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9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温度变化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试验模态分析

杨和振 , PARK Han-il , 李华军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8.02.025

通过动力测试试验研究了环境条件变化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特性的影响,这对于复合材料结构基于动力响应健康监测和振动控制系统设计使用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利用锤击以及激振器实验方法测定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动力响应,采用随机子空间法(SSI)识别了其固有频率、阻尼以及模态振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固有频率及阻尼比与温度变化存在逆相关关系,而所识别的模态振型变化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复合材料结构振动控制和健康监测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上述影响.

关键词: 振动 , 复合材料层合板 , 模态参数识别 , 有限元 , 温度

HAN液晶盒中开关时间对形变场弛豫过程的影响

李晓吉 , 郑桂丽 ,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32801.0025

HAN液晶盒撤掉外加电压的过程(即弛豫过程)中,假定电压的开关时间为有限的,把电压处理为时间的指数衰减函数.在这一假定下,对撤掉外加电压后HAN液晶盒中指向矢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得到了对HAN液晶盒的弛豫过程有影响的电压开关时间的范围.

关键词: HAN液晶盒 , 有限开关时间 , 驰豫过程 , 动力学理论

电场诱导纳米结构HAN液晶盒中新型有序重构过程的描述

陈思博 , 王永超 , 周璇 ,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doi:10.3788/YJYXS20163109.0853

基于 Landau-de Gennes 理论,利用松弛迭代的方法,研究了包含-1/2向错线的混合排列(HAN)液晶盒中,平行于向错线的电场所诱导的结构转变。结果表明,盒厚固定时,电场诱导五种结构转变过程;电场固定时,盒厚变化产生三类结构转变方式。力曲线上的极小值确定了液晶系统发生结构转变的临界盒厚。

关键词: 有序重构 , Landau-de Gennes理论 , -1/2 向错 , 力曲线

HAN-IPS液晶盒的引流效应

郑桂丽 , 姜丽 , 张志东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10.06.001

根据Erickson-Leslie流体动力学理论,研究了混合排列向列相-共面转换液晶盒的引流效应.在强锚定边界条件下,经过理论推导,得出液晶指向矢与流速的关系方程,进一步通过数值计算得出指向矢分布与时间的关系.发现引流效应加快了指向矢达到平衡态的速度,而且破坏了指向矢分布的瞬态对称性,特别在加电压的初始几毫秒这种现象非常明显.

关键词: 混合排列向列相 , 共面转换 , 引流效应 , 指向矢分布

Ion sputter erosion in metallic glass-A response to "Comment on: Homogeneity of Zr(64.13)Cu(15.75)Ni(10.12)Al(10) bulk metallic glass" by L-Y. Chen, Y-W. Zeng, Q-P. Cao, B-J. Park, Y-M. Chen, K. Hono, U. Vainio, Z-L. Zhang, U. Kaiser, X-D. Wang, and J-Z Jiang J. Mater. Res. 24, 3116 (2009)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The morphology of the dark and bright regions observ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for the Zr(64.13)Cu(15.75)Ni(10.12)Al(10) bulk metallic glass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ion beam parameters used for ion milling.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ion beam could introduce surface fluctuation to metallic glasses during ion milling.

关键词: room-temperature

白细胞介素21及白细胞介素12单用或联合应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

田永菊 , 崔保霞 , 马道新 , 张妍 , , 侯菲 , 张文静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doi:10.3881/j.issn.1000-503X.2011.03.017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21及IL12单用或联合应用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中的PBMCs,用低浓度IL2维持培养,经不同的刺激条件(对照组、抗IL21组、IL21组、IL12组和IL21+IL12联合组)诱导培养72-h后,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PBMCs 的细胞毒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CD25+ FOXP3+ T调节性细胞(Treg细胞)和CD4+ IL17A+ T辅助17细胞(Th17细胞)的含量,细胞活性检测试剂-8(CCK-8)法检测PBMCs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的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L21及IL12可显著增强PBMCs细胞毒活性,IL21+IL12联合组的效果优于单用IL21组和IL12组。IL21及IL12可显著降低Treg细胞含量,抑制PBMCs凋亡。不同细胞因子处理组对Th17细胞的含量和PBMCs的增殖能力均无显著影响。结论"IL21及IL12可增强子宫内膜癌患者PBMCs的细胞毒活性,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抑制Treg细胞的分化和PBMCs的凋亡可能为其机制之一,而与Th17细胞的分化无关。

