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克孔凡亚
金属学报
对00Cr18Ni10N(质量分数, %)不锈钢丝进行室温拔制, 获得了不同面缩率的不锈钢丝。拉伸实验、磁性实验与显微组织观察表明, 面缩率小于40%的形变初期阶段, 滑移与孪生是主要的变形方式, 显微组织含大量孪生片层, 亚结构由形变孪晶和位错胞组成, 抗拉强度在600---1200 MPa范围内变化. 面缩率大于40%的大变形阶段, 形变马氏体继孪生之后开始参与变形, 显微组织是纤维状的条带, 亚结构由位错胞与形状不规则、细碎的形变孪晶所组成, 抗拉强度在1200 MPa以上.
关键词:
不锈钢丝
,
cold drawing
,
twin lamella
,
deformation twin
,
strain induced martensite
吴雷刚
,
吴婧
,
侯瑞霞
,
王进
,
黄楠
功能材料
以表面溶蚀性可降解聚合物聚三亚甲基碳酸酯(PTMC)为载体,分别采用超声雾化喷涂技术和溶液浇注法制备了以PTMC为涂层载体的他克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和载药薄膜。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果显示他克莫司分散在PTMC中。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支架撑开后的药物涂层保持连续均匀,没有开裂和剥落。他克莫司洗脱支架的药物释放行为与Weibull模型的相关性最高。体外血小板粘附和平滑肌粘附、增殖实验表明包载他克莫司的PTMC表面具有显著地抑制血小板粘附和平滑肌增生的作用。
关键词:
药物洗脱支架
,
聚三亚甲基碳酸酯
,
他克莫司
,
药物释放
,
平滑肌增生
徐恩兵
,
李坤权
,
朱志强
,
贾佳琪
,
王效华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1.2014041403
以三嵌段共聚物F108为模板剂,苯酚/甲醛为碳源,在中性条件下制备了平均孔径为3.14 nm,最可几孔径分布为3 nm和8 nm,BET比表面积为1541 m2·g-1,孔容为1.01 cm3·g-1的双孔分布介孔碳.通过静态实验法测定了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分析了初始浓度、溶液pH、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并从热力学及动力学角度探讨了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溶液初始浓度、溶液pH以及温度对吸附量有较大的影响,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随着初始浓度、pH、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吸附为吸热反应,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实验制备的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为421 mg·g-1,相比于普通活性炭,双孔分布介孔碳对亚甲基蓝显示了更优的吸附性能.亚甲基蓝在介孔碳上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0)<0,吸附标准焓变(ΔH0)>70 kJ·mol-1,说明亚甲基蓝在介孔碳上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单分子层吸热反应,且化学反应在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介孔碳
,
亚甲基蓝
,
吸附
,
热力学
,
动力学
许媛媛
,
叶耕心
,
赵莎莎
,
郭智勇
,
储成顶
,
姚余有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7.05.034
建立了羊水中利凡诺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采用正丁醇一步提取样品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 0.7 ng/mL,回收率为89.6%~100.2% ,日内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RSD)计)为1.4%~6.3% ,日间精密度(RSD)为2.2%~6.5%.该方法完全符合中国药典 2005 版规定,可作为临床检测方法.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利凡诺(rivanol)
,
羊水(amniotic fluid)
徐世艾
材料导报
黄原胶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广泛应用于30多个行业.综述了黄原胶的生物化学、发酵工艺、产品后处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黄原胶
,
发酵
,
工程
,
后处理
,
应用
刘志新
,
杜鑫
,
贺军辉
,
何勇
,
