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近阈值下He原子的双电离实验反冲离子动量分析

曹士娉 , 马新文 , A.Dorn , M.Dürr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7.03.009

利用最新发展起来的适用于低能电子入射的反应显微成像谱仪,对电子轰击He原子近阈值的双电离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测量了反应后4个粒子的全部动量,获得了五重微分截面及出射粒子间的关联信息.着重分析了在入射电子束与出射电子构成的平面内,3个均分系统剩余能量的电子出射角关联关系,并与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当两个电子反向出射时,第3个电子垂直于这两个电子动量方向出射的几率最大.在1个电子垂直于平面出射时,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平面内出射角分布的比较,发现DS6C理论能够较好地描述实验结果.

关键词: He原子的近阈值双电离 , 反应显微成像谱仪 , 电子轰击电离

高温金属构件蠕变寿命预测的研究进展

赵彩丽 , 刘新宝 , 郝巧娥 , 余涛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4.23.011

概述了近年来已有高温金属构件蠕变寿命的预测方法及其特点.主要介绍了以持久强度实验外推为主的Larson-Miller法、Orr-Sherby-Dorn法和Robinson线性断裂法则;基于蠕变曲线分析的Omega法、θ投影法以及逐步外推法;基于物理机制的连续介质蠕变损伤模型(CDM)预测方法.通过对上述方法的比较和分析,最后指出基于CDM模型蠕变寿命预测方法由于其具有统一的数学表达形式,因而在预测高温金属构件蠕变寿命方面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关键词: 金属构件 , 高温蠕变 , 寿命预测 , CDM模型

Mg-Y-LPC合金的压蠕变行为

隋守娟 , 赵平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3969/j.issn.1674-3962.2004.07.007

采用自制的试验装置研究了Mg-Y-LPC合金在铸态条件下的压蠕变行为.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为180℃到280℃和压应力为183MPa到231.6MPa的范围内,合金的压蠕变量随着温度和应力的升高而增大.合金的稳态蠕变速率符合Dorn方程ε·s=Aσnexp(-Qa/RT).合金的应力指数n为2.49,表观激活能Qa为88.42kJ/mol.合金的压蠕变速率由镁的点阵自扩散和位错攀移所控制,同时,晶界滑移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Mg-Y-LPC合金 , 铸态 , 压蠕变 , 应力指数 , 表观激活能

HQ80C 和 HQ100钢剪切屈服强度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的敏感性

黄彦良 , 鄢文彬 , 涂铭旌

材料研究学报

本文对HQ80C 和HQ100 钢在不同温度、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屈服强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在不同温度的τ_s-lg(?)关系曲线上,Rosenfield 定义的Ⅰ区和Ⅱ区同属于位错运动的热激活机制。将Dorn-Rajnak 理论用于本研究,证明本文所研究的两种材料的形变对温度和应变速率敏感的机理是位错运动的Peierls 机制中的P-N 力对其敏感所致。

关键词: 屈服应力 , temperature , yield strength , dislocation

巴氏合金SnSb11Cu6蠕变力学性能研究

王建梅 , 薛亚文 , 张艳娟 , 王少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针对油膜轴承巴氏合金SnSb 11Cu6工作过程中发生的蠕变,设计了SnSb11Cu6蠕变试验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蠕变试验,分析了应力、温度、时间、应变和应变率之间的关系,获得了SnSb11Cu6的蠕变力学性能,同时基于试验数据对4种蠕变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建立了基于McVetty公式和Dorn公式的SnSb 11Cu6蠕变模型,其相对误差仅为0.97%,应用ANSYS对蠕变试件进行了数值模拟,在稳态蠕变阶段模拟值与理论计算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77%.确定了所建立的蠕变模型用于描述SnSb11Cu6蠕变特征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油膜轴承巴氏合金SnSb11Cu6蠕变寿命的预测提供理论与试验支持.

关键词: 巴氏合金 , SnSb11Cu6 , 油膜轴承 , 蠕变试验 , 蠕变模型

9%-12%Cr铁素体耐热钢持久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

彭志方党莹樱彭芳芳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09.00652

常规时间--温度参数法(TTP), 如Larson-Miller Parameter(LMP)参数法以及Orr-Sherby-Dorn(OSD)方法对9%-12%Cr铁素体耐热钢进行持久性能预测时存在性能过估, 且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本文提出了LMP的分区及其C值优化, 以及基于短时实验数据(≤5×103 h)预测长时(5×103 -1×105  h)持久性能的方法. 利用已有的持久性能数据, 应用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应力与持久断裂时间及其相关参量的计算、作图及其比较. 结果表明, 单区LMP方法的C值随钢种而异; 多区LMP方法的$C$值随钢种及实验应力区而异; 基于短时实验数据(≤5×103  h)预测长时(5×103 -1×105  h)持久性能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 d[g(σ)]/d(P)随P的变化率可反映不同钢种持久性能的稳定性; LMP分区法及预测函数优化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吻合性很好并进一步克服了利用给定温度下短时持久实验数据外推长时持久性能的过估倾向.

关键词: 9%-12% Cr铁素体耐热钢 , creep-rupture property , assessment method

9%-12%Cr铁素体耐热钢持久性能评估方法的研究

彭志方 , 党莹樱 , 彭芳芳

金属学报 doi:10.3724/SP.J.1037.2009.00652

常规时间-温度参数法(TTP),如Larson-Miller Parameter(LMP)参数法以及Orr-Sherby-Dorn(OSD)方法对9%-12%Cr铁索体耐热钢进行持久性能预测时存在性能过估,且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提出了LMP的分区及其C值优化,以及基于短时实验数据(≤5×10~3h)预测长时(5×10~3-1×10~5h)持久性能的方法.利用已有的持久性能数据,应用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应力与持久断裂时间及其相关参量的计算、作图及其比较.结果表明,单区LMP方法的C值随钢种而异;多区LMP方法的C值随钢种及实验应力区而异;基于短时实验数据(≤5×10~3h)预测长时(5×10~3-1×10~5h)持久性能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d[g(σ)]/d(P)随P的变化率可反映不同钢种持久性能的稳定性;LMP分区法及预测函数优化法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吻合性很好并进一步克服了利用给定温度下短时持久实验数据外推长时持久性能的过估倾向.

关键词: 9%-12%Cr铁素体耐热钢 , 持久性能 , 评估方法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