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超
,
黄海瑛
,
何天白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40006
梯度共聚物是一类新型的聚合物,其具有与嵌段共聚物相似的丰富性质,但是合成相对简便,更易于大规模生产进而实现产业化,因此备受关注.本文从梯度共聚物的定义与结构特点、合成与表征、自组装行为、性质及应用等几个方面综述梯度共聚物当前研究现状,展望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梯度共聚物
,
嵌段共聚物
,
自组装
,
共聚合
贾海涛
,
黄海瑛
,
何天白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226
在自洽平均场中计算聚合物宏观相分离体系时,需要将正则系综与巨正则系综结合使用.通过将正则系综与巨正则系综之间的变量进行转化,只在正则系综下计算即可得到巨正则系综下的相应变量的值,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计算量.本文利用这种简化方法计算了A-b-B两嵌段共聚物与均聚物A在不同均聚物聚合度下随着均聚物含量变化的相图,其结果与巨正则系综下的计算结果相同.该结果表明,在嵌段共聚物与均聚物的共混体系中,增加嵌段共聚物组成fA或者减小均聚物的聚合度,将有效阻止体系发生宏观相分离.
关键词:
自洽平均场
,
正则系综
,
共混
,
宏观相分离
,
相图
李正强
,
赵凤生
,
赵崴
,
高飞
,
唐军武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3.05.026
了解海洋上空大气气溶胶的变化情况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本文在讨论了太阳辐射计的标定、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计算和Angstrom参数的计算等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多波段太阳辐射计对黄海海域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测量和研究.测量结果表明黄海海域大气气溶胶主要由自然来源的气溶胶构成,气溶胶光学厚度在0.1左右,光学厚度的日变化和逐日变化不大,Angstrom波长指数约为1.2,大气混浊度指数在0.05左右.
关键词:
气溶胶
,
光学厚度
,
海洋
王雯霏
,
石磊
材料开发与应用
以典型的橡胶非金属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置于我国南海、黄海和东海海域,进行不同试验条件下的长期海洋自然环境曝露试验.按一定周期取样,对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曝露条件及海域等自然环境因素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海洋环境
,
自然曝露试验
,
舰船非金属材料
金威贤
,
靳裕康
,
谢荫寒
,
朱洪兴
腐蚀学报(英文)
铜合金在泥沙海水中腐蚀行为的研究(摘要)金威贤,靳裕康,谢荫寒,朱洪兴(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舟山海洋腐蚀研究所,舟山316003)流动海水中泥沙的存在加速了铜及铜合金的腐蚀,泥沙的含量对腐蚀的影响规律不一致.鉴于我国东海沿海海域具有低盐度、混浊、泥沙含量高和海生物附着少等自然特点,4年腐蚀数据表明,国产铜合金在舟山全浸区的腐蚀率明显高于黄海的青岛和南海的榆林.从盐度看,舟山站是3个站中最低的,从温度看至少低于榆林站,?...
关键词:
张霄宇
,
张富元
,
高爱根
,
章伟艳
,
徐绮阳
中国稀土学报
长江口邻近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及组成表明其主要来源为中国大陆陆源物质.轻重稀土元素比值对于区分长江和黄河流域来源物质具有一定的示踪意义,古黄河三角洲以较低的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为特征,而长江来源物质以相对较高的轻重稀土比值为特征,沉积物粒度和Cl含量不是控制沉积区内稀土元素分馏的主要因素.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域划分为长江口近岸区和东海北部陆架区两个分区,黄海沿岸流、长江冲淡水以及台湾暖流是造成分区的关键水动力因素.分区内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组成皆表现为不同程度差异,长江口近岸区化学组成和长江流域物质基本一致,东海北部陆架区与黄河流域物质比较接近.
关键词:
长江口邻近陆架
,
表层沉积物
,
稀土元素
,
物源示踪
闫小燕
,
靳艳
,
虞星炬
,
张卫
,
金美芳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4.06.02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与核磁共振氢谱(1H-NMR)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黄海肾指海绵属新种海绵Reniochalina sp.中的低极性组分进行了研究.实验首先采用环己烷对海绵进行提取,然后将提取液浓缩,用硅胶柱对其进行柱色谱分离.取乙酸乙酯-环己烷(体积比为1∶9)混合液梯度洗脱所得油状物用于连续两次制备色谱分离,得到两个样品,对其进行1H-NMR及GC-MS分析.此次实验共从该海绵中分离鉴定出10种链烃、2种脂肪酸、2种脂肪酸酯、邻苯二甲酸以及3种邻苯二甲酸二酯共18种化学成分.该研究对肾指海绵属的化学分类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此种海绵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
核磁共振氢谱
,
低极性组分
,
肾指海绵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