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 Gang
,
高泰瑞
,
郝胜智
,
LIAO Hanlin
,
董闯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5.06.001
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成形工艺喷涂球磨粉末,成功制备了纳米晶FeAl厚涂层(5 mm).分别利用SEM、图像分析、TEM以及Vickers硬度表征了该涂层的微观结构,并与用相同的喷涂参数和原料粉末制备的纳米晶薄涂层(300 μm)进行了比较,研究了不同的喷涂条件对涂层的结构及其硬度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厚涂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由于涂层中较好地保留了未融粒子中的纳米晶,从而在600℃仍能保持原有的高硬度.
关键词:
FeAl合金
,
纳米晶厚涂层
,
喷涂成形
,
超音速火焰喷涂
王学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认为试样表面的变形场出现不连续性不是绝热剪切带出现的标志,而是形变绝热剪切带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在计算绝热剪切带内部的峰值温度时应从局部剪切应变中扣除弹性应变,因为弹性应变不会对塑性功有所贡献.以动态扭转的Ti-6Al-4V试样(TA-50)为例,计算了绝热剪切带内部的峰值温度,其被划分为3部分:环境温度、均匀和非均匀变形引起的温度.在两种条件下(从局部剪切应变中扣除弹性应变与否),计算出的峰值温度分别为669和665℃,其在热回复和再结晶的温度范围之内,未达到相变的温度,比Liao及Duffy的理论计算值(630℃)要高.如果剪切应力-局部塑性剪切应变的关系不能完全确定,适当的近似是必要的.
关键词:
Ti-6Al-4V
,
绝热剪切带
,
峰值温度
,
局部塑性剪切应变
,
剪切弹性模量
,
再结晶
王学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提出了利用梯度塑性理论计算Ti-6Al-4V绝热剪切带的局部剪切应变新方法.绝热剪切带的最大局部塑性剪切应变依赖于临界塑性剪切应变、试样的标定长度、绝热剪切带总厚度、绝热剪切带的平均塑性剪切应变.计算表明,随着绝热剪切带总厚度的增加,绝热剪切带的最大局部塑性剪切应变以非线性方式下降.当绝热剪切带总厚度的取值接近1 mm时,尽管确定临界塑性剪切应变的方法不同,但是,绝热剪切带的最大局部塑性剪切应变的计算值差别很小.当绝热剪切带总厚度取值在0.335~1 mm之间时,绝热剪切带的最大局部塑性剪切应变的计算值位于Liao及Duffy(1998)实验结果的下限(75%)和上限(350%)之间.
关键词:
Ti-6Al-4V
,
绝热剪切带
,
梯度塑性理论
,
局部塑性剪切应变
,
标定长度
王学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基于曲线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计算了Ti-6Al-4V绝热剪切带出现时的临界塑性剪切应变.根据梯度塑性理论,获得了绝热剪切带内部的局部塑性剪切变形分布曲线的理论表达式,用于拟合Liao及Duffy的实验数据.在不同的绝热剪切带宽度取值条件下,估算了绝热剪切带出现时的临界塑性剪切应变.当绝热剪切带的宽度取值在1~2 mm时,计算出的临界塑性剪切应变在0.1~0.47之间.绝热剪切带内部的局部变形分布曲线的理论表达式可以很好地描述流线的非线性特征.当绝热剪切带的宽度取值较大时,绝热剪切带内部的流线的理论结果在两端较弯曲;而当其取值较小时,这些流线比较平直,仅稍微弯曲.
关键词:
Ti-6Al-4V
,
绝热剪切带
,
宽度
,
局部变形分布
,
梯度塑性理论
,
最小二乘拟合方法
王学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通过引入与Batra及Kim类似的观点,将绝热剪切带宽度定义为绝热剪切带的中心区域的宽度(W5%),在该区域上温度比其峰值小5%,利用Johnson-cook模型及梯度塑性理论分析Ti-6A1-4V绝热剪切带的厚度随环境温度的演变规律.计算表明,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绝热剪切带宽度增加,这与许多实验观测结果一致.当绝热剪切带的总厚度在上限时,绝热剪切带宽度-环境温度曲线是稍微上凹的;但是,当绝热剪切带的总厚度在下限时,绝热剪切带宽度-环境温度曲线基本上是直线,著名的Dodd及Bai模型无法预测这些新现象.关于绝热剪切带宽度的计算结果非常接近于Liao及Duffy的实测结果.在忽略应变硬化的条件下,采用线性软化模型及梯度塑性理论推导w5%的简化解析式,发现环境温度、密度、热容、软化模量、剪切应力的增加使绝热剪切的敏感性降低,而功热转化因子及抗剪强度的降低使绝热剪切的敏感性降低.
关键词:
Ti-6Al-4V
,
绝热剪切带
,
宽度
,
环境温度
,
梯度塑性理论
,
Johnson-Cook模型
,
绝热剪切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