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氨基二硫代羧酸酯功能化聚氯乙烯树脂的合成及对Au3+的吸附性能

, 朱冬冬 , 孙琳 , 军深 , 皮永蕊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8.08.010

以聚氯乙烯为原料,依次与三乙烯四胺、CS2和ClCH2COONa反应制得氨基二硫代羧酸酯功能化聚氯乙烯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Au3+的吸附性能及Au3+浓度、温度和时间对树脂吸附金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时,树脂对Au3+的饱和吸附量达229.3mg/g,树脂对Au3+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吸附后的树脂用1mol/L HCl-5%硫脲洗脱时,金脱附率达87.2%.

关键词: 聚氯乙烯树脂 , 吸附动力学 , 吸附 , 脱附

AgSt/AgBr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热行为研究

曹静 , 林海莉 , , 王俊恩 , 邵新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分别以溴化钠(NaBr)为溴源、硬脂酸银(AgSt)为底物,用原位法合成了复合物AgSt/AgBr.利用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与热重-差示扫描量热(TG-DSC)技术对复合物的结构、尺寸、形貌、晶型以及热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复合物由底物AgSt与尺寸为30-50nm的外延立方体AgBr粒子构成;2)AgSt/AgBr复合物在较低的温度下出现两个新的吸热相变峰,分别对应于97.8℃和108.8℃;3)AgSt/AgBr复合物的起始分解温度较AgSt也有所降低.

关键词: 硬脂酸银 , 溴化银 , 复合物 , 相变 , 光敏热成像材料

8-羟基喹啉改性DK110树脂的合成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温全武 , , 军深 , 胡京汇 , 陈静 , 张彦培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11.014

以大孔丙烯酸系弱酸树脂 DK110为大分子骨架,通过与5-氯甲基-8-羟基喹啉的接枝反应,合成了带8-羟基喹啉螯合功能基的改性树脂 HQDK110.探讨了 HQDK110树脂对 Cu2+在不同温度、不同 pH值、不同浓度等条件下的静态吸附性能、动态吸附性能及脱附性能.结果表明,HQDK110树脂对 Cu2+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实验条件下,25℃时 HQDK110树脂对Cu2+的吸附量达2.278 mmol/g.HQDK110树脂对Cu2+的动力学吸附很好地符合了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树脂对Cu2+的去除率在较宽的浓度范围内达到98%以上,吸附Cu2+后的树脂在0.1 mol/L 的盐酸溶液中的脱附率达96.88%.树脂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关键词: 8-羟基喹啉 , HQDK110 树脂 , 吸附动力学 , 等温吸附 , Cu2+

三烷基胺萃淋树脂吸附铂(Ⅳ)的性能与热力学研究

军深 , 李桂华 , 陈厚 , , 马松梅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5.04.031

研究了盐酸体系中三烷基胺萃淋树脂吸附铂(Ⅳ)的性能与热力学. 结果表明: 在pH2.0时, 分配比有最大值;树脂对铂(Ⅳ)的吸附容量为27.8 mg·g-1树脂. 其吸附等温式符合Q12.6c0.19;增大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以及升高温度均对吸附不利. 测得吸附焓、反应自由能和和熵变分别为-11.0, -13 kJ·mol-1和6.7 J·mol-1·K-1. 吸附于树脂上的铂(Ⅳ)可以0.5 mol·L-1的NaOH溶液予以洗脱.

关键词: 吸附 , 萃淋树脂 , 铂(Ⅳ)

新型多胺模板树脂对水溶性染料的吸附及动力学

, 郭振良 , 孙琳 , 吕菊波 , 倪训伟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5.09.020

研究了一种新的多胺酚醛型铜模板树脂(F44-34-M)对染料酸性橙Ⅱ、活性红Y-3B、直接湖蓝5B的吸附性能以及吸附时间、染料浓度、pH值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板树脂对各种染料的吸附量比非模板树脂均有所增大;模板树脂对染料的吸附符合Boyd液膜扩散控制,其吸附速率较大,表观吸附速率常数在0.012~0.042 min-1之间;树脂对染料的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进行描述;树脂对3种染料的吸附均为放热过程.模板树脂对模拟废水的脱色率达92%以上.

