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漫
,
李美蓉
,
田兰兰
,
黄银
,
马宝东
,
刘坤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3.30169
采用NaOH沉淀法去除胜坨油田T28区污水含有的亚铁离子(Fe2+),使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增加,通过红外光谱仪(IR)、荧光光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Fe2+的降黏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NaOH沉淀法处理Fe2含量为5.9 mg/L的污水,控制pH =9,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可由19.17 mPa·s提高到92.50 mPa·s.Fe2+使聚合物大分子发生断链,分子间的缔合作用减弱,破坏了分子链间形成的空间网络结构,导致溶液黏度显著降低;当用NaOH处理Fe2+后形成了Fe(OH)2沉淀而析出,同时使聚合物分子链间形成致密的空间网络结构.
关键词:
聚合物
,
亚铁离子
,
黏度
,
机理
张海飞
,
包小军
,
王佳眉
,
黄银
,
李君清
,
张鸿飞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0.03.241
简单介绍了近年来在研究重核和超重核衰变性质及熔合反应方面取得的理论成果和面临的挑战,着重阐述推广的液滴模型(GLDM)理论框架及其应用.基于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以及反应Q值,GLDM考虑了质量和电荷的不对称性、形状演化、亲近势和温度等,很好地描述了重核和超重核的质子放射性、α衰变、重离子放射性、自发裂变的半衰期和重离子熔合反应截面,同时也研究了原子核的粒子(质子、α、重离子)放射性与自发裂变的竞争.
关键词:
重核和超重核
,
推广的液滴模型
,
粒子放射性
,
自发裂变
,
熔合反应
葛清海
,
罗仙平
,
熊淑华
,
谢明辉
,
江乐勇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6.04.010
根据黄狮涝金矿深部氧化金矿石的特性,对采用过氧化钙强化氰化浸出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金的浸出率可达89.37%~92.41%;在浸出过程中加入活性炭,金的浸出率可达95.19%~98.73%,银的浸出率可达42.94%~48.12%.
关键词:
金矿石
,
氰化浸出
,
金
,
银
,
浸出率
徐世艾
材料导报
黄原胶是一种生物高分子,广泛应用于30多个行业.综述了黄原胶的生物化学、发酵工艺、产品后处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
黄原胶
,
发酵
,
工程
,
后处理
,
应用
蓝丽红
,
陈建华
,
李玉琼
,
蓝平
,
杨卓
,
艾光湧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
doi:10.1016/S1003-6326(16)64115-8
采用沉淀法合成6种不同掺杂方铅矿,并通过浮选实验考察杂质对方铅矿浮选性能的影响;采用微量热法测量含不同杂质原子的方铅矿表面吸附黄药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黄药分子在不同掺杂方铅矿表面的吸附构型和吸附能进行模拟计算.浮选实验结果表明:银、铋杂质能够显著提高方铅矿的回收率,而锌、锑、锰、铜杂质降低了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微量热动力学结果表明:含杂质方铅矿的吸附热与浮选回收率呈正比关系.黄药在含银和铋方铅矿表面的吸附热和反应速率常数均比纯方铅矿的大,对应的浮选回收率较高,而含铜和含锑方铅矿的吸附热和反应速率常数均比纯方铅矿的小,对应的浮选回收率较低.同时还分析了黄药在掺杂方铅矿表面的不饱和吸附热和黄药在杂质原子上的吸附能的关系.
关键词:
方铅矿
,
杂质影响
,
浮选
,
黄药
,
吸附
,
微量热法
,
密度泛函理论
刘玉婷
,
尹大伟
,
吕博
,
刘聪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10.028
以黄成色剂为母体,环状酰肼为显影促进基团,分别以6-氨基苯并咪唑和苯基巯基三氮唑为吸附基团,合成了2种新型DAR 成色剂,产率分别为60.8%和48.2%. 其结构经IR、1H NMR、MS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得到确证. 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DAR 成色剂在提高感光度时不会增大灰雾密度.
关键词:
DAR成色剂
,
吸附基团
,
显影促进基团
,
合成
丁春霞
,
范丛斌
,
章洛汗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5381.2006.04.001
以维生素A醋酸酯为原料,通过水解、利用活性二氧化锰氧化得视黄醛,醛与联苯胺反应合成席夫碱,席夫碱掺杂金属银化合物制得新型视黄基席夫碱盐;研究了活性二氧化锰氧化试剂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以活性二氧化锰为氧化剂,在常温下氧化时间26 h;合成视黄基席夫碱银盐的条件为80℃反应4 h;测定掺杂银盐在2~18GHz范围内最好的反射率为-16 dB.
关键词:
活化
,
氧化
,
掺杂
,
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