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7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Gammasphere上裂变丰中子核核结构若干前沿领域的新进展(Ⅰ:第一和第二部分)

罗亦孝 , J.H.Hamilton , J.O.Rasmussen , A.V.Ramayya , C.Goodin , A.V.Daniel , N.J.Stone , 朱胜江 , J.K.Hwang , 刘少华 , C.J.Beyer , 李科 , H.L.Crowell , D.Almehed , S.Frauendorf , A.Covello , V.Dimitrov , 张敬业 , 车兴来 , 姜卓 , D.Fong , A.Gelberg , I.Stefanescu , A.Gargano , E.F.Jones , P.M.Gore , I.Y.Lee , G.M.Ter-Akopian , Yu.Ts.Oganessian , M.A.Stoyer , R.Donangelo , 马文超 , J.D.Cole , J.Kormicki , 张学谦 , S.C.Wu , J.Gilat , T.N.Ginter , S.J.Asztalos

原子核物理评论

使用Gammasphere多探测器系统对252Cf裂变源瞬发γ射线进行γ-γ-γ和γ-γ(θ)符合测量,裂变丰中子原子核核结构若干前沿领域的深入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高达5.7×1011以上的三重和更高重符合事件的数据统计,以及更少压缩的三维数据为宽广未知丰中子核区的寻找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具有重要物理意义的若干丰中子核区首次建立,或显著扩展了一批包括转晕态和转晕附近能态的高自旋能级纲图.在偶-偶丰中子核110,112Ru和108Mo中鉴别出了手征对称破缺结构.丰中子110,112Ru附近核的三轴形变基态具有最低的能量,在它们之中已确认了接近最大值的三轴形变.在这些Ru和Mo同位素中观察到的手征双线能带展示出手征破缺的一切特征,特别是其理想的能量简并,表明它们在迄今已报道的手征破缺结构中,具有最好的手征特性.研究了手征结构从具有γ软度的108Ru到具有大三轴形变的110,112Ru的过渡.斜轴推转(TAC)和随机相近似(RPA)理论计算成功地拟合了在这些偶-偶丰中子核中观察到的手征双线能带的特性,并指定其为软手征振动态.在这些偶-偶核中观察到的手征破缺不可能归纳为奇-奇核中那样的简化的几何图像.前者来自闭壳外所有中子的相互作用.对双幻核132Sn附近N=83同中素链的系统研究为这个极富吸引力的核区提供了大量新的谱学信息.N=83同中素135Te(Z=52),134I(Z=53),137Xe(Z=54),138Cs(Z=55)和139Ba(Z=56)的最新能级信息,特别是首次建立的138Cs高自旋能级纲图和壳模型理论计算表明,Z=50质子闭壳外少数g7/2价质子激发同N=82中子闭壳外之唯一F7/2价中子的耦合对该核区能级结构具有关键作用.观察到了132Sn和208Pb附近核区谱学信息的相似性和相对应的三粒子和五粒子态.在135Te中观察到了磁转动,这是在双幻核132Sn附近观察到的首例磁转动.

关键词: 丰中子核 , 高自旋 , 转晕态 , 裂变 , 252Cf , γ射线三重符合 , 角关联 , Gammas-phere多探测器系统 , 手征对称破缺 , 三轴形变 , 斜轴推转(TAC)计算 , 软手征振动 , N=83同中数链 , 双幻核132Sn , 壳模型计算 , 磁转动 , 谱学相似性

Gammasphere上裂变丰中子核核结构若干前沿领域的新进展(II:第三和第四部分)

罗亦孝 , J.H.Hamilton , J.O.Rasmussen , A.V.Ramayya , C.Goodin , A.V.Daniel , N.J.Stone , 朱胜江 , J.K.Hwang , 刘少华 , C.J.Beyer , 李科 , H.L.Crowell , D.Almehed , S.Frauendorf , A.Covello , V.Dimitrov , 张敬业 , 车兴来 , 姜卓 , D.Fong , A.Gelberg , I.Stefanescu , A.Gargano , E.F.Jones , P.M.Gore , I.Y.Lee , G.M.Ter-Akopian , Yu.Ts.Oganessian , M.A.Stoyer , R.Donangelo , 马文超 , J.D.Cole , J.Kormicki , 张学谦 , S.C.Wu , J.Gilat , T.N.Ginter , S.J.Asztalos

