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鹏
,
冯吉才
,
钱乙余
,
黄振凤
,
麦汉辉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5.01.021
为满足不锈钢电加热餐具生产的需要,提出采用接触反应钎焊的方法实现复合电热餐具的铝热管与铝板、铝板与不锈钢板结构的高致密连接.研究表明:Si中间层介质与铝基体之间的共晶反应所产生的Al-Si共晶液相,能够将铝加热管与铝板、铝板与不锈钢板大面积结构致密地连接在一起;接触反应钎焊初期存在Al/Si固相扩散反应的液相反应萌生,该过程与加热阶段Si的固态扩散、液相层扩展和成分均匀化共同构成接触反应钎焊接头成缝过程;接触反应钎焊初期液相反应萌生以Al/Si固相界面的扩散为主要控制过程,其受控于Si向Al基体内的固相扩散速率,液相层的扩展和成分均匀化受控于Al在Al-Si液相中的扩散速率,是液相产生的主要阶段;接触反应钎焊依靠反应液相层的阻隔延迟效应,限制了铝/不锈钢异种材料间脆性化合物的生成,使得反应层薄,钎缝强度高.
关键词:
钎焊膏
,
反应钎焊
,
阻隔效应
,
脆性
李梅
,
杨朝霞
,
陈华磊
,
郝俊光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5.10042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技术定量检测了啤酒和麦汁中的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DMHF)、2(或5)-乙基-5(或2)-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EMHF)和2-乙酰吡咯(2-AP)3种麦香风味物质。使用 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样品。采用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50 mm×2.1 mm,1.8μm)分离,以0.1%( v/v)甲酸水溶液和0.01%( v/v)甲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结合这3种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在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 MRM)技术进行定量检测。当质量浓度低于1000μg/L 时,校准曲线的线性良好(R2>0.999)。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在74.3%~86.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6)在4.8%~7.3%之间。由于酵母发酵时会生成 DMHF和 EMHF,导致啤酒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麦汁。某些品类啤酒如印度淡色爱尔啤酒( IPA),通常含有较高的麦香风味物质。该法样品处理简单,选择性好,且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啤酒生产的过程控制。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
呋喃酮
,
2-乙酰吡咯
,
啤酒
,
麦汁
徐广惠
,
于欣伟
,
赵国鹏
,
尚世南
钢铁
对碳化麦杆麦壳的理化性能和保温性能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化麦杆麦壳与碳化稻壳具有相同的保温性能,因此用碳化麦杆麦壳代替碳化稻壳作为金属液面保温材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对因地制宜开发我国丰富的麦杆麦壳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麦杆
,
麦壳
,
碳化
,
保温剂
李映苓
,
王若南
,
赵逸云
,
袁冬梅
,
曹玉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4.01.002
近来的报道表明,利用藻类生物吸附处理含重金属离子的污水,具有效率高、费用低、污染小等优点,作者进行了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Turp.) Kütz.)及汉氏菱形藻(Nitzschia hantzschiana Rabh.)对Ag(I)离子吸附的比较研究,发现在2种藻上所吸附的Ag都主要以+1价的形式存在;在相同条件下,汉氏菱形藻对Ag(I)离子的吸附能力明显比斜生栅藻高,在Ag+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0.33 mg/ml、温度25±2℃下,当吸附达到平衡后,斜生栅藻对Ag(I)离子的平均吸附量为15mg/g,而汉氏菱形藻为27mg/g.
关键词:
纤维冶金
,
银
,
斜生栅藻
,
汉氏菱形藻
,
吸附
李勇
,
胡贤磊
,
王君
,
刘相华
,
李海涛
钢铁研究学报
汉宁窗采样快速傅立叶变换比值算法,可用于带钢厚度偏差的诊断,也可用于板带材的轧辊偏心控制补偿.它在非整周期截断情况下能有效地降低由泄漏效应和栅栏效应产生的估算误差.与直接FFT和一般的FFT改进算法相比,具有算法公式简单明了,算法精度高,收敛速度快的特点.通过数字仿真和某中厚板厂的现场数据分析,证明了这种算法的准确性、优越性.
关键词:
汉宁窗采样
,
快速傅立叶变换
,
厚差诊断
,
偏心补偿
,
板带材厚度控制
江文
,
周桢
,
石业新
,
陶仁友
,
张桂罗
,
周小华
,
王丹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6.03.150226
以初步纯化的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催化合成壳寡糖-水解麦醇溶肽共聚物,研究最佳合成条件并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共聚物的最佳条件是:壳寡糖/水解麦醇溶肽质量比为1∶40,在pH值6.00 ~6.50、50℃下搅拌反应50 min,共聚物的生成率达到60% ~ 70%.红外光谱分析显示,与壳寡糖相比,由于引入的吸电子基团产生诱导效应,共聚物酰胺-C-O基的伸展振动峰向高波数位移动且吸收强度加强.由DTA分析可知,共聚物在60.91℃处失水,387.55℃处熔融,665.25℃处开始彻底分解,与壳寡糖和麦醇溶肽的差异明显.XRD分析可知,共聚物的结晶度显著降低,晶胞数据不同于壳寡糖,表明其不易结晶.HPLC分析表明,共聚物主要由两个组分构成,占共聚物总量的80.6%,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6069和27285.共聚物不溶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微溶于1% NaOH,溶解度为0.184 mg/100 g.熔程为162 ~163℃.
关键词:
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
,
壳寡糖
,
水解麦醇溶肽
,
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