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4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粉末的分散与粒度表征

邵刚勤 , 谢济仁 , 段兴龙 , 蔡虎 , , 吴伯麟 , 袁润章

材料科学与工艺 doi:10.3969/j.issn.1005-0299.2003.04.002

为研究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粉末的分散稳定性和粒度表征方法,以一定量分散介质和分散剂作用于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粉末,利用氮吸附法(BET)、光子相关光谱法(PCS)和电位分析仪分别测试了粉末的比表面积、粒度及其分布和粉末的ζ电位.研究结果表明:高比重的纳米复合碳化钨-钴粉末经一定工艺处理后具有相当的分散稳定性,但长时间球磨对分散并非有利;用BET可表征一次粒径,而PCS则表征二次粒径.

关键词: 纳米复合粉末 , 碳化钨-钴 , 分散 , 粒度表征

纳米复合WC-Co粉末的热压烧结

, 邵刚勤 , 段兴龙 , 谢济仁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4.02.002

以WC-6Co纳米复合粉末为原料热压烧结了硬质合金试样,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VC抑晶剂对抗弯强度和洛氏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温时间为1h时,纳米复合WC-6Co的最佳热压烧结温度为1350℃:加入质量分数为1.2%VC后在该制度下热压烧结,可以得到晶粒为200~300nm超细硬质合金.

关键词: 纳米复合 , WC-Co , 热压烧结 , 抑晶剂

BaO-CeO2-TiO2微波介质陶瓷的烧结特性及物相组成

周东祥 , , 王鹤 , 赵俊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07.01197

采用TG-DTA、SEM、EDAX、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BaO-CeO2-TiO2微波介质陶瓷的烧结特性及物相组成. BaO-CeO2-TiO2的预烧温度和烧结温度分别为900~1100℃和1250~1300℃. 结果表明: Ba 6-3x Ce 8+2x Ti 18 O 54(x=0.8)在1300℃下烧结后形成了由A、B两相共存的体系, 其中A、B两相的元素摩尔比分别为Ce:O=1.0:1.3, Ba:Ti:Ce:O=1.00:6.70:0.35:9.46. 此时体系的介电
常数为28.72, 品质因数为最高值4862.13GHz.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 BaO-CeO 2-TiO2 , phase composition

BaO-CeO2-TiO2微波介质陶瓷的烧结特性及物相组成

周东祥 , , 王鹤 , 赵俊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7.06.037

采用TG-DTA、SEM、EDAX、XRD等测试手段研究了BaO-CeO2-TiO2微波介质陶瓷的烧结特性及物相组成.BaO-CeO2-TiO2的预烧温度和烧结温度分别为900~1100 ℃和1250~1300 ℃.结果表明:Ba6-3xCe8+2xTi18O54(x=0.8)在1300℃下烧结后形成了由A、B两相共存的体系,其中A、B两相的元素摩尔比分别为Ce:O=1.0∶1.3,Ba∶Ti∶Ce∶O=1.00∶6.70∶0.35∶9.46.此时体系的介电常数为28.72,品质因数为最高值4862.13GHz.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 BaO-CeO2-TiO2 , 物相组成

纳米复合WC-Co粉末的烧结研究进展

, 邵刚勤 , 谢济仁

材料导报

纳米复合WC-Co粉末的烧结是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制末的烧结研究进展,包括纳米复合粉末的烧结特性、烧结机理和常用的烧结方法.

关键词: 纳米复合 , WC-Co , 烧结

BaO-Ln2O3-TiO2系微波介质陶瓷的研究进展

, 周东祥 , 龚树萍

材料导报

概述了BaO-Ln2O3-TiO2系微波介质陶瓷的粉末制备、材料烧结、体系改性等工艺的研究进展,简单回顾了确定Ba6-3xLn8+2xTi18O54固溶体的化学式和类钨青铜结构的研究进程,小结了传统电介质物理在BaO-Ln2O3-TiO2改性中的应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波介质陶瓷 , 类钨青铜结构 , BaO-Ln2O3-TiO2

科学评价,务实求真——熊英等作者的论文编后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本刊2012年第五期第801页刊登了熊英等作者的论文,这是本刊编辑部自创刊以来收到的第一篇这样的论文,该文对本刊在材料科学期刊中所处的地位及面临问题、发展方向作出如此客观、中肯的评价与指引,均使编辑部成员十分感动。今年恰是本刊创刊30周年纪念,谨以此《编后记》供奉广大读者,

关键词: 科学评价 , 论文 , 作者 , 务实 , 科学期刊 , 编辑部 , 创刊

石煤提钒萃液的循环利用研究

张国斌 , 张一敏 , 黄晶 , 刘涛 , 王非 , 王一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13.06.016

以江西某地石煤为原料,采用直接酸浸—萃取—反萃—沉钒—煅烧的工艺进行萃液循环利用实验,对石煤提钒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V2O5产品质量与萃液循环次数之间的关系及杂质元素Al,K,Ca,Mg,Fe,Si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萃液的循环利用对V浸出率、V萃取率,萃取现象及V2O5产品质量的影响不大,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V的浸出率在92%~ 94%之间波动,V的一级萃取率在75%~78%之间波动,萃取现象正常,V2O5产品的品位始终大于98%;萃液未循环时,浸出液中的Al,K,Ca已饱和,过饱和的Al,K以KAl(SO4)2(H2O)12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过饱和的Ca以CaSO4的形式析出进入浸出渣中,使得萃液循环过程中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Al,K,Ca的含量在第一次循环时急剧增加,随后增加趋势减缓,最终保持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Mg,Fe的含量随萃液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累积,累积至一定程度后趋于稳定;浸出液、萃原液、萃液中Si的含量在萃液循环利用过程中基本不累积.

关键词: 石煤 , , 萃取 , 循环利用

第四届“吴仲奖励基金”评选出获奖者

工程热物理学报

根据《吴仲奖励基金章程》(吴奖[2008]01号),经各高等院校、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认真评选和推荐,吴仲奖励基金理事会评审并确定授予青年学者戴巍、罗坤、唐桂“吴仲优秀青年学者奖”,授予程雪涛等10位同学“吴仲优秀学生奖”。

关键词: 基金 , 奖励 , 评选 , 获奖者 , 中国科学院 , 青年学者 , 物理研究所 , 高等院校

连铸铸渣的返回利用

宋素格 , 王三忠 , 张振申 , 王新志 , 孙玉强

钢铁研究

为了合理利用返回的连铸铸渣,对铸渣组分进行分析,得到其碱度平均值为4.09,w(TFe+ MnO)平均值为1.64%,属于高碱度还原性炉渣.对4种铸渣返回利用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返回利用效果优劣次序依次为出钢前、出钢后、LF精炼开始前和LF精炼造渣期.在转炉出钢前进行返回利用效果最佳,适宜的铸渣返回量为5.0~12.0 kg/t,吨钢综合冶炼成本可节约5.94元.

关键词: , 返回利用 , 冶炼成本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