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14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氮化制度对Si-Al-Al2O3体系合成Sialon的影响

袁志丽 , 尹洪峰 , 张军战 , 任耘 , , 马啸尘 , 袁蝴蝶

硅酸盐通报 doi:10.3969/j.issn.1001-1625.2007.06.029

以SiC、α-Al2O3微粉、Si粉、Al粉为原料,在1450℃流动氮气中制备Sialon/SiC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保温氮化对Sialon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部分硅粉残余没有氮化;在1100℃保温氮化的氮化率高于在1150℃、1200℃保温氮化;1100℃保温氮化,残余Si量少、分布均匀,残余硅熔聚现象较轻,利于Sialon的合成.

关键词: Sialon , 氮化制度 , 残余Si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对其碳热还原氮化产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

马啸尘 , 尹洪峰 , 张军战 , 任耘 , 袁志丽 ,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8.02.008

将粉煤灰和炭黑按n(Al2O3) n(C)=15配料,经球磨混合、造粒后,在10 MPa下压制成36 mm×10 mm的试样,经110 ℃干燥12 h,在高温可控气氛炉内于1 350 ℃流动氮气(流量400 mL·min-1)中保温9 h进行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然后对氮化产物进行XRD、SEM和EDAX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与炭黑混合物的氮化产物是以β-SiAlON为主晶相的粉末,粉煤灰中m(SiO2)/m(Al2O3)比值越高且越接近合成β-SiAlON的理论比值,氮化产物中β-SiAlON和15R的含量就越高,铝的其他化合物的含量就越低;氮化产物中的棒状β-SiAlON和15R清晰可见且交错分布,球状FeSix合金相弥散分布于其中.

关键词: 粉煤灰 , 化学组成 , β-SiAlON , 碳热还原氮化反应

原位生长莫来石棒晶增强钡长石基复合材料

张子英 , 尹洪峰 , 雪丽 ,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7.05.009

以煤矸石、碳酸钡和氧化铝为原料,按m(BaO):m(Al2O3):m(SiO2)=13:57:30的配比计算并称量原料,外加3%的白糊精,经球磨、混练、困料后,以10 MPa压力压制成φ36 mm×20mm圆柱试样,分别在1 500℃3 h、1 550℃3 h、1 550℃6 h、1 550℃9 h和1 600℃3 h条件下进行常压烧结,然后测定烧后试样的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并进行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由BaCO3、α-Al2O3和煤矸石粉料,采用固相反应烧结方法可以制备由单斜钡长石、六方钡长石、莫来石和刚玉4种物相组成的莫来石增强钡长石材料;在本试验条件下,提高煅烧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试样致密化程度的提高,莫来石晶相的发育及其交叉网络结构的形成,以及反应物分布的均匀.

关键词: 钡长石 , 莫来石 , 原位 , 固相反应

碳热还原氮化粉煤灰的研究

马啸尘 , 尹洪峰 , 张军战 , 任耘 , 袁志丽 ,

硅酸盐通报

以粉煤灰加入炭黑为主要原料,在氮气气氛下对粉煤灰进行了碳热还原氮化研究.研究了碳加入量、合成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Fe2O3含量等因素对生成物物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选用理论加入碳含量的样品,在反应温度为1350℃、保温9h条件下,产物中含有较多β-Sialon相;而且经磁选除铁后的粉煤灰较未除铁粉煤灰在反应温度为1400℃、保温9h条件下,碳化还原氮化产物中15R相含量明显增多.

关键词: 粉煤灰 , β-Sialon , 碳热还原氮化

不同基质结合镁碳砖对炉渣的抗侵蚀性研究

呼伟 , 尹洪峰 , 史绪波 ,

硅酸盐通报

为了研究不同基质镁碳砖对炉渣的抗侵蚀性,实验选用炉渣A对3种不同配方的坩埚试样进行了抗渣实验,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等手段进行了微观分析.结果表明1#电熔尖晶石坩埚试样的性能指标最好.结合岩相分析知,1#坩埚试样抗侵蚀性最好,其渣蚀层最薄,为 20.58 mm.2#和3#镁钙砂试样发生了难以控制的水化现象,其性能受到一定影响.