关键词: 模板树脂 , 吸附容量 , 吸附动力学 , 染料

N-硫代酰基硫乙酸功能化三乙撑四胺交联PVC树脂的制备及对Hg~(2+)的吸附

, , 蒙延峰 , 吕菊波 , 孙琳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10.005

以聚氯乙烯为原料依次与四乙烯五胺、CS_2和ClCH_2COONa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含N、O、S的N-硫代酰基硫乙酸功能化三乙撑四胺交联聚氯乙烯螯合树脂,树脂结构经红外分析和元素分析表征. 探讨了在不同pH值、Hg~(2+)初始浓度、吸附温度和时间等条件下合成树脂对Hg~(2+)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螯合树脂对Hg~(2+)有较快的吸附速率,pH值约为2.0时,树脂对Hg~(2+)的吸附效果最好,随温度升高吸附量逐渐增大. 温度在35 ℃、Hg~(2+)起始浓度为17.66 mmol/L时,树脂对Hg~(2+)的吸附量可达3.330 mmol/g. 树脂对Hg~(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式. 用0.2 mol/L HNO3-10%硫脲对吸附后的树脂进行洗脱,脱附率达99.20%.

关键词: N-硫代酰基硫乙酸 , PVC螯合树脂 , 吸附 , 脱附 , Hg~(2+)

磁性功能化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 关若飞 , 王妮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09.022

环氧酚醛树脂(F53)的环氧侧基与四乙烯五胺反应制得亲水型的磁性胺化酚醛树脂(F53-NH),将其分别与CS2、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氨基硫脲反应得到磁性功能化的二硫代甲酸钠修饰酚醛树脂(F53-CSSNa)、甲苯-2,4-二异氰酸酯修饰酚醛树脂(F53-TDI)和氨基硫脲修饰酚醛树脂(F53-CSNH2). 测定了所合成树脂对Cu2+、Pb2+、Co2+、Ni2+、Ag+、Zn2+、Cd2+等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以及在多种溶剂中的溶胀性能. 探讨了在不同浓度及pH条件下树脂对Zn2+的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所合成树脂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胀性能均比在非极性溶剂中好;F53-NH树脂对所测几种金属离子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而F53-CSSNa、F53-TDI,F53-CSNH2这3种树脂对所测金属离子具有明显的吸附选择性,4种合成树脂F53-NH,F53-CSSNa ,F53-TDI和F53-CSNH2对Zn2+的吸附容量均明显高于对其它金属离子的吸附,分别达2.82、3.48、3.40和3.62 mmol/g.

关键词: 环氧酚醛树脂 , 螯合 , 金属离子 , 溶胀 , 吸附容量 , 吸附动力学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蓝根中表告依和告依含量

聂黎行 , 王钢力 , 戴忠 , 林瑞超

色谱 doi:10.3724/SP.J.1123.2010.01001

采用Chiralpak IC手性柱(250 mm×4.6 mm,5 μm),建立了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板蓝根中表告依(R-告依)和告依(S-告依)含量的方法.考察了流动相组成、流速和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经优化后的实验条件:以正己烷-异丙醇(体积比为90∶10)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柱温为20 ℃.在此优化条件下,表告依和告依春分离度为3.4,检出限为2.0 mg/L,在0.02~2.0 g/L 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1% ,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0%(n=6).本方法可将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表告依与其对映体告依基线分离并测定,专属性强,能有效控制板蓝根的质量.

关键词: 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表告依(R-告依) , 告依(S-告依) , 板蓝根

高碘酸钾氧化丽红G催化光度法测定铱

侯能邦 , 李祖碧 , 李崇宁 , 王加林 , 曹秋娥

冶金分析 doi:10.3969/j.issn.1000-7571.2002.05.006

利用铱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丽红G(PG)的褪色反应,建立了测定痕量铱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硫酸介质和90℃加热15min的条件下,于500nm波长处,采用固定时间法测定丽红G吸收值的降低.Ir(Ⅳ)的浓度在0~1.0μg/25mL范围内与催化反应的速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 81 ×10 mg/mL.对0.3μg/25mLIr(Ⅳ)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1%(n=11).体系至少稳定3.5h.考察了40多种共存离子的影响,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催化反应对Ir(Ⅳ)和丽红G均为一级反应,催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3.66kJ/mol.用于冶金产品及岩矿中铱的测定,结果与推荐值十分吻合.

关键词: , 红G , 高碘酸钾 , 催化光度法

宗昌等《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核》一文

徐祖耀

材料热处理学报

文中,关于贝氏体形成机制,包括形核过程的文献很少被引述。作者(等)的主要论点为贝氏体铁素体以无扩散、非切变机制在奥氏体内贫碳区形核,并未引述形成贫碳区的必要条件。本文作者强调,在钢及铜合金中,不可能由Spinodal分解和位错偏聚形成贫溶质区。等的理念未得到先进理论观点和精细实验结果的支持。在文中,据此对临界核心大小和形核能的计算并无显著意义,期望青年学者对贝氏体相变机制作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贝氏体形核 , 扩散机制 , 切变机制 , 贫碳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