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天才
,
彭晓东
,
张玺
,
陈元芳
,
姜军伟
,
陈洁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07.013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 Li 元素对 Mg-x Li-3Al 合金组织的影响,并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合金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Li 含量的变化可以明显改变合金的相组成.当 m (Li)<5.7%(质量分数)时合金由单一α-Mg 相组成;Li 含量在5.7%~10.3%(质量分数)之间时,合金为α-Mg+β-Li 双相;m (Li)>10.3%(质量分数)时合金为单一β-Li 相.合金的塑性随 Li 含量的升高而增加,铸态 LA113合金的延伸率高达37.36%,但挤压态下合金强度随 Li 含量升高而降低,挤压态 LA53合金具有最佳抗拉强度,达到263.28 MPa.当 Li 含量升高,合金中的第二相粒子会出现 Al12 Mg17转变为 LiMgAl2.
关键词:
镁锂合金
,
铸态
,
挤压态
,
微观组织
,
拉伸性能
袁志山
,
陆政
,
谢优华
,
戴圣龙
,
刘常升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6.06.014
采用拉伸试验、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淬火后形变时效对新型高强Al-Cu-Li-X铝锂合金2A97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后立即预变形引入的位错和随后双级时效过程形成的位错环增加基体T1相和θ'相数量,并使T1相细化,分布更均匀.双级时效合金θ'相、δ'相和T1相组成的混合组织强度低于单级时效以T1相为主强化的组织,但塑性高于单级时效.淬火变形后双级时效100℃,8h+145℃,12 h处理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553.5 MPa,494.5 MPa和10.4%,形变时效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合金的强塑性匹配.
关键词:
形变热处理
,
铝锂合金
,
预变形
,
预时效
,
2A97
,
Al-Cu-Li-X
吴秀亮
,
袁志山
,
谢优华
,
戴圣龙
航空材料学报
doi:10.3969/j.issn.1005-5053.2009.03.001
通过OM,SEM,TEM和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固溶处理对Al-Cu-Li-X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A97合金T6态(未拉伸态)在520℃固溶80min,淬火转移时间小于15s,水淬,获得了合适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493MPa,屈服强度为415MPa,延伸率为7.3%.合金时效强化相以T1,θ′/θ″和δ′ 相为主.经510℃,520℃和530℃固溶水淬,再165℃时效18h,随固溶温度升高,强度和塑性趋于减小.在520℃固溶水淬,再165℃时效18h,随固溶时间延长,屈服强度趋于升高,延伸率先升后降低.随固溶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可溶过剩相数量和体积分数减小.520℃固溶后时效,基体沉淀相T1,θ′/θ″和δ′ 相数量多,尺寸小,分布均匀.
关键词:
固溶
,
时效
,
铝锂合金
,
2A97
,
显微组织
卫英慧
,
贾连锁
,
胡兰青
,
许并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T1(Al2CuLi)相是Al-Li-Cu-Zr合金中的重要强化相.通过TEM在对T1相结构和形貌分析的基础上,构造了T1相的结构.T1相晶核以ABCBA的堆垛顺序,共由36个原子组成,其晶格常数a=0.495nm,c=0.933nm.与基体的位相关系为:{0001}T1∥{111}α,<>T1∥<110>α.合金中铜原子的偏聚降低了基体的层错能,从而为T1相依赖扩散层错形核提供了有利条件.T1相长大依赖于原子扩散和台阶滑移,是一种长程扩散控制的台阶机制.
关键词:
Al-Li基合金
,
相变
,
时效
,
T1相
袁志山
,
陆政
,
谢优华
,
戴圣龙
,
刘常升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拉伸试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固溶淬火后预变形程度对新型高强Al-Cu-Li-X铝锂合金2A97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预变形量增加,135℃时效48 h合金强度明显提高,塑性缓慢下降,变形量为4.7%合金的抗拉强度为584 MPa,延伸率为12.6%,淬火后的预变形量控制在4%~6%得到比较理想的强塑性匹配.预变形促进基体T1相析出,并使其显著细化和均匀分布.
关键词:
机械热处理
,
铝锂合金
,
预变形
,
2A97
,
Al-Cu-Li-X
张立春
,
何安强
,
吴玉琨
,
叶恒强
,
张永昌
金属学报
利用高分辨电镜(HRTEM)和常规电子显微术研究了快速凝固Al-Li-Cu—Mg—Zr合金中Z相和T相的结构关系,发现两相间两种确定的晶体学取向关系,并以此为依据解释了Z相和T相的某些结构缺陷两相的结构有密切关联,其中一相中缺陷的扩展会导致另一相的形成
关键词:
Al-Li-Cu-Mg-Zr合金
,
Z hexagonal phase
,
T f.c.c. phase
,
shear structure
刘奋军
,
傅莉
,
张纹源
,
孟强
,
董春林
,
栾国红
金属学报
doi:10.11900/0412.1961.2014.00297
采用搅拌摩擦焊(FSW)对厚度为2mm的2099-T83与2060-T8 Al-Li合金进行搭接.利用OM和SEM等分析技术探讨搅拌头转速和搅拌针长度对搭接接头界面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99-T83/2060-T8搭接接头焊缝区可观察到明显的结合界面,焊缝区显微硬度低于母材,且在热机影响区与焊核区的过渡区硬度最低.当搅拌头转速由600 r/min增加到800 r/min,且搅拌针长度由3.0mm减小至2.5mm时,界面形貌由光滑界面转变成“锯齿状”咬合界面,焊缝区结合界面形貌主要受搅拌针长度影响,“锯齿状”咬合界面搭接接头平均破坏载荷为654N.搭接接头均在底部母材2060-T8侧热机影响区与焊核区的过渡区断裂,断裂特征为韧-脆混合断裂.“锯齿状”咬合界面搭接接头经150℃,保温20 h人工时效处理后,焊缝区显微硬度有所提升,接头承载能力较未经人工时效处理的降低了20%,断口呈现脆性断裂模式.
关键词:
2099-T83 Al-Li合金
,
2060-T8 Al-Li合金
,
搅拌摩擦焊接
,
人工时效处理
,
界面形貌
,
接头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