原子核物理评论

使用Gammasphere多探测器系统对252Cf裂变源瞬发7射线进行γ-γ-γ和γ-γ(θ)符合测量,A~100(Z~40,N>56)丰中子核区关于形状过渡、形状共存和形状突变的深入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奇-Z核的系统研究揭示了从Z=39(Y)同位素的轴对称大四极形变到Z=43(Tc),44(Ru)和45(Rh)同位素中具有中等四极形变之大三轴形变的过渡.Nb(Z=41)同位素具有过渡核的特征.根据邻近同位素和同中素带交叉信息的系统性及推转壳模型(CSM)计算,Tc和Rh偶-N同位素中观察到的带交叉产生于一对h11/2中子的转动顺排.首次观察到100Nb(Z=41,N=59)的高自旋能级纲图和形变态,从而证实了100Nb中的形状共存,并确认,在Nb同位素链上,基态形状突变发生于N=58(球形)到N=59(大形变);而在Sr(Z=38),Y(Z=39)和Zr(Z=40)各同位素链上,基态形状突变均发生于N=59(球形)到N=60(大形变).100Nb具有大形变基态,同现有理论预言相矛盾,其大形变的基态及转动带所具有的很大的和不规则的转动惯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奇-质子Cs(Z=55)和La(Z=57)丰中子同位素八极激发的详细研究,发现了141,143,144Cs同位素链上电二极矩D.随中子数增加而减小的急剧变化,此前在145,147La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o的较缓和的减小似乎亦很陡地下延至148La.在Cs和La同位素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的急剧下降很可能同偶-质子核146Ba和224Ra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的急剧下降相类似,后者已获反射非对称平均场壳修正理论的成功解释.实验证明,141Cs具有很大电二极矩D.141Cs和142Xe中观测到的很大的电二极矩D.和仅在141Cs中观察到的电二极矩D.的simplex量子数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根据转动频率比值ω-(I)/ω+(I)的检定,同Xe同位素一样,认定Cs同位素中包括号143Cs的八极激发为八极振动,而在La同位素中存在八极形变.

关键词: 形状过渡 , 轴对称形状 , 三轴形变 , 形状突变 , 带交叉 , 奇-质子 , 八极激发 , B(E1)/B(E2)比值 , 电二极矩D0 , 二极矩的下降 , 八极振动 , Cs,La同位素

TS202A水下焊条的研制

郭敬杰 , 邵军 , 姚上卫 , 王君民 , 吴伦发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9.03.002

研制了一种新型水下焊条TS202A.该焊条采用钛钙型药皮,并采用高粘度特种树脂作为粘结剂.焊条具有优良的水下焊接工艺性能、绝缘性能和防水性能.其抗拉强度达到500 MPa以上,强度高于TS202水下焊条,同时具有较好的塑性和韧性.

关键词: 钛钙型 , 树脂 , 水下焊条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organic sulfur in gasoline over Ag/TS-1

Energy & Fuels

An effective Ag/TS-1 (0.06 wt %) catalyst for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organic sulfur in gasoline was prepared by equal-volume impregnation. The Ag species is highly dispersed, and obvious particles of the Ag species cannot be observed directly in the TEM image. The EDX mapping of a chosen line 1 in the STEM image of the catalyst by line scanning confirmed the existence of the Ag species. It was not homogeneously or randomly dispersed in any part of the titanium silicalite. In fact, they prefer to deposit around Ti species of TS-1 catalyst. A large amount of Ag loading will adversely influence the performance of TS-1 because it will sterically hinder the oxidation of organic sulfur. The oxidative desulfurization of FCC gasoline was carried out over the Ag/TS-1 catalyst with H2O2 as the oxidant and water as the solv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lfur content in FCC gasoline was lowered from 136.5 to 18.8 mu g/g after 4 h.

关键词: solvent-extraction;hydrogen-peroxide;thiophene;zeolites;fuels

TS-1分子筛的表面改性与再生

郭建维 , 刘卅 , 王乐夫 , 崔亦华 , 余林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7.03.010

合成钛硅分子筛TS-1,研究了表面负载金属钯、表面硅烷化处理对TS-1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以及TS-1的稳定性和再生性能.结果表明:金属Pd对氧化剂H2O2具有显著的分解作用,负载于TS-1表面会导致TS-1分子筛催化氧化活性下降.表面硅烷化处理可以增强TS-1表面疏水性,进而提高其催化氧化活性.TS-1分子筛的失活不是结构崩溃、骨架钛损失或中毒因素引起的,而是其孔道被大分子有机物堵塞所致.采用高温焙烧或H2O2溶液洗涤法能疏通失活TS-1分子筛的孔道,使其再生.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 钛硅分子筛 , TS-1 , 表面改性 , 再生

