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振华
,
乔旋
,
钱承
,
刘亚星
,
张君
,
华长春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332
随着钢铁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与行业整体利润率的下滑,如何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节能减耗已经成为现场技术攻关的焦点.为满足冷轧生产的需求,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充分考虑到冷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建立了一套吨钢电耗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吨钢电耗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轧制规程、乳化液流量、轧制速度的综合优化设定入手,以降低吨钢电耗为目标,同时考虑到机组最大轧制压力、最大轧制功率、打滑与热滑伤的防治、乳化液最大流量、乳化液综合成本、产能效益等因素的约束,提出了一套冷连轧过程吨钢效益综合控制技术,并将其推广应用到生产实践,在吨钢乳化液消耗没有增加、产能没有下降的前提下,吨钢电耗平均下降了7.53%,为机组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冷连轧
,
吨钢电耗
,
轧制规程
,
乳化液流量
,
轧制速度
潘念侨
,
杜忠华
,
朱正旺
,
雷晓云
,
徐立志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在室温环境下(25℃)对某ZrTiNiCuBe块体非晶合金材料进行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静态与动态压缩实验。并采用扫描电镜技术(SEM)对试样断口、侧面等进行表征,对比静、动态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形貌的差异。结果表明:静态压缩时为剪切断裂,微观形貌上出现脉状花样与剪切带;剪切带诱发裂纹的形成,裂纹随着剪切带扩展。动态压缩时为脆性解理断裂,断面粗糙且发现大量熔滴;断口处出现解理台阶,塑性阶段出现明显的锯齿流变现象。从能量守恒定律出发,利用变形过程中弹性应变能的变化规律推测剪切变形区域内温升的变化规律,温升的变化规律揭示锯齿流变与试样的断裂机制。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
锯齿流变
,
绝热温升
,
弹性应变能
赵德文
,
白雪峰
,
王晓文
,
刘相华
,
王国栋
钢铁
基于热线理论提出计算高速线材轧制温升的新方法.由于线材精轧轧制速度快,散热条件差,可认为轧制过程是绝热的,线材轧制外功几乎全部转换为热.线材温升的热量全部来自于变形区内的速度不连续线所做的剪切功率,称此速度不连续线为热量分布线(热线).道次温升为变形区内全部热线温升的总和,在假定道次变形中椭圆长轴或短轴不变条件下推导出高速线材精轧机组温升计算公式.对φ6.5 mm线材精轧进行了实际温升计算与测量,结果表明:计算的理论温升略低于实际测量温升,线材精轧入口温度越低,出口累计温升越大.
关键词:
热线
,
速度不连续线
,
剪切功率
,
温升
,
高速线材轧制
赵德文
,
白雪峰
,
王晓文
,
刘相华
,
王国栋
钢铁
基于热线理论提出计算高速线材轧制温升的新方法。由于线材精轧轧制速度快,散热条件差,可认为轧制过程是绝热的,线材轧制外功几乎全部转换为热。线材温升的热量全部来自于变形区内的速度不连续线所做的剪切功率,称此速度不连续线为热量分布线(热线)。道次温升为变形区内全部热线温升的总和,在假定道次变形中椭圆长轴或短轴不变条件下推导出高速线材精轧机组温升计算公式。对6.5 mm线材精轧进行了实际温升计算与测量,结果表明:计算的理论温升略低于实际测量温升,线材精轧入口温度越低,出口累计温升越大。
关键词:
热线;速度不连续线;剪切功率;温升;高速线材轧制
杨国忠
,
王如竹
,
夏再忠
工程热物理学报
升膜蒸发是利用微细槽道对液体的毛细抽吸作用,在强化管外表面覆盖一层薄液膜,进而以薄膜蒸发的形式实现强化换热.本文针对强化管在水中的浸入深度,蒸发压力,加热壁面过热度等因素对升膜蒸发换热性能的影响展开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管外液位的降低升膜蒸发换热系数明显提高,此外,蒸发压力和加热壁面过热度因素对升膜蒸发换热性能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
水
,
强化管
,
升膜蒸发
,
实验研究
李新静
,
张佳瑢
,
魏引利
,
刘炎金
,
丁绍玉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其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热量是影响电池安全性能的主导因素之一.为了研究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产热问题,本文根据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倍率放电时的温升数据模拟计算了镍钴锰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材料电池及不同型号的磷酸铁锂电池的等效比热容,结果表明电池的制作材料和电池结构两个方面对电池等效比热容和电池温升数据都有影响,三元材料电池的温升速率比磷酸铁锂电池要快,体积较大极片较长的电池散热系统较差,温升较快.此结论为电池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的提升提供了数据支撑,对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深刻而有意义的影响.
关键词:
锂离子动力电池
,
等效比热容
,
材料选择
,
电池结构
,
电池温升
付桂云
,
易飞
,
盛寿日
,
曹伟
,
刘晓玲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549
以呫吨酮为原料,经二氯亚砜氯化得到9,9-二氯呫吨中间体,无需分离纯化,将其分别与邻甲酚和2,6-二甲基苯酚进行取代反应,制得2个含呫吨结构的双酚化合物9,9-二(4-羟基-3-甲基苯基)咕吨和9,9-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呫吨,产率分别为81.0%和80.5%.用FTIR、1H NMR、13C NMR和元素分析对其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及收率高等优点.
关键词:
咕吨酮
,
二氯呫吨
,
甲基苯酚
,
二(羟基甲基苯基)呫吨
,
二(羟基二甲基苯基)呫吨
,
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