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7329)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GRAIN REFINEMENT INDUCED BY REMELTING IN UNDERCOOLED Fe-30at.%Co ALLOYS

M. J Li , G.S. Song , G.C. Yang and YH Zhou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 ,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 Xi'an 710072 , China)

金属学报(英文版)

Fe-30at.%Co alloy is undereool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ct of remelting on the grain size at certain undereooling rnnges. At low undereoolings, the primary stable fcc phase is remelted, which results in the equiaxed grains. When the melt is undercooled greater than the critical undereooling △T=204K the primary metastable bcc phase will alternatively nucleate in the melt. The primary bcc dendrite will be remelted into isolated dendrite cores dispersing in the remaining liquids. In the meanwhile, the isolated dendrite cores are remelted more or less due to the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in the liquids. Different crystal structures between bcc and fcc phase make the subsequent crystal growth of fcc phase onto the Primary bcc phase non-epitaxial when the melt is undereooled greater than △T=204K. The primary metastable bcc phase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arsening grains in the systetn at larpe undereoolings.

关键词: undercooling , null , null , null

M40J和T300碳纤维的微结构

孙银洁 , 胡胜泊 , 李秀涛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0.02.027

利用SEM、TEM、XPS、XRD、Raman和元素分析仪分析了M40J和T300的表面化学、物理及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发现:M40J含碳量高于T300纤维,而含氮量低于T300纤维,且表面活性基团比T300纤维低;M40J和T300碳纤维表面具有大量沟槽,前者相对长而浅,后者相对短而深;T300纤维端面皮芯结构明显,而M40J端面结构较均匀;M40J的微晶结构及取向性优于T300碳纤维.

关键词: M40J碳纤维 , 微观结构 , 化学特征 , 物理特征

卫星构件用M40J/BA204复合材料性能

韩建平 , 秦滢杰 , 高伟 , 刘新东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14.05.010

针对卫星构件的不同需求,开发了一种芳香胺固化的环氧树脂BA204.研究了无溶剂及溶剂法成型的M40J/BA204复合材料力学、真空放气性能和管件在模拟温度交变条件下的性能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均能满足卫星构件要求,无溶剂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于溶剂法.采用无溶剂法制备的M40J/BA204复合材料其真空质损率为0.23%,可收集挥发性凝聚物为0.009%;复合材料管件经200次热循环冲击后力学性能变化不大,表明M40J/BA204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卫星构件 , M40J/BA204复合材料 , 纤维缠绕 , 无溶剂法

M40J/CE/EP复合材料出气性能研究

惠雪梅 , 王晓洁 , 尤丽虹 , 王益 , 全小平

宇航材料工艺 doi:10.3969/j.issn.1007-2330.2006.z1.011

通过地面环境模拟实验,分析了高模碳纤维/环氧树脂改性氰酸酯复合材料(M40J/CE/EP)的表面元素,研究了高真空加热环境下复合材料的真空出气性能和出气气体成分.结果表明,M40J/CE/EP复合材料的表面主要由C、O、N元素构成;经高真空加热后,复合材料的出气气体成分以小分子挥发物和碳氢化合物电离碎片为主,有可能在空间低温条件下冷凝在航天器的敏感器件表面而造成污染;通过真空出气性能实验测得,M40J/CE/EP复合材料的总质量损失(TML)的平均值为0.27%,收集到的可凝挥发物(CVCM)为0,完全达到出气筛选合格的指标要求.

关键词: 氰酸酯树脂 , 复合材料 , 出气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电子束固化M40J/EB99-1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包建文 , 徐松华 , 李晔 , 陈祥宝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3.05.005

研究了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石墨化碳纤维M40J增强EB99-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耐热疲劳性能和热物理性能.结果表明,电子束固化M40J/EB99-1复合材料具有比热固化M40J/5228和M40/4211复合材料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热疲劳性能.

关键词: 电子束固化 , 复合材料 , 石墨纤维 , 力学性能

耐深低温、高补偿量新型磁温补偿合金1J30M的研制

宁波 , 赵宇 , 李波

钢铁研究学报

磁温补偿合金1J30经深低温处理后合金中的部分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致使合金的磁温补偿能力下降.通过调整镍含量,同时添加铬,得到了新型磁温补偿合金1J30M.这种新型磁温补偿合金既具有1J30合金的磁温补偿能力,又具有1J32合金的耐深低温能力.

关键词: 磁温补偿合金 , 深低温 , 马氏体相变

通过J/Ψ→N(N-)M衰变研究N*时的核子极点效应

沈彭年 , 梁伟红 , 邹冰松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2.009

研究了J/Ψ→ p(p-)π衰变过程中核子极点图的贡献,特别是由离壳效应带来的贡献.发现衰变宽度对形状因子是敏感的.在通过用J/Ψ→ p(p-)π衰变研究N*时,核子极点图作为背景道的贡献是非常重要的; 在通过J/Ψ→ p(p-)η和 p(p-)η研究N*时,核子极点图的贡献可忽略不计; 在通过J/Ψ→ p(p-)ω研究N*时,核子极点图有明显的贡献.

关键词: J/Ψ衰变 , 核子激发态

V-M(M=Li,Na,K,Sc,Ag)二元系的相图热力学研究

胡标 , 尹明 , 王庆平 , 闵凡飞 , 杜勇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基于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采用相图计算(CALPHAD:CALculation of PHAse Diagrams)方法对V-M(M=Li,Na,K,Sc,Ag)5个二元系进行相图热力学研究.通过热力学优化计算获得了一套描述液相、(V)、(Li)、(Na)、(K)、(αSc)、(βSc)和(Ag)相的热力学参数.V-Li、V-Na和V-K体系中的气相视为由组元V、LiLi2、Na、Na2、K和K2混合的理想气体.与实验相图数据对比表明,获得的热力学参数能够准确地描述实验相平衡数据.

关键词: V-M(M=Li,Na,K,Sc,Ag) , CALPHAD方法 , 相图 , 热力学模型

真空热循环对M40J/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高禹 , 杨德庄 , 何世禹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4.05.013

分别测量了经不同次数单向真空热循环试验(93~413 K,10-5Pa)后M40J/5228A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层剪强度,研究了真空热循环对M40J/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真空热循环次数的增加,90°和0°拉伸强度下降,并分别于48次和40次真空热循环后趋于平缓.弯曲强度随着真空热循环次数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趋于平缓的特征,而层剪强度变化不大.90°和0°拉伸强度的变化与界面脱粘程度密切相关.弯曲强度变化主要反映真空热循环时树脂基体后续固化效应的影响.层剪强度变化是界面脱粘与树脂基体后续固化两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碳/环氧复合材料 , 真空热循环 , 力学性能 , 断口

Li1+xV3-yMyO8(M=Mo,P)高温阴极放电性能的研究

曹笃盟 , 李志友 , 周科朝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i1+xV3-yMyO8(M=Mo,P;0≤y≤0.4),研究了不同Mo和P含量对Li1+xV3O8相的影响,并首次对其进行了高温阴极放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Mo和P掺杂量分别为y≤0.2和y<0.2时可获得纯Li1+xV3O8相;Mo掺杂使Li1+xV3O8峰值电压提高0.3 V,比容量提高25%,嵌入的Li+量最高可达x=3.8;P掺杂(y≤0.20)对Li1+xV3O8的峰值电压和比容量影响较小.化学嵌锂实验也证实掺杂后的材料具有更快的Li+嵌入速度.

关键词: Li1+xV3O8 , 热电池 , 掺杂 , 比容量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73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