关键词: 镁碳砖 , 炉渣 , 侵蚀机理 , 基质

结合相对氧化物结合SiC窑具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尹洪峰 , 任耘 , 张军战 , 袁志丽 , 马啸尘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8.01.013

以45%(质量分数,下同)的SiC(0.5~1.43 mm)和20%的SiC(≤0.5 mm)为骨料,基质中固定SiC细粉的含量为20%,根据不同的结合相(粘土、SiO2和莫来石)和Si粉变化基质组成.物料混匀后,压制成型为125 mm×25 mm×25 mm(20 MPa)和36 mm×36 mm(12 MPa)的试样,干燥后于1 450 ℃保温3 h制备了SiC窑具,同时又分别在1 400 ℃、1 450 ℃和1 500 ℃保温3 h分别制备了SiO2结合、粘土结合和莫来石结合的SiC窑具.对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热震后和氧化+热震后的抗折强度进行了检测,并借助XRD和SEM研究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SiO2微粉因粒度细,表面积大,活性高,高温下能促进窑具的烧结,其结合的窑具的综合性能优于另外两种结合;(2)SiO2结合SiC窑具在1 400 ℃烧成时的综合性能较好;(3)添加剂Si粉由于防止了SiC氧化和促进了烧结,使粘土结合SiC窑具性能得以改善.

关键词: 碳化硅窑具 , 二氧化硅微粉 , 结合相

尺寸锂硅簇SinLi(n=1~10)的理论研究

王志强 , 雷雪玲 , 吴木生 , , 徐波 , 欧阳楚英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3.1310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锂硅簇SinLi(n=1~10)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计算结果表明锂原子处于硅簇表面并且位于硅原子的桥位更稳定.SinLi簇结合能表明锂原子的嵌入提高了硅簇的稳定性.另外,锂原子的结合能说明锂与硅簇的相互作用随着硅簇尺寸的减小而增强,由此得到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嵌锂过程粉末化的一个重要原因.锂硅簇的电离势、电子亲和势、化学势与能隙均表明Si4Li与Si7Li更容易失去一个α电子形成阳离子簇.

关键词: 硅基负极材料 , 锂硅 , 基态结构 , 电子性质

La-O簇上超氧物种与过氧物种间的连接途径

夏文生 , 张达 , 翁维正 , 万惠霖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2)60694-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考察了La-O簇上超氧物种与过氧物种间转化的连接途径.单重态下,簇上单个超氧物种可通过一系列臭氧物种转化为过氧物种,且转化能垒较高;三重态下,单个超氧物种则并无与过氧物种间连接的途径.然而,La-O簇上两超氧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转化也具单重态和三重态两条途径.三重态下,超氧物种可很容易地转化为过氧物种(O2-+O2-(←→)O22+O2),超氧物种与过氧物种处于快速的交换状态之中;单重态下,超氧物种转化为过氧物种则需较高的活化能垒,表明在单重态下这些氧物种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关键词: , 超氧 , 过氧 , 氧化镧 , 密度泛函理论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的判别分析研究

蔡敏敏 , 李国霞 , 赵维娟 , 李融武 , 赵文军 , 承焕生 , 郭敏

硅酸盐通报

利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测试分析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样品的主要化学组成,用多元统计判别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分类和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汝官瓷、张公巷窑青瓷和家门窑青瓷釉基本能很好的区分;但是胎区分得不是很理想,张公巷窑青瓷的胎可以和汝官瓷、家门窑青瓷胎很好的区分,汝官瓷胎和家门窑青瓷胎有个别样品不能分开.

关键词: 汝官瓷 , 张公巷窑青瓷 , 家门窑青瓷 , 判别分析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81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