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73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药物间置换相互作用的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法研究

, 王怀锋 , 李发美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5.02.016

将18-甲基炔诺酮加到人血清白蛋白-酮洛芬平衡溶液中,室温孵育达平衡后应用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法研究了18-甲基炔诺酮和酮洛芬在人血清白蛋白分子上的置换相互作用.一体积样品虹吸进样至未涂层毛细管(65 cm×50 μm i.d.,有效长度35 cm),进样时间80 s,毛细管两端高度差11 cm,工作电压10 kV,运行缓冲液为67 mmol/L磷酸盐缓冲液(pH 7.4),游离酮洛芬浓度由前沿峰的高度直接测定.当酮洛芬样品溶液中酮洛芬的总浓度分别为100 μmol/L和200 μmol/L时,随着18-甲基炔诺酮加入量的增加(18-甲基炔诺酮的浓度由0增至200 μmol/L),游离酮洛芬的浓度分别从22.4 增至26.4 μmol/L和从82.1增至106.2 μmol/L.由上面的结果可推论:高浓度的18-甲基炔诺酮可将酮洛芬从它的第二类结合位点上置换出来.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 , 人血清白蛋白 , 置换相互作用

盐酸丙咪嗪-人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测定法

, 李发美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3.02.011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技术,研究了抗抑郁三环类碱性药物盐酸丙咪嗪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通过经典方法(超滤法)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确证.该法适宜于水溶性良好的碱性药物(迁移时间足够短,且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较稳定)-蛋白系统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定量考察.应用SAS 统计软件中非线性回归分析平台自编程序,求得了丙咪嗪与H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K=0.18 L/μmol;n=2.2. 实验证明:该法可靠、简单、高效、低耗.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 人血清白蛋白 , 丙咪嗪 , 结合参数

酮洛芬与蛋白结合作用的高效液相色谱-迎头分析法研究及其与高效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法的比较

, 李发美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4.06.00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迎头分析法(HPLC-FA),以67 mmol/L (pH 7.4, I=0.17 mol/L) 的等渗磷酸盐缓冲液为流动相,Pinkerton GFF Ⅱ-S5-80内表面反相柱(150 mm×4.6 mm i.d., 5 μm)为固定相,254 nm下检测,研究了酮洛芬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结合作用,通过非线性回归参数估算求得酮洛芬与HSA的结合参数.与高效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法(HPCE-FA)相比,HPLC-FA法具有高灵敏度的优势,但进样量较大,分析时间较长.HPLC-FA法的测定结果表明,HSA分子上酮洛芬的两类结合位点(第一类和第二类)共存.当酮洛芬与HSA的量比较低时,酮洛芬主要结合在第一类位点;当它们的量比较高时,结合才发生在第二类结合位点.

关键词: 高效毛细管电泳-迎头分析 , 高效液相色谱-迎头分析 , 人血清白蛋白 , 蛋白结合作用 , 酮洛芬

药物-蛋白结合作用的分析方法研究

, 李乐道 , 李发美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4.02.005

综述了定性和定量研究药物-蛋白结合作用的部分方法,包括色谱、毛细管电泳、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方法及一些传统方法如平衡透析、超滤等方法,并讨论了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

关键词: 药物-蛋白结合 , 结合参数 , 综述

电流多脉冲对α-Ti低应变循环的软化作用

马常祥 , 赖祖涵 , 王道远 , 刘勃然

材料研究学报

本文研究了α-Ti 低应变循环受电流多脉冲的作用。结果发现,在应变循环初期,不通电的试样先发生循环软化,接着又发生硬化,出现了循环硬化峰;通电的试样只发生循环软化,无硬化峰。用电致塑性对此现象作了解释。

关键词: 脉冲电流 , strain controlled low cycle fatigue , cyclic softening , cyclic hardening , electroplastic effect

尺寸异种钢焊接管板结构低疲劳行为研究

薛钢 , 王任甫 , 邓晚平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11.05.001

基于有限元方法对承受交变载荷的尺寸异种钢焊接管板结构的应力应变场分布与变化的分析结果,预测了疲劳裂纹的产生位置,并进行了相应的疲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焊接接头的受拉表面和受压表面焊趾部位分别为所在表面的最大应力和应力幅的峰值位置,且由于在第一个循环周期加载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导致稳定循环加载期间两侧焊趾部位均承受拉-压式交变应力,致使疲劳裂纹在上下表面焊趾处单独启裂,并沿熔合线作小距离扩展后进入母材,在近似垂直表面方向向母材内部作进一步扩展,相比之下,受压面裂纹深度要远小于受拉面裂纹深度.

关键词: 管板结构 , 异种钢焊接 , 疲劳

钢的超高疲劳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张志军 , 何柏林 , 李力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60140

在现代工业中,许多钢结构被要求承受108以上的疲劳载荷,钢的超高疲劳性能研究已成为疲劳研究领域的一热点。对当前国内外钢的超高疲劳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超高疲劳S-N曲线、超高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机理以及几个超高疲劳性能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以后在超高疲劳问题研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为当前超高疲劳研究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 超高疲劳 , S-N曲线 , 裂纹萌生与扩展 , 影响因素

镍钛记忆合金低疲劳研究

董元源 , 任万才 , 王成名

机械工程材料 doi:10.3969/j.issn.1000-3738.2004.10.014

对镍钛合金进行了低应变疲劳试验,研究了板厚、丝径大小、表面处理工艺、热处理制度、冷热拉伸、形变角幅度、熔炼工艺等对低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TiNi合金低大变形疲劳寿命在102~104之间;板厚、丝径、形变角幅度愈小,寿命愈长;热处理制度对疲劳寿命有重大影响,采用热拉伸工艺和400~500℃回火,合金有较好综合性能;合金中杂质含量和成分组织均匀性对合金性能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记忆合金 , 镍钛合金 , 疲劳

超高疲劳的研究进展

关昕 , 孟延军

钢铁研究

论述了超高疲劳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总结了近年来超高疲劳的研究成果包括超高疲劳的典型特征如S-N曲线、裂纹起源、起裂机理、影响超高疲劳行为的因素等,介绍了超高疲劳的常用实验手段,提出了今后超高疲劳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超高疲劳 , S-N曲线 , 疲劳裂纹萌生 , 超声疲劳实验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87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