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5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桥梁钢Q345q疤状缺陷分析

宏伟 , 王世森 , 王孝东 , 洪君

物理测试

针对鄂钢轧制的部分宽厚板表面出现结疤现象,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Q345q热轧态钢板表面疤状物形态和成分进行观察,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疤状缺陷为块状的非金属夹杂/渣,并在钢板表面形成凹坑,其成分为含有Si、Ti、Al、Ca、Mg的氧化物或硅酸盐、铝酸盐等,其主要为炼钢过程中的脱氧产物和合金的氧化产物。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去除钢水中夹杂物和清理铸坯等,减少非金属夹杂/渣,以提高钢板表面质量。

关键词: Q345q , 疤状缺陷 , 钢板 , 非金属夹杂 , 非金属夹渣

轧后冷却工艺对铌钛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李德发 , 王世森 , 熊玉彰 , 邢淑清 , 熊涛 , 宏伟

钢铁

利用金相显微镜、SEM、TEM方法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铌钛微合金化低碳贝氏体钢微观组织结构、第二相析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空冷(弛豫)至一定温度后加速冷却获得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组织;随轧后空冷终止温度降低,铁素体含量增加,晶粒尺寸越大,第二相析出尺寸也有长大趋势,贝氏体形态发生改变,贝氏体板条边界和取向越不明显,位错密度降低,M/A形态也发生一定变化;力学性能表现为强度降低,屈强比和韧塑性得到改善.当轧后空冷终止温度在725~740℃,然后以15℃/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440℃,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性能满足标准GB/T 1591中Q690要求.

关键词: 铌钛微合金钢 , 低碳贝氏体 , 冷却制度 , 组织 , 性能

终轧温度对低合金铌钛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曹立潮 , 宏伟 , 王世森 , 李德发

钢铁

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TEM)、EDS能谱分析仪和拉伸冲击试验机,研究了终轧温度对TMCP(thermo-mechanical controlled processing)低合金铌钛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强度和韧性先升高后降低.终轧温度为815℃时,由于冷却前温度已降低到奥氏体-铁素体两相区,在晶界形成大量先共析铁素体,造成了强度和韧性的下降.终轧温度为870℃时,得到细小的板条贝氏体十少量的马氏体组织,在贝氏体板条上有30~50 nm的Nb、Ti析出相弥散分布,获得了最优异的性能,其屈服强度为805 MPa,抗拉强度为1 005 MPa,-20℃冲击功的平均值为197 J.

关键词: 终轧温度 , 铌钛合金钢 , 贝氏体 , TMCP , 析出物

不同连铸过热度厚钢板的抗层状撕裂性能

宏伟 , 汪菊华 , 李德发 , 易勋

物理测试

采用不同过热度浇注了连铸坯,轧制了70 mm的Q345GJZ15厚钢板.为研究连铸过热度对厚钢板抗层状撕裂性能的影响,通过拉伸试验机对钢板Z向拉伸试样进行了检测,应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仪对拉伸断口形貌、组织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拉速下,过热度高,连铸坯中心偏析严重,等轴晶比例少,钢板抗层状撕裂性能差.连铸坯中心偏析经轧制不能完全消除,含Nb、Ti的碳化物和MnS等夹杂在中心聚集,并形成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是造成厚钢板Z向拉伸脆断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抗层状撕裂 , 过热度 , 连铸坯 , 厚钢板 , 中心偏析

污水厂剩余污泥制备烟气脱硫吸附剂

兰兰 , 郑凯 , 苏力宏 , 宏伟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9.016

以城市污水厂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负载金属氧化物的方法进行改性制备烟气脱硫吸附剂,并进行了元素分析、孔结构、扫描电镜性质表征,采用热分析及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污泥吸附剂在SO2-O2-H2O(g)-N2体系的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同时负载质量分数为5%的MnO2和质量分数为5%的MgO的吸附剂性能较好,污泥吸附剂以中孔和大孔结构为主,比表面积较小.在SO2入口质量浓度为2 021.38 mg/m3、O2质量分数为12%、H2O(g)质量分数为12%、气体流速为2.13 m/min和温度为60℃的条件下,污泥吸附剂的脱硫效率为93.7%,吸附容量为99.3 mg/g.氨溶液法再生效果较好,再生2次后,脱硫效率下降至93%,吸附容量为84.4 mg/g.水蒸气存在时,复合氧化物的协同作用促进了对SO2的化学吸附.等温吸附过程可用Freundlich模型描述,吸附热值为78.4 kJ/mol.固定床吸附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 污泥 , 吸附剂 , 脱硫 , 机理 , 模型