关键词: 细胞因子 ,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 cytotoxicity , regulatory T cells , T helper 17 cells

离子液体-水双相体系悬浮聚合法制备对苯二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张茂升 , 黄佳蓉 , 叶苹 , 陈丽珠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90470

通过在[Bmim]PF6离子液体-水双相体系中,以对苯二酚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脂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得到对苯二酚印迹聚合物微球(MIMs-IL),并通过FTIR等测试技术对MIMs-IL进行了表征. 对不同离子液体进行了选择,[Bmim]PF6介质中制备的MIMs-IL的识别性能最好. 与从氯仿介质中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MIMs-Or)相比较,MIMs-IL的产率为70.8%,明显高于MIMs-Or的48.7%. 采用静态吸附法考察其印迹识别能力的结果表明,MIMs-IL对水中的对苯二酚的识别能力大大强于MIMs-Or. 对MIMs-IL识别吸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12 h时MIMs-IL及其非印迹聚合物微球(nMIMs-IL)均达到各自饱和吸附量,对于0.50 g/L对苯二酚水溶液,MIMs-IL的饱和吸附量是nMIMs-IL的2.67倍.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 悬浮聚合法 , 离子液体 , 对苯二酚

纯化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的初步研究

阎颖 , 郝茜 , 范国梁 , 赵秋雯 , 刘迎五 , 王建林 , 万冬林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0.04.011

采用羟基磷灰石(HAP)作为填料,以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来分离提纯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测定IL-2的纯度,测定其活性为1×106 U/mg.该法对IL-2的纯化、含量测定及活性测定等效果良好.

关键词: 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 , 基因重组白细胞介素-2 , 羟基磷灰石

稀释剂对有机膦功能化离子液体萃取钕(Ⅲ)的影响

王君平 , 冯达 , 赵洁莹 , 康鑫淳 , 孙云雨 , 朱涛峰 , 梁洪泽

稀土 doi:10.16533/J.CNKI.15-1099/TF.201605016

设计、合成了有机膦单功能化离子液体1-丙基-3-(3-二乙氧基氧膦基)丙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基)亚胺盐离子液体[C3ImP(O) (OEt)2] [NTf2] (IL-1)和有机膦双功能化的离子液体1,3-双-{3-(二乙氧基氧膦基)}-1氢-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盐[BDPPIm][NTf2](IL-2).离子液体IL-1和IL-2的结构经红外、核磁和高分辨质谱确认.以IL-1和IL-2作为萃取剂,考察了萃取剂、萃取剂浓度以及稀释剂对Nd(Ⅲ)离子萃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萃取效率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稀释剂类型有很大关系.萃取机理可能是中性络合机理.

关键词: 有机膦 , 功能化离子液体 , , 稀释剂

硅NPN型红外光电晶体管输出光电流及线性度的研究

周涛 , 陆晓东 , 吴元庆

人工晶体学报

利用TCAD半导体器件仿真软件详细地分析了在不同上表面非金属接触区域复合速率(FSRV)、光强(Pin)及光照基区横向宽度(SBL)的情况下,硅NPN红外光电晶体管输出光电流(IL)及输出光电流线性度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当SBL一定时,随着FSRV的增大,在不同P.的情况下,光电晶体管的IL均减小.当FSRV较小(50~5000 cm/s)时,不同Pin情况下光电晶体管的IL差别较小.当FSRV较大(>5000 cm/s)时,随着FSRV的增大,不同Pin情况下光电晶体管的IL显著降低.当FSRV—定时,随着SBL的增大,不同Pin情况下光电晶体管的IL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随着SBL和Pin的进一步增大,不同FSRV情况下的IL均逐渐趋于饱和状态.当SBL一定时,FSRV越小,IL进入饱和状态所对应的临界Pin越小.当FSRV—定时,SBL越大,IL进入饱和状态所对应的临界Pin越小.

关键词: 光电晶体管 , 光照基区 , 光电流 , 输出特性 , 线性度 , 优化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