张林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本文以硬模板与软模板结合的双模板方法(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介孔模板,聚苯乙烯(PS)球为中空模板),通过自组装制备出有良好分离性和单分散性且具有径向介孔的二氧化硅中空亚微米球.研究表明CTAB、TEOS的用量,催化剂的种类对二氧化硅中空亚微米球的形貌、壁厚、产品纯度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在保持其它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分别单独调节CTAB和TEOS的用量或同时调节CTAB和TEOS的用量,得出最佳原料配比是:TEOS/CTAB/NH3/乙醇/水的摩尔比是1∶0.27∶9.8∶304∶2955, TEOS/聚苯乙烯球的质量比是4/1.催化剂的种类对中空亚微米球的形貌也有较大影响,当NaOH(浓度为1 mol/L)的用量为0.05-0.10 mL时,生成由小粒子聚集而成的亚微米球;随着NaOH用量增大到0.10-0.20 mL,小粒子逐渐粘合在一起,亚微米球表面逐渐变光滑;进一步增大NaOH用量为0.20-0.30 mL则导致杂质小粒子的出现.在实验结果和文献报道的基础上,讨论并提出了径向有序介孔二氧化硅中空亚微米球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径向介孔
,
二氧化硅
,
中空亚微米球
,
单分散
黄怡
,
张青杰
,
刘敏
,
王旭峰
,
李建琴
,
贺利民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1.08033
以莱克多巴胺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对莱克多巴胺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甲醇、乙腈、丙酮和氯仿-甲醇与三乙胺构成致孔剂合成的聚合物性能及其形貌特征.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聚合反应配方为:1.0 mmol莱克多巴胺,4.0 mmol丙烯酰胺,20.0 mmol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6.0 mL乙腈-三乙胺(30∶1,v/v),50.0 mg偶氮二异丁腈.建立的基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饲料试样中莱克多巴胺的方法,在0.50~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4);饲料试样中1.0、10及100 mg/kg 3个添加水平的莱克多巴胺平均回收率大于80%;批内、批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9%;检出限(信噪比为3)达到0.1 mg/kg.该方法灵敏、可靠,用于饲料等复杂基质中莱克多巴胺检测的效果优于相关标准分析方法.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
固相萃取
,
高效液相色谱
,
莱克多巴胺
,
饲料
张凌怡
,
王智聪
,
张维冰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2.11016
采用中孔SBA-15棒状硅胶颗粒填充毛细管柱用于毛细管电色谱(CEC)分离.这一亚微米材料直径为400nm并具有沿相同方向伸展的高度有序、均一的圆柱形中孔.棒状的特殊形态使得填充柱的通透性良好,简化了尺寸微小的CEC柱的填充过程.修饰后的棒状SBA-15填充毛细管柱成功应用于反相和离子交换电色谱分离非极性和极性样品,获得了较高柱效(140 000理论塔板/m).流速3.2 cm/min时获得最低理论塔板高度为7.1 mm.范迪米特曲线说明了SBA-15孔结构的传质阻力特征.分别以芳香酸、人参、天麻提取物为样品,对亚微米固定相毛细管电色谱柱加以评价.该固定相显示出了较高的分离能力,为纳米材料在色谱固定相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
毛细管电色谱
,
亚微米
,
棒状SBA-15硅胶颗粒
,
固定相
姚翠霞
,
张术根
,
王超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粤北曲仁碳酸盐岩盆地北缘聚集的铅锌硫化物矿床地质矿化特征相比于其他MVT矿床,具有成矿特殊性。为了确定该类矿床成矿流体和物质的来源以及成矿作用过程,对研究区矿床地层、断裂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硫铅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构造以及稀土元素研究结果显示该类铅锌硫化物矿床经历了黄铁矿矿化与铅锌矿化两个成矿作用过程,前者与赋矿层灰岩的物源联系更紧密,后者的成矿金属物质并非直接来自赋矿层灰岩,而是由通过北东、北西向断裂向上运移的盆地深部流体提供,且局部受到中基性岩浆侵入活动轻微改造;矿石及相关地质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铅主要来自盆地基底碎屑岩层,部分来自盆地深部壳源重熔型花岗质岩浆,少部分来自盆地碳酸盐岩层,而硫主要为地层硫,小部分为壳源岩浆硫;闪锌矿流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盐度和温度结果显示铅锌热液成矿期古地热高异常,盆地基底碎屑岩含水系统及燕山期岩浆热液参与铅锌成矿。综合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可知,粤北曲仁盆地北缘凡口式MVT铅锌矿床属于两期热液叠加-改造热液型铅锌矿床。
关键词:
凡口式MVT铅锌矿床
,
地球化学特征
,
成矿流体
,
成矿物质来源
,
成矿作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