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向荣
,
沈鸿烈
,
沈勤我
,
邹世昌
,
Tsukamoto Koichi
,
Yanagisawa Takeshi
,
Ito Toshimitsu
,
Higuchi Noboru
,
Okada Yasumasa
,
Okutomi Mamoru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1999.06.013
利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多晶立方结构的La-Pb-Mn-O体材料.材料的铁磁相变温度TC为257K,其金属-半导体转变温度Tp为251K.外加磁场分别为5T和13T时,材料的巨磁电阻(GMR)峰值分别达到72%和85%.在77K~室温的温度范围内,材料都具有GMR效应,Tp附近具有GMR峰值效应.GMR效应与自旋极化子行为有关,而Tp附近的GMR峰值效应除了与自旋极化子行为有关外,与磁场作用下载流子自旋无序散射的急剧下降也有关.另外,多晶材料丰富的晶界结构对材料在整个测量温度范围内,尤其是温度远低于Tp时的GMR效应也有贡献.在Tp处,晶粒间自旋极化隧道效应被抑制,导致低场GMR效应的消失.
关键词:
巨磁电阻
,
金属-半导体转变温度
,
多晶
裘迪
,
朱宏
材料导报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制备了载紫杉醇纳米粒,重点考察了纳米粒的体外释放特性.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载紫杉醇PLGA纳米粒,其平均粒径为200nm,载药量为21%,包封率为89.44%;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Q=3.8796t1/2+30.4649(r=0.9397),同时载紫杉醇纳米粒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
,
纳米粒
,
紫杉醇
,
体外释放
王贤明
,
胡智文
,
谷琼
材料导报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药物,壳聚糖(CS)和海藻酸钠(SA)为壁材,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了壳聚糖胃滞留-漂浮微球(CGRM).建立零级释放动力学模型(ZODM)、Higuchi模型和Ritger-Peppas(RPcppas)模型对CGRM的释药性能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高精度的组合建模法.组合模型的模拟和预测精度均有一定提高,表明该组合建模法是一种模拟长效药物缓释体系释药规律的有力工具.
关键词:
组合建模法
,
动力学模型
,
微球
,
缓释
,
壳聚糖
吕春祥
,
凌立成
,
袁淑霞
,
梁栋
,
李永红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7.01.004
采用球状活性炭作为硝苯地平药物载体,借助N2吸附仪表征了球状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利用SEM表征了球状活性炭的表面形貌,通过考察球状活性炭比表面积、孔隙结构与吸附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的关系,研究了球状活性炭对硝苯地平的吸附及缓释行为.结果表明: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孔径分布集中在2 nm~5 nm之间的中孔型活性炭,对硝苯地平的吸附能力较强,吸附量可达19.5 mg/g;所制缓释微丸缓释效果良好,在接近人体胃液介质中累计释放率达到19.2%;球状活性炭对硝苯地平的释放动力学符合Higuchi模型,药物基本以恒定速率主动释放.
关键词:
球状活性炭
,
缓释
,
硝苯地平
冯辉霞
,
张娟
,
吴洁
功能材料
以壳聚糖和改性凹土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钠固化,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制备了壳聚糖/改性凹土复合树脂微球,分别采用FT-IR和TG对树脂进行结构表征.以阿司匹林为模型药物,考察了树脂的缓释性能,并对最优条件下树脂释放药物的曲线进行了动力学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CS/O-ATP树脂的吸附性能和缓释性能最佳,当戊二醛的加入量为6mL时,其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2.2%和39.88%,且缓释效果较好.CS/O-ATP树脂的药物释放规律复合Higuchi方程,表明该树脂可以作为长效药物的缓释载体.
关键词:
壳聚糖
,
有机改性凹土
,
复合树脂
,
缓释性能
杨为中
,
周大利
,
尹光福
,
尹绍雅
,
郑昌琼
,
高立达
无机材料学报
以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BMP/α-TCP复合骨水泥材料.通过体外蛋白质释放实验、强度实验及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了BMP在复合材料中的释放规律;通过组织学分析和X射线检查,研究了新型复合骨水泥材料对兔颅骨缺损的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内环境中,BMP自BMP/α-TCP复合材料中的释放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BMP以扩散方式释放,BMF和α-TCP骨水泥复合后固化时间不受影响,BMP释放后材料强度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高,BMP释放4周后强度达到纯α-TCP骨水泥固化强度,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材料向羟基磷灰石转化.骨缺损修复实验表明:新型骨水泥成骨能力强,能在短期内完全修复兔颅骨缺损.
