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可机械加工微晶玻璃应用研究的新进展

柯尊斌 , 卢安贤 , 刘树江 , 黄光 , 鲁飞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6.01.014

可机械加工微晶玻璃是一类新型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机械加工性能,在生物医学、国防尖端技术、微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和化学化工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可机械加工微晶玻璃的制备工艺、性能特征和可机加工原理,着重评述了可机械加工微晶玻璃在各领域应用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关键词: 可机械加工性 , 微晶玻璃 , 制备与性能 , 应用

半导体量子点玻璃的研究进展

黄光 , 卢安贤

材料导报

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材料禁阻类型,详细阐述了共熔法、溶胶-凝胶法、离子注入法等半导体量子点玻璃材料的制备方法,探讨了半导体量子点玻璃的尺寸效应、禁阻效应、库仑阻塞效应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特性及其未来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半导体量子点玻璃 , 量子限制 , 非线性光学效应

等离子体显示器封装用透明介质浆料的研究现状

鲁飞 , 卢安贤 , 黄光 , 柯尊斌 , 刘树江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6.01.013

介绍了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封装用介质浆料的发展概况,综述了PDP对透明介质浆料的性能要求、介质浆料的组成及制备工艺.着重分析讨论了近年来PDP透明介质浆料所采用的几种基础玻璃系统的优缺点.

关键词: 等离子体显示器 , 透明介质浆料 , 基础玻璃系统 , 制备工艺

角钻头钻削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

刘洋 , 李鹏南 , 陈明 , 邱新义 , 胡立湘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5.06.012

采用双角钻头和普通麻花钻对T700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进行钻削试验,从钻削轴向力、制孔出口质量和表面粗糙度等方面分析双角钻头在不同加工参数下制孔特点,并与普通麻花钻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麻花钻对比,双角钻头钻削CFRP时钻削轴向力减小约20%,制孔出口质量更好,孔壁的表面粗糙度值减小,体现优异的切削性能更适合CFRP的制孔加工.

关键词: 角钻头 , CFRP , 钻削轴向力 , 出口质量 , 孔壁表面粗糙度

角钻头钻削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钻孔缺陷的研究

刘洋 , 李鹏南 , 陈明 , 邱新义 , 唐玲艳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6.05.010

针对碳纤维复合材料钻孔时易产生撕裂、毛刺等缺陷的特点,采用双角钻头为研究对象,从横刃、第一主切削刃和第二主切削刃对孔入、出口缺陷的影响和加工参数对撕裂因子的影响规律等方面分析双角钻头钻孔特点,并与普通麻花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加工参数下,双角钻头双主切削刃加工特点降低了入、出口钻削轴向力,有效抑制了入、出口撕裂、毛刺等缺陷产生,更适合于钻削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轴转速增大有利于减小撕裂因子,随着进给速度的增加撕裂因子呈增大的趋势.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试验两种钻头钻孔入、出口的撕裂因子与加工参数之间的回归预测模型.

关键词: 角钻头 , 碳纤维复合材料 , 撕裂 , 加工参数

双离子束溅射制备非晶SiOxNy薄膜的强黄光发射

瞿发俊 , 徐华 , 吴雪梅 , 诸葛兰剑

功能材料

用双离子束溅射法制备了SiOxNy薄膜,并对薄膜的结构和光致发光(PL)性质进行了研究.XRD和TEM的实验结果表明薄膜是非晶结构;用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397.8eV位置处出现一个对应于N1s的对称峰,表明样品中的N原子主要与Si原子结合,FTIR的实验结果也说明了这一点.光吸收测量结果显示SiOxNy薄膜的光学带隙比Si-SiO2薄膜宽.在225nm波长的激发下,测得在590nm处有强的黄光发射,并利用能带模型讨论了可能的发光机制.

关键词: 硅氮氧薄膜 , 光学带隙 , 光致发光(PL)

掺杂Rubrene双发光区有机黄光器件的制作

汪津 , 姜文龙 , 王静 , 丁桂英 , 王立忠 , 韩强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6.06.009

制作了在N,N'-diphenyl-N,N'-bis-1-naphthyl)-(1,1'-biphenyl)-4,4'-diamine(NPB)和aluminium tris-8-hydroxy-quinoline(Alq3)中分别掺杂黄色荧光染料5,6,11,12,-tetraphe-nylnaphthacene(Rubrene)的双发光区有机黄光电致发光器件.器件的结构为ITO/NPB(30 nm)/NPB:Rubrene(20 nm)/Alq3:Rubrene(20 nm)/Alq3(30 nm)/LiF(0.8 nm)/Al.NPB作为空穴传输层材料,Alq3作为电子传输材料,NPB和Alq3中掺杂Rubrene的浓度分别为0.9%和1.4%.实验结果表明,由于Rubrene具有较强的载流子俘获能力,而且在Alq3和NPB层中进行掺杂,相对于单掺杂层器件为Rubrene提供了更多的俘获空位,从而提高了器件的性能.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 发光效率 , 双发光层掺杂

高效稳定性有机黄光电致发光器件

张微 , 张方辉 , 黄晋 , 张思璐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3.028

主要通过红绿磷光材料R-4B和GIr1掺杂的方法,制备了黄光OLED器件,器件结构为ITO/MoO3(X)/NPB (40nm)/TCTA(10nm)/CBP:GIr1 14%:R-4B2% (30nm)/BCP(10nm)/Alq3 (40nm)/LiF(1 nm)/ Al(100nm),TCTA和BCP分别为电子和空穴阻挡材料,同时结合TCTA和BCP对载流子的高效阻挡作用,研究了MoO3对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当增加MoO3的厚度为90nm时,在较大的电压范围内,器件都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色坐标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7.13mA/cm2时,器件达到最高电流效率29.2cd/A,亮度为2081cd/m2;电流密度为151.7mA/cm2时,获得最高亮度为24430cd/m2,电流效率为16.0cd/A;器件色坐标稳定性较好,当电压为5、10、15V时,色坐标分别为(0.5020,0.4812)、(0.4862,0.4962)、(0.4786,0.5027).器件性能的改善主要归因于载流子注入与传输的平衡以及阻挡层对发光区域的有效限定.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磷光 , 色稳定性 , 氧化钼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