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3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ZL104合金表面化学镀镍磷合金层的研究

谭澄宇 , 夏长青 , , 郑子樵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0.04.003

在ZL104合金表面上进行Ni-P与Ni-Cu-P化学镀,以提高ZL104合金材料的耐蚀性与耐磨性.结果表明:化学镀可以显著提高ZL104合金表面的硬度,并改善其在5%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在200~520℃温度下热处理后,镀层的硬度显著提高,但耐蚀性略有降低;这可能与镀层中的析出物Ni3P析出有关.

关键词: 化学镀镍磷合金 , ZL104合金 , 耐蚀性 , 显微硬度

电阻点焊电极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帅歌旺 , 周平 ,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5.07.010

电极是电阻点焊工作过程中最关键的部件,电极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点焊的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介绍了点焊电极的失效形式和失效机理,分别论述了点焊电极成分、强化工艺和结构设计以及点焊工艺和被焊件材料对电极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善点焊电极寿命的未来研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点焊电极 , 失效机理 , 强化工艺 , 电极结构

中厚板轧机刚度模型的工程应用

, 张庆 , 王学志

钢铁

分析了韶钢2 500 mm中厚板轧机弹跳方程的测试和建模方法,通过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的比较,说明压靠状态对厚度计算值的影响,指出为该轧机建立的弹跳方程,其厚度计算精度已接近一般激光测厚仪的水平,在规程计算、AGC调节和成品厚度控制中相当有效.

关键词: 弹跳方程 , 压靠 , 刚度 , 测厚仪

Ni、Si元素配比对Cu-Cr-Z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周清泉 , 帅歌旺 ,

材料导报 doi:10.11896/j.issn.1005-023X.2017.06.016

在Cu-Cr-Zr合金中添加Ni、Si元素,制备Cu-0.6Cr-0.15Zr、Cu-2.8Ni-0.7Si-0.6Cr-0.15Zr(w(Ni)/w(Si)=4∶1)、Cu-2.8Ni-0.9Si-0.6Cr-0.15Zr(w(Ni)/w(Si)<4∶1)、Cu-2.8Ni-0.56Si-0.6Cr-0.15Zr(w(Ni)/w(Si)>4∶1)共4种合金.研究了Ni、Si元素及其配比对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Si元素细化了合金组织,增强了合金高温力学性能.合金时效初期先析出CrSi2化合物,时效后期析出相颗粒主要有CrSi2、Ni2 Si、ZrCrSi2,形态为长条形、椭圆形及圆盘状.时效处理后,与Cu-0.6Cr-0.15Zr合金相比,加入Ni、Si元素后合金硬度从131HV上升到240HV以上;导电率从88%IACS左右降到40%IACS左右.Ni、Si元素配比对导电率的峰值影响有限,在4% IACS~9%IACS;对硬度峰值的影响在20HV~30HV之间.

关键词: Cu-Ni-Si-Cr-Zr合金 , 导电率 , 硬度

阴极电泳涂装线线方案

金荣刚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03.01.009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阴极电泳涂装线线经验,介绍了新建阴极电泳涂装线的清洗、槽、试生产运行调试及日常管理的关键问题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 阴极电泳涂装线 , 清洗 , , 运行调度 , 日常管理

中高能核数据评价和库国际概况

庄友祥 , 王记民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2.04.013

简要介绍了中高能核数据评价和库的国际概况, 较细致地讨论了中高能核反应实验测量、理论计算、积分检验、评价和库等, 并对我国今后中高能核数据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核反应 , 核数据 , 中高能 , 评价 , 数据库

油库埋地管道阴极保护

胡士信 , 陈向新 , 薛致远等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对已油库埋地管道有极保护,解决了埋地30多年的老管道的腐蚀控制问题。

关键词: 油库管道 , oil store , cathodic protection

龙钢铁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抉择实践

芮义斌 , 赵宏

金属世界 doi:10.3969/j.issn.1000-6826.2010.01.017

介绍了龙钢铁烧结烟气脱硫工艺抉择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原料特点、烟气参数、选择的原则、选择的依据等因素,较详细地介绍了龙钢铁石灰-石膏法湿式脱硫工艺流程,并从工程建设角度,对选择该工艺后可能出现的腐蚀和磨损问题进行了应对策略分析.

关键词: 烧结机 , 烟气 , 脱硫 , 磨损 , 腐蚀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