硅烷化TS-1对环己烷均相氧化反应的促进作用

王德强 , 张一波 , 肖德海 , 杨向光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0)60193-3

考察了钛硅分子筛(TS-1)以及硅烷化钛硅分子筛(TS-1-S)上环烷酸钴(Co-nap)催化环己烷氧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TS-1和TS-1-S对该反应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环己烷转化率由无TS-1时的3.6%分别提高至6.4%和7.9%,产物选择性保持在80%左右,反应时间由300 min可缩短为130min.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随着TS-1的加入,Co-nap在其表面发生了吸附,使得均相反应变成了"类多相催化反应".这是反应性能显著提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 环己烷 , 均相氧化 , 吸附 , 硅烷化

Al-TS-1的合成及催化氧化性能

申璐 , 邓秀娟 , 刘月明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553-1

系统研究了Al掺杂TS-1 (Al-TS-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氧化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扫描电镜、27Al和29Si固体核磁共振等手段对Al-TS-1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合成过程中,Al的引入会影响TS-1中骨架Ti的形成,但当Al含量低于一定值(Al/Si≤0.005)时,其影响很小.Al-TS-1中骨架Al和骨架Ti均不对其相应的酸催化和催化氧化作用产生影响.骨架Al抑制了Al-TS-1在碱性应用体系中的与Ti相邻Si的溶脱,从而保护了骨架Ti活性中心.

关键词: 铝掺杂TS-1分子筛 , 合成 , 氧化 , 溶硅 , 肟化

钛硅分子筛TS-1的酸性表征及酸催化性能

刘文欢 , 郭鹏 , 苏际 , 胡佳 , 王艳梅 , 刘娜 , 郭洪臣

催化学报

采用Hammett指示剂滴定法表征了钛硅沸石TS-1的酸性.结果表明,TS-1酸强度范围为+3.3TS-1骨架钛有关,而在+3.3TS-1上的较强酸中心能够显著地催化环氧丙烷与甲醇的醚化反应,而TS-1上的弱酸中心对该反应几乎没有催化活性,但弱酸中心对乙二胺环胺化生成哌嗪和三乙烯二胺反应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这表明TS-1作为一种弱的固体酸催化剂,有可能应用于选择氧化以外的催化反应.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 , 酸性 , Hammett指示剂 , 醚化反应 , 环胺化反应

新型整平剂TS-L对铜电沉积的影响

丁辛城 , 彭代明 , 陈梓侠 , 程骄

电镀与涂饰

通过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计时电流等电化学测量方法研究了整平剂TS-L对铜电沉积的影响.基础镀液组成为:CuSO4·5H2O 75 g/L,H2SO4 240 g/L,Cl-60 mg/L.结果表明,TS-L会抑制铜的电沉积,有利于得到平整、光亮的镀层.随TS-L用量增大,其抑制作用增强.TS-L的用量为50 mg/L时,铜的电沉积由基础镀液的三维瞬时成核转变为三维连续成核.随TS-L质量浓度的增大,镀液的深镀能力提高.在电镀液中添加50 mg/L整平剂TS-L、10 mg/L光亮剂TS-S和600 mg/L抑制剂TS-W时,深镀能力为87%,铜镀层的延展性和可靠性满足印制线路板行业的应用要求.

关键词: 电镀铜 , 整平剂 , 深镀能力 , 极化 , 电结晶 , 延展性 , 可靠性

氧化铝陶瓷管负载TS-1沸石膜的制备及表征

郭宇 , 金玉家 , 吴红梅 , 李东昕

硅酸盐通报

利用二次晶种生长法在α-Al2O3陶瓷管上制备TS-1沸石膜,详细研究了晶化时间对TS-1沸石膜表面形貌、沸石层厚度、沸石生长速率及气体渗透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Vis)及N2渗透测试对TS-1沸石膜进行了全面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TS-1膜层表面沸石粒子互生性增强,且膜层厚度也随之增加.然而,随着沸石层厚度的增加,其气体传输性能下降.当晶化时间为48 h,沸石生长速率最快,为0.087 μm/h,此时TS-1沸石膜厚度为4μm,表面平整,无明显缺陷.

关键词: TS-1 , 沸石膜 , 氧化铝管 , 二次晶种生长法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