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楠
,
张秋平
,
张琴
,
袁欢
,
鹿轶红
,
周攀钒
,
徐明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6.02.005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以醋酸锌为前驱体,二乙醇胺为稳定剂,不同煅烧温度退火改性得到颗粒分布均匀的ZnO纳米粉体.测试发现,450℃退火得到的ZnO粉体催化效果最好,经紫外光照射240 min后可完全降解甲基橙,其速率常数(k)为0.0163 min-1.XRD、TEM、XPS、SEM、PL、UV-vis检测表明,温度从350℃上升到650℃,所有ZnO样品均呈六角纤锌矿结构,颗粒从不均匀扁平圆形生长为均匀球状,晶粒尺寸增大,团聚现象明显减少,样品结晶性随温度升高明显变好.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晶格氧所占的比例增大,空位氧浓度减小并产生体缺陷.结合光催化结果发现,适当的结晶度、比表面积和适量的氧缺陷对光催化降解更有利.
关键词:
ZnO
,
溶胶-凝胶法
,
光催化
,
纳米粒
郭燕燕
,
尹卫平
,
刘普
,
胡亚
,
闫孟杰
,
孙向前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415
以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离子液体取代天然产物研究中的溶剂,对具有抗雄性生育活性和抑菌作用的鹿藿根中的异黄酮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从鹿藿根的70%乙醇粗提物中,成功分离纯化得到3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它们均是首次从植物鹿藿中分离得到.经过波谱分析鉴定,3种化合物的结构被确定为木豆酮(Cajanone)、鸡豆黄素A(Biochanin A)和1种新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被命名为3-[4'-(1"-甲氧基)-丙基氧代]-苯基-5,7-二羟基异黄酮(3-[4'-(1"-methoxy)-propoxy]-phenyl-5,7-dihydroxy-isoflavone).建立了植物鹿藿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以木豆酮化合物为标准品,在其紫外最大吸收峰270 nm处,测得生药中总异黄酮的含量为0.73%;测得平均加样回收率99.94%,相对标准偏差3.66%,离子液体回收率76.7%.
关键词:
鹿藿
,
离子液体
,
提取分离
,
异黄酮类化合物
,
含量测定
刘云华
,
安静
,
李宗会
,
丁文军
,
罗根根
,
戚新世
,
李真
黄金
doi:10.11792/hj20141105
鹿儿坝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的一处中型金矿床,赋矿围岩主要为中三叠统光盖山组长英砂岩、粉砂岩及粉砂质板岩等。在对矿床野外地质特征、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结构构造、成矿元素组合详细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该区金矿体主要受近EW向脆性断裂构造控制,与闪长玢岩脉关系密切;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闪锌矿;石英、黄铁矿、毒砂为主要载金矿物,矿石类型主要有蚀变构造角砾岩型、蚀变闪长玢岩型、脉状及浸染状硫化物型、褐铁矿化碎裂岩型;流体测温、矿物组合及蚀变特征显示本区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具有深源特征。结合区域矿床研究结果,认为鹿儿坝金矿床形成于印支末期,为与闪长岩脉有关的斑岩型-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床剥蚀深度较浅,目前所见到金矿体可能大部分为闪长玢岩脉(体)上部破碎带中的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具有较大的成矿和找矿潜力。
关键词:
鹿儿坝金矿床
,
地质特征
,
找矿远景
,
西秦岭
刘相华
,
于明
,
支颖
,
谢海波
,
喻海良
钢铁研究学报
热轧板带钢轧后冷却过程中,由于骤冷后表面与中心的温差导致轧件内部的热量传向表面,出现表面返红现象.对返红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实测了轧件在水冷后表层和内部温度的变化.用有限元法对不同规格轧件经历不同冷却条件下的返红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钢板表面返红的原因,确定了发生返红的临界条件,得到了不同条件下返红引起的温升量和返红时间.结果表明,随着厚度和冷却速度的增大,水冷后心表温差增加,返红温升量增大,返红时间也增加.
关键词:
板带钢
,
快速冷却
,
表面返红
刘相华
,
于明
,
支颖
,
谢海波
,
喻海良
钢铁研究学报
热轧板带钢轧后冷却过程中,由于骤冷后表面与中心的温差导致轧件内部的热量传向表面,出现表面返红现象。对返红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实测了轧件在水冷后表层和内部温度的变化。用有限元法对不同规格轧件经历不同冷却条件下的返红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钢板表面返红的原因,确定了发生返红的临界条件,得到了不同条件下返红引起的温升量和返红时间。结果表明,随着厚度和冷却速度的增大,水冷后心表温差增加,返红温升量增大,返红时间也增加。
关键词:
板带钢;快速冷却;表面返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