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东
,
郑运荣
,
冯强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6.00170
以服役900 h的DZ125合金叶片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叶片服役前后的枝晶干、枝晶间、晶界及碳化物各类组织退化行为的研究, 确定了枝晶干γ相的体积分数作为反映服役温度的可量化表征参量. 结合叶片用DZ125合金在900~1100 ℃下显微组织的演变行为, 研究了热暴露温度与枝晶干γ相体积分数之间的量化对应关系.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微组织的涡轮叶片服役温度的实验评估方法. 同时, 分别假设叶片服役温度恒定以及考虑叶片实际服役温度变化2种情况, 实现了对等效平均服役温度(Tave)及等效最高服役温度(Tmax)的定量评估. 评估结果表明: 叶片叶身中部服役温度最高, 由叶身中部向叶尖和叶根服役温度逐渐降低; 同一截面服役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进气边>叶盆>排气边>叶背; 服役温度最高的区域为叶身中部截面的进气边, 服役时经历的等效最高服役温度为1050~1100 ℃. 叶片等效平均服役温度及等效最高服役温度的分布规律一致, 但部分部位的等效最高服役温度高于等效平均服役温度, 本研究认为叶片的等效最高服役温度的评估结果更为合理.
关键词:
高温合金,
,
涡轮叶片,
,
服役,
,
定量表征,
,
温度场
韩霞
腐蚀学报(英文)
针对郑408块注气井(郑408-试1)油、套管的腐蚀特点,通过对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腐蚀产物、腐蚀介质、凝析水量的分析研究,确定火烧驱油注气井油、套管的腐蚀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高压氧气以及空气中的凝析水造成的,另一方面与油、套管材质的耐蚀性不够有关.通过材质以及防腐涂层的筛选等手段,在目前油管和套管内外防腐涂层、不锈钢油管和套管在国内尚无工程实例的情况下,总结出郑408块注气井防腐措施,包括:油、套管材质采用相对耐蚀的P110;注气采用干燥洁净的空气.
关键词:
火烧驱油
,
注气井
,
腐蚀原因
,
防腐对策
董彩常
,
孙金香
,
张波
,
黄桂桥
腐蚀与防护
对郑家坡铁矿设施和设备的腐蚀情况以及影响腐蚀的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井下设施和设备腐蚀严重的主要原因为:使用材料耐蚀性低、环境/介质腐蚀性强和防腐蚀措施不力等。
关键词:
铁矿
,
井下设备
,
腐蚀
,
分析
谢修璀
,
宋明涛
,
郝焕锋
,
王贤武
原子核物理评论
基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正在研制的兰州重离子治疗专用装置(HITFiL)的参数和指标,对从回旋加速器到同步加速器之间中能传输段的纵向束流匹配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根据主加速器的注入要求,在束运线上采用了散束器以降低束流动量分散,从理论上分析了中能传输段末端可能实现的最小动量分散和达到最小动量分散的条件,讨论了散束效果与初始动量分散、束团相宽和漂移长度的关系。并利用MathCAD程序对束团在束运线上的纵向运动进行了跟踪模拟,使用PBO-Lab程序进行了验算,得到了当散束器射频电压为102kV时,末端动量分散为最小值2.764×10-4。进一步提出了中能传输段的基本参数,也为下一步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HITFiL
,
散束器
,
能散
,
纵向运动
,
束流匹配
马瑾
,
胥蕊娜
,
罗庶
,
姜培学
工程热物理学报
本文以深部咸水层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为背景,针对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和水在岩心中的驱替过程和运移规律进行了可视化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实验方法,利用核磁共振设备,得到了岩心的孔隙率、岩心中超临界压力二氧化碳水相对渗透率随饱和度变化曲线及不同时刻岩心中水的分布特征等。研究表明,用核磁测量得到的岩心孔隙率具有很高精确度,利用核磁共振得到横向弛豫时间乃图谱,可以有效分析有效孔隙率和可流动流体所占比例。通过观察不同注入比例时的切层图像,发现在注入比例为CO2:H2O=3:1(体积比)时在入口处出现了较显著的浮升力作用。
关键词:
二氧化碳
,
深部咸水层
,
相对渗透率
,
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