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 Shi-An
,
袁周率
,
LI Wei
,
乔蓉
,
TANG Chao-Fu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8.027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紫外光引发聚合方法制备了带支撑膜的铜离子印迹聚合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膜的表面形态.膜渗透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不同阳离子(如锌离子、钙离子等)的比较,此印迹膜对铜离子有较好的选择渗透性.分别考察了不同支撑膜、致孔剂和功能单体对膜结构及其渗透性能的影响,考察了pH值、阴离子及阳离子对膜渗透性能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VDF膜为支撑膜,乙酸铜为印迹离子合成的铜离子印迹膜,在pH值为1左右,阴离子为乙酸根离子时,对铜离子有较好的选择渗透性.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
印迹膜
,
膜渗透
,
铜离子
万小峰
,
张久兴
,
周文元
,
李湘波
,
周美玲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研究了FU105大功率广播发射管用碳化镧钼阴极,参照碳化钍钨阴极FU105管的制备工艺,实现了镧钼阴极的碳化以及镧钼阴极FU105管的排气和老炼.通过镧钼阴极FU105管的性能测试,对碳化镧钼阴极的发射能力和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FU105管碳化镧钼阴极的发射能力可以达到碳化钍钨阴极的水平,但其稳定性还有待改进.
关键词:
镧钼阴极
,
FU105发射管
,
碳化
,
稀土
钟文远
,
崔永春
,
范春兰
,
胡智兴
,
李玛琳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4.02.005
为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型顺铂类抗肿瘤药物,用K2PtCl4、乙二胺(en)、氟尿嘧啶(5-Fu)为原料,设计合成了顺铂类似物[pt(en)(5-Fu)2]C12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质谱分析初步证实了其化学结构,用改良MTT、SRB法,选用K562、A549、Bel-7402、BIU-87、Bcap-37细胞株对其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除在浓度为0.01、0.1 μg/mL时对K562细胞株抗肿瘤活性大于顺铂和氟尿嘧啶外,其它情况下的抗肿瘤活性均小于顺铂和氟尿嘧啶.该配合物仍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关键词:
药学
,
铂(Ⅱ)配合物
,
合成
,
抗肿瘤活性
于跃芹
,
常宪智
,
田红杰
,
许洋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选用牛血清蛋白(BSA)和5-氟尿嘧啶(5-FU)为模型药物,以聚天冬氨酸交联温敏性水凝胶为载体材料,采用包埋法制备了载药水凝胶,研究了水凝胶的载药和释药性能.水凝胶对BSA和5-FU的包埋率均大于98%.37℃时,水凝胶中丙烯酸用量越大,BSA的释放率越低;交联剂用量对BSA的释放率无显著影响.25℃时,丙烯酸用量越大,5-FU的释放率越大;交联剂用量越大,5-FU的释放率越小.37℃时,丙烯酸用量越小,5-FU的释放率越大;交联剂用量越大,5-FU的释放率越小.
关键词:
温敏性水凝胶
,
药物缓释
,
5-氟尿嘧啶
,
牛血清蛋白
陈修帅
,
侯传金
,
李晴
,
刘彦军
,
杨瑞丰
,
胡向平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6)62488-9
手性2,3-二氢呋喃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它们也经常被用于手性四氢呋喃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因此,人们发展了很多合成手性2,3-二氢呋喃化合物的方法,如有机小分子催化的多米诺迈克尔-烷基化反应、“中断的”Feist-Bénary反应或改进的 Feist-Bénary反应.此外,过渡金属催化的手性2,3-二氢呋喃的不对称合成在近些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Ozawa等通过 Pd-催化2,3-二氢呋喃的动力拆分方法获得了手性2-芳基-2,3-二氢呋喃. Evans发展了一种 Sc-催化联烯硅和乙醛酸乙酯的[3+2]环加成反应合成手性2,3-二氢呋喃的方法.最近, Fu和 Tang等发展了 Cu催化烯酮和重氮化合物的[4+1]环加成反应合成手性2,3-二氢呋喃的方法.在 Nishibayashi和 van Maarseveen的开创性工作之后, Cu催化的不对称炔丙基转化反应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最近,我们发展了一类新的三齿手性 P,N,N-配体,在 Cu催化不对称炔丙基取代、脱羧炔丙基取代、[3+2]、[3+3]和[4+2]环加成反应中表现出优秀的对映和非对映选择性.其中,我们发现采用 Cu催化炔丙醇酯和β-酮酯的[3+2]环加成反应,能高对映选择性地获得手性2,3-二氢呋喃.我们设想,采用β-羰基膦酸酯代替β-酮酯,通过这种 Cu催化[3+2]环加成反应,将可以合成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手性膦酰化2,3-二氢呋喃化合物.基于这种设想,本文使用手性 P,N,N-配体,通过 Cu催化炔丙醇酯与β-羰基膦酸酯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以很好的收率和最高92% ee的对映选择性获得了一系列光学活性的膦酰化2,3-二氢呋喃化合物.我们以炔丙醇酯1a与β-羰基膦酸酯2a为标准底物,优化了反应条件,考察了配体、Cu盐、碱和反应温度等对反应收率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我们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条件:以4b为配体,以 Cu(OTf)2为铜盐,以t-BuOK为碱,以 MeOH为溶剂,–20oC反应24 h.