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翀
,
周学平
,
欧阳艳东
,
吴建宏
,
黄远明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4252.2006.01.017
在玻璃衬底上制备浮雕型全息光栅作为液晶显示器件取向层,分析了液晶层厚度对液晶分子在光栅取向层上排列的影响.发现液晶层厚度约为8μm时,液晶分子是沿光栅沟槽方向一致排列,其显微织构均匀,各点光强均匀一致,两个相同光强的状态周期为90°,周期性的微沟槽是促使液晶分子取向一致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浮雕型全息光栅
,
液晶分子排列
,
取向层
周甫方
,
黄远明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7.04.025
在18至300 K的温度范围内,对聚乙炔的一种单取代衍生物的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室温时,这种聚乙炔的单取代衍生物的薄膜能够发出强的绿色荧光,其荧光光谱的主要荧光峰位于510 nm,而它的两个次要荧光峰分别位于440 nm和380 nm.位于510、440 nm的两个荧光峰分别是该高分子材料所形成的激发缔合物的主要和次要发光峰,而位于380 nm的荧光峰是单条高分子链的发光峰.当温度从300 K降到18 K的过程中,原荧光光谱发生中的激发缔合物的主要发光峰从510 nm逐渐红移到570 nm,而其激发缔合物的次要发光峰逐渐消失;与此同时,该高分子材料的380 nm的荧光峰逐渐与主荧光峰分开.这些光谱方面的变化可用该高分子在低温下所发生的结构上的变化来解释.
关键词:
光电子学
,
有机发光材料
,
光荧光
,
低温效应
,
单取代聚乙炔
薛清
,
黄远明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7.06.017
在室温下,对单取代聚乙炔(PACz-1)和两种双取代聚乙炔[PACz-2(m=3)、PACz-2(m=9)]的荧光特性和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每种聚乙炔的支链上有一个咔唑单元.虽然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但它们的稀溶液却有相同的吸收峰和强的绿色荧光发射峰,并且它们的吸收谱和发射谱很相似.当溶液的浓度增大到~1×10-3M时,发现有强的绿色荧光发射,峰位位于475 nm.运用Huckel扩展紧束缚计算方法,从理论上计算了带咔唑支链的聚乙炔的电子结构.结果表明单取代聚乙炔和两种双取代聚乙炔的吸收峰、低浓度下的360 nm紫外光发射峰与高浓度下的475 nm的绿色荧光峰都是由于聚乙炔支链上咔唑生色团引起的.
关键词:
光电子学
,
有机发光材料
,
光荧光
,
高分子共轭的主链
马青兰
,
黄远明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10.02.001
通过脂肪酸和三苯环化合物 1,3-phenylene bis(4-hydroxybenzylideneamine)的酯化反应合成了对称的同系物三苯环香蕉形分子化合物 N,N-bis(4-(alkylcarbonyloxyl)benzylidene)benzene-1,3-diamine,其末端酯基尾链中的碳原子数为1~12.用偏光显微镜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对所合成的三苯环香蕉形分子化合物进行了细致的表征.结果表明:这些三苯环香蕉形分子化合物在第二次升温和第二次降温过程中均能够形成液晶相,其香蕉相分别在187~218℃(升温)和120~179℃(降温)之间形成.
关键词:
香蕉形液晶
,
三苯环
,
弯曲中心
,
香蕉相
马青兰
,
黄远明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10.06.007
通过有机合成,获得了香蕉形分子液晶材料1,3-phenylene bis(4-butyloxy-benzylideneamine).用核磁共振谱仪、紫外光谱仪、元素分析仪、偏光显微镜、差热扫描量热分析仪、激光衍射实验等分析技术,对所合成的香蕉形液晶材料进行了细致的表征.结果表明:这些香蕉形分子能够通过分子自组装技术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双折射率周期性变化的规整结构.尽管无刻痕,氦氖激光衍射实验表明,由荐蕉形液晶分子自组装而成的光栅能够像有刻痕光栅那样对红光进行有效衍射.
关键词:
香蕉形液晶
,
自组装
,
无刻痕光栅
,
衍射花样
徐世艾
材料导报
黄原胶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广泛应用于30多个行业.综述了黄原胶的生物化学、发酵工艺、产品后处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黄原胶
,
发酵
,
工程
,
后处理
,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