关键词:
α-磷酸三钙
,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
,
bone cement
,
releasing kinetics
,
osteogenesis
杨为中
,
周大利
,
尹光福
,
尹绍雅
,
郑昌琼
,
高立达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4.06.022
以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BMP/α-TCP复合骨水泥材料.通过体外蛋白质释放实验、强度实验及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了BMP在复合材料中的释放规律;通过组织学分析和X射线检查,研究了新型复合骨水泥材料对兔颅骨缺损的修复实验.结果表明:在模拟体内环境中,BMP自BMP/α-TCP复合材料中的释放规律符合Higuchi方程,BMP以扩散方式释放;BMP和α-TCP骨水泥复合后固化时间不受影响,.BMP释放后材料强度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高,BMP释放4周后强度达到纯α-TCP骨水泥固化强度,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材料向羟基磷灰石转化.骨缺损修复实验表明:新型骨水泥成骨能力强,能在短期内完全修复兔颅骨缺损.
关键词:
α-磷酸三钙
,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
,
骨水泥
,
释放动力学
,
成骨
梁栋
,
吕春祥
,
李云兰
,
李永红
,
袁淑霞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6.02.009
主要研究了药用颗粒活性炭对扑热息痛的吸附行为和体外释放性能.采用N2吸附表征了三种活性炭的孔结构,借助Beohm滴定法和质量滴定法测定了活性炭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和零电荷点pHPZC;考察了比表面积、孔隙结构与吸附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的关系,及活性炭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对吸附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比表面积高、孔隙发达、孔径分布集中在2nm~11nm之间的中孔型活性炭,对扑热息痛的吸附力很强,平衡吸附量达到了358 mg/g,累计释放率为7%;具有广谱孔径分布的活性炭,平衡吸附量为281 mg/g,可以缓释12h以上,累计释放率达到27%.活性炭表面的酸性含氧官能团对吸附扑热息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种活性炭的释药过程均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模式.
关键词:
活性炭
,
比表面积
,
表面官能团
,
缓释
,
扑热息痛
朱显丰
,
南开辉
,
周晓伟
,
余新平
,
陈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目的:优化BSA-PLGA微球制备工艺,并对其包封率、形态、体外释放药物及微球包裹前后BSA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以PLGA为载体,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BSA-PLGA微球.Micro BCA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粒度及分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研究微球包裹前后BSA分子结构的完整性,同时考察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根据优化工艺制备的微球外观圆整,平均粒径(2275.8±256.9)nm,包封率(82.59±2.92)%,载药量(13.76±0.49)×10~(-2)%,包裹前后BSA结构稳定,体外释放28天以上,释放曲线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优化的BSA-PLGA微球制备工艺,所制备的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明显的缓释效果.
关键词:
聚乳酸-聚乙醇酸
,
牛血清白蛋白
,
微球
,
包封率
姜晓鑫
,
屈树新
,
林孙忠
,
段可
,
翁杰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029
通过在湿法合成的二水磷酸氢钙膏体中加入中药骨碎补的提取物, 作为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原料之一, 分别制备0、5wt%、10wt%和15wt%的载骨碎补磷酸钙骨水泥. 采用Gilmore针、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万能材料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载骨碎补CPC的理化性能和药物释放; 体外培养MC-3T3成骨细胞, 进行Alamar Blue和碱性磷酸酶检测, 研究载骨碎补CPC对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貌. 结果表明: 随骨碎补浓度的增加, CPC凝结时间明显延长, 其抗压强度显著提高; 骨碎补促进初期CPC的水化, 却阻碍了α-磷酸三钙的转化, 且随骨碎补浓度增大作用愈明显, 骨碎补不影响CPC水化后的相成分; 含骨碎补CPC的微观形貌中出现片状和针状晶体, 结构较空白CPC更加致密; 药物释放分为突释和缓释两个阶段, 符合Higuchi基质扩散释放模型; 载骨碎补CPC对成骨细胞的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培养5d时浓度为5wt%和10wt%的CPC较明显地促进细胞增殖, 7d时载骨碎补CPC的细胞增殖较稳定, 细胞分化能力无显著性差异; 成骨细胞在载骨碎补CPC表面生长形态良好, 表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关键词:
磷酸钙骨水泥
,
drynaria
,
physichemicalproperties
,
biocompat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