在此条件下,我们对β-羰基磷酸酯2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各种苯基取代的β-羰膦磷酸酯均能得到很好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苯环上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对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影响不大,但对反应收率影响较大,与相应3-取代或4-取代底物相比较,2-取代的底物获得的收率较低.苯环对位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对反应的影响不大,给电子基或吸电子基的底物,均得到了较好的收率和对映选择性.杂环取代的底物同样适用于该反应,以90%的收率和89% ee的对映选择性获得了相应的[3+2]环加成产物.对于烷基底物,虽然反应的产率略低,但是得到了高达92% ee的产物.此外,我们对炔丙醇酯底物的适用范围也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体系对于各种取代的炔丙醇酯底物均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率和良好的对映选择性.总之,本文发展了一种铜催化炔丙醇酯与β-羰基膦酸酯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的方法,成功合成了手性膦酰化2,3-二氢呋喃化合物.通过使用一个结构刚性的酮亚胺三齿 P,N,N-配体,以很好的收率和最高92% ee的对映选择性获得了一系列光学活性的膦酰化2,3-二氢呋喃化合物.
关键词:
铜
,
不对称合成
,
3+2环加成
,
β-羰基膦酸酯
,
膦酰化 2,3-二氢呋喃
李和平
,
肖华伍
,
肖子丹
,
阮建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交联-聚合法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制备了磁性壳聚糖-5-氟尿嘧啶纳米粒(MCN-Fu).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和红外光谱(IR)等分析结果表明,MCN-Fu粒子外形规整,分散性好,粒径主要在50 nm~60 nm 之间.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结果表明,MCN-Fu的载药量为21.3%,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7.2)中,30 h的累积释药率为67.6%,具有良好缓释性能,并具有良好磁响应性能.
关键词:
磁性
,
壳聚糖
,
氟尿嘧啶
,
纳米粒
,
药物缓释剂
Acta Physica Sinica
Molecular dynamics (MD) simulation is performed to study the vacancy-interstitial annihilation in crystalline silicon. We choose the Stillinger-Weber potential, which is commonly used for silicon, to describ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toms. The system is relaxed under 300K and 1400K respectively. We have found that < 111 > is the preferred recombination direction and propose the presence of an energy barrier in the < 110 > direction. From the calculated value of energy barrier along < 110 > we give a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o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ang's and Zawadzki's data.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vacancy and interstitial;diffusion;point-defects;diffusion;mechanisms
李航
,
袁华
,
仲谦
,
任杰
功能材料
以PLA为载体材料,以5-Fu为模型药物,制备5-Fu/PLA载药微球,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微球制备工艺.另外,检测了载药微球的回收率、稳定性、缓释性能等物理性质.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药物含量,激光粒度仪分析粒径. 结果表明,载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33.2±32.5)nm,平均包封率为(11.3±5.0)%,缓释时间延长至80~100h,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
关键词:
正交试验法
,
聚乳酸
,
溶剂挥发法
,
体外缓释
吴粦华
,
阮艺斌
,
李爱芳
,
江云宝
功能材料
设计合成了荧光传感分子α-呋喃甲醛缩对苯二甲酰腙(p-PB-Fu),采用1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应用吸收和荧光光谱初步探讨了在乙腈中其对Cu2+的响应.结果表明,p-PB-Fu与Cu2+存在两个结合过程,首先是其与Cu2+以2:1的方式形成普通配合物;而随着Cu2+的继续加入,所形成的配合物之间通过自簇集而形成金属配位聚合物/寡聚物.光谱数据初步表明后者对Cu2+具有较高的识别选择性.
关键词:
酰腙
,
铜离子
,
荧光传感
,
配位聚合物/寡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