厚规格高性能500MPa结构钢探伤不合格原因分析

宏伟 , 程吉浩 , 董中波 , 李德发 , 吴开明

钢铁研究

为找出500 MPa钢板探伤不合格原因,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波谱仪对500 MPa钢板探伤缺陷组织、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是由钢板中心偏析带上的裂纹导致,MnS、Nb/Ti夹杂物是造成裂纹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钢水洁净度,降低钢水过热度,优化二次冷却技术,采用电磁搅拌和轻压下提高铸坯内部质量,同时适当优化铸坯加热工艺以及轧后堆垛缓冷方式,可以防止裂纹的产生.

关键词: 结构钢 , 探伤 , 裂纹 , 中心偏析

石煤提钒萃液的循环利用研究

张国斌 , 张一敏 , 黄晶 , 刘涛 , 王非 , 王一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6.016

以江西某地石煤为原料,采用直接酸浸—萃取—反萃—沉钒—煅烧的工艺进行萃液循环利用实验,对石煤提钒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V2O5产品质量与萃液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及杂质元素Al,K,Ca,Mg,Fe,Si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萃液的循环利用对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及V2O5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大,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的浸出率在92%~ 94%之间波动,V的一级萃取率在75%~78%之间波动,萃取现象正常,V2O5产品的品位始终大于98%;萃液未循环时,浸出液中的Al,K,Ca已饱和,过饱和的Al,K以KAl(SO4)2(H2O)12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过饱和的Ca以CaSO4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使得萃液循环过程中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Al,K,Ca的含量在第一次循环时急剧增加,随后增加趋势减缓,最终保持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Mg,Fe的含量随萃液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累积,累积至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Si的含量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基本不累积.

关键词: 石煤 , , 萃取 , 循环利用

连铸铸渣的返回利用

宋素格 , 王三忠 , 张振申 , 王新志 , 孙玉强

钢铁研究

为了合理利用返回的连铸铸渣,对铸渣组分进行分析,得到其碱度平均值为4.09,w(TFe+ MnO)平均值为1.64%,属于高碱度还原性炉渣.对4种铸渣返回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返回利用效果优劣次序依次为出钢前、出钢后、LF精炼开始前和LF精炼造渣期.在转炉出钢前进行返回利用效果最佳,适宜的铸渣返回量为5.0~12.0 kg/t,吨钢综合冶炼成本可节约5.94元.

关键词: , 返回利用 , 冶炼成本

超重反冲核时间探测器性能测试

徐华根 , 徐瑚珊 , 李文飞 , 贾飞 , 陈若富 , 张雪荧 , 马越 , 李松林 , 段利敏 , 孙志宇 , 肖国青 , 郭忠言 , 詹文龙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1.030

介绍了一种铝制内椭球面反射镜闪烁薄膜探测器, 对其探测效率、光收集效率和时间性能的测试.结果分析表明采用1 μm厚的BC498闪烁薄膜探测器测量实验中超重反冲核, 探测效率接近100%, 时间分辨好于200 ps, 其性能满足超重反冲核时间测量的要求.

关键词: 闪烁薄膜探测器 , 光收集效率 , 探测效率 , 时间分辨

邯钢余热能发电实践及发展规划

王竹民 , 张怀东 , 马连昌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06.05.008

余热能发电可有效回收利用冶金生产过程中的二次能源,降低企业外购电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高自发电比例,邯钢对余热能发电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对邯钢目前的发电资源进行了分析,回顾了邯钢余热能发电的历史,介绍了正在实施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关键词: 余热 , 发电 , 现状 , 规划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6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