多专家学者视为下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理想之选.本文对Li3V2(PO4)3材料的结构、电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进行了综述,同时对Li3V2(PO4)3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正极材料 , Li3V2(PO4)3 , 聚阴离子型结构 , 综述

碳包覆Li3V2(PO4)3正极材料在LiPF6电解液中的表面/界面行为

边筱扉 , 刘万强 ,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20295

利用碳热还原法成功制备了碳包覆Li3V2(PO4)3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研究表明材料具有纯相单斜结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材料表面存在5~ 10 nm的包覆碳层.碳包覆Li3V2(PO4)3材料在3.0~4.3V电压区间内可提供120 mA· h/g(C/4倍率)、115mA·h/g(1C倍率)和110mA·h/g(2C倍率)的可逆容量,并且在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超过97%,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材料在充放电循环初期经历了不可逆容量损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该不可逆容量损失来源于材料表面生成的固体电解质中间相(SEI膜),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EI膜的成份主要包括ROCO2Li和RCO2Li等有机物,以及Li2CO3、LixPFy和LixPOyFz等无机物.表面SEI膜经历初期电化学循环后趋于稳定,从而保证碳包覆Li3V2(PO4)3正极材料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 正极材料 , 磷酸钒锂 , 表面/界面反应

大体积样技术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二(噁)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王亚韡 , 张庆华 , 江桂斌 , 贺卿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1.004

利用大体积样技术(large volume injection,LVI),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二(噁)的测定效果进行了研究.同时与传统分流/不分流进样技术进行了对比.对样体积为1,5,10,25,50和100 μL的色谱图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使用大体积样方式,在不影响色谱分离度的同时,大幅度提高了分析灵敏度.通过对土壤样品的检测,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环境样品的实际测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 大体积 , 二(噁) , 环境样品

45Mn2钢氏组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钟长文 , 刘建华

物理测试 doi:10.3969/j.issn.1001-0777.2002.03.001

研究了45Mn2钢氏组织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量的氏组织有利于提高其强韧性.

关键词: 45Mn2钢 , 氏组织 , 力学性能

二垩与资源回收-Ⅲ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热力学计算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氏组织表面浮突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薄祥正 , 方鸿生 , 王家军 , 王峥华

金属学报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观察了Fe-0.37C(质量分数,%)合金中氏组织铁素体的表面浮突,发现其浮突形状为帐篷型和复杂形态.切变机制不能解释氏组织表面浮突的形成过程,而扩散控制的台阶机制可合理地解释.氏组织的浮突高度为70—450nm,最大形状变形约0.36.

关键词: 表面浮凸 , Widmanstatten ferrite ,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 shapede formation

中国锆砂中长期需求分析

蒋东民

钛工业进展 doi:10.3969/j.issn.1009-9964.2011.04.002

介绍了中国锆砂原料、生产和供应现状以及2005-2009年间锆砂需求状况.分析了硅酸锆、氧氯化锆、核级锆,和钢铁、玻璃面板等行业对锆砂的中长期需求.指出,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锆砂依赖进口的格局不会变,国内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以及国际市场对锆制品的恢复性需求,使得中国对锆砂需求仍将持续增加.

关键词: , 硅酸锆 , 氧氯化锆 , 资源储量 , 需求分析

二垩与资源回收-Ⅱ燃烧过程二垩抑制和生成基础研究

钢铁

氯来源、种类和燃烧物中氯浓度对燃烧过程中二垩生成有重要影响.在实验燃烧炉中研究1 073K温度下上述三种因素对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影响.二垩生成浓度在相同氯源和种类条件下与燃烧物中氯含量几乎成正比,且受氯源明显影响.如有机氯化合物或无机氯化物.即使对无机氯化物,在有活性氯存在时也会生成高浓度二垩,如由盐和面粉形成的水化物中的活性氯.

关键词: 氯源 , 氯种类 , 燃烧过程 , 二垩/呋喃 , 水化物 , PVC

船舶气系统气特性的非定常研究

孙鹏 , 于洋 , 钟兢军 , 王建华 , 胡政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采用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某船舶气系统整体气路进行求解.研究中考虑气室冷却气系统、燃烧气系统、气蜗壳等结构,以及百叶窗、空气净化装置、消音器等结构的阻力影响,并在定常条件下验证了阻力模拟的准确性.随后,重点研究了外界条件变化对前后进气室压差及蜗壳出口流场的影响,得出了前后压差随测点位置和外界条件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数值模拟 , 气系统 , 非定常 , 压差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1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