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46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微波酸浸提高微硅粉纯度工艺研究

铁生年 , , 汪长安 ,

人工晶体学报

本文以微波消解仪为反应装置,以盐酸作为处理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反应最佳条件: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30 min;盐酸浓度:4 mol/L;固液比:1 g∶10.3 mL;颗粒粒径:74μm,微硅粉纯度由原来81.62m%提高到91.50m%.微波酸洗技术有效的去除微硅粉中金属氧化物,提纯后微硅粉可应用于高品质碳化硅晶须的合成原料和高性能多孔功能陶瓷的合成原料.

关键词: 微硅粉 , 提纯 , 微波 , 单因素实验 , 正交试验

流化床法除去微硅粉游离碳工艺研究

, 铁生年 , 汪长安

硅酸盐通报

本文采用流化床作为反应装置,改变进入流化床反应器气体的流速使微硅粉达到最佳流化效果,通过对比空气气氛和氧气气氛下微硅粉的除碳效果,调整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选择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氧气气氛下,反应温度700℃,反应时间3.0h,微硅粉中游离碳含量从1.25%下降到0.05%,烧失量从3.36%下降到0.92%,微硅粉中二氧化硅纯度从81.62%提高到85.92%;在空气气氛下,反应温度为700℃,反应时间为3.0h,微硅粉中游离碳含量从1.25%下降到0.027%,烧失量从3.36%下降到0.99%,微硅粉中二氧化硅纯度从81.62%提高到86.97%.本技术能够有效除去微硅粉中游离碳杂质,提高微硅粉的纯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关键词: 微硅粉 , 游离碳 , 流化床 , 流态化

矿热炉冶炼铁合金回收微硅粉粉体应用研究与发展现状

铁生年 , , 汪长安

硅酸盐通报

本文从矿热电炉微硅粉的产生、物理化学性质、其在水泥、混凝土、耐火材料、冶金、化工等方面对微硅粉的应用和发展现状进行论述以及对微硅粉的研究做下一步的展望.

关键词: 微硅粉 , 理化性质 , 应用研究 , 发展现状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油树脂中的挥发性及非挥发性成分

战琨友 , 王超 , 徐坤 , 尹洪宗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8.06.009

用超临界CO2萃取生姜根茎中的油树脂,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了成分分析.从油树脂中分析出77种化合物,其中挥发油成分50种,主要是α-烯(22.29%)、β-倍半水芹烯(8.58%)、α-法尼烯(3.93%)、β-没药烯(3.87%)和α-姜黄烯(2.63%)等倍半萜类化合物;辣素成分27种,主要成分为6-酚(9.38%)、6-烯酚(7.59%)和分析过程中由酚类或烯酚类化合物受热分解而形成的油酮(9.24%).在辣素成分中,6-异酚、(Z)-10-异烯酚和(E)-10-异烯酚3种化合物是新发现的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实验中对这3种新化合物进行了质谱裂解分析.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 油树脂 , 成分分析

夏甸—家窑金矿床矿体赋存规律及控矿规律研究

王慧 , 丛成双 , 丛培章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3.08.004

招平断裂南段的夏甸-家窑金矿床受断裂产状变化、断层泥、脉岩、次级断裂复合控制.矿体多赋存于蚀变分带明显、产状由缓变陡处、脉岩的下盘,并具北东侧伏及尖灭再现规律.

关键词: 赋存规律 , 控矿规律 , 夏甸-家窑金矿床

家窑金矿盲竖井提升容器及配套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郭建军 , 马玉山 , 贾汉义 , 李勇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2.06.007

家窑金矿根据国内外矿山竖井提升现状,经过较详细地理论计算,自行设计出提升容器及配套系统,在该矿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竖井小断面(1.8m×2.7m),卷扬机小型号(φ1.2m双卷筒卷扬机)、提升能力大(达到300~470t/d)的可喜成果,为矿山竖井开拓设计和竖井改造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竖井 , 提升容器 , 配套系统 , 研究 , 应用

招平断裂带夏甸—家窑段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

阚靖 , 杨欣鹏 , 向胤合 , 杨斌 , 梁琴琴 , 陈燕 , 刘庚寅

黄金 doi:10.11792/hj20150504

夏甸—家窑测区位于招平断裂带中段. 招平断裂带在该区段大致沿玲珑花岗岩与胶东群变质岩接触带展布,总体走向42°,倾向SE,倾角37°~52°. 主要金矿体赋存于招平断裂带主裂面下盘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中.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面积约12 .6 km2 ,采集样品352件,测试元素包括Au、Ag、Cu、Pb、Zn、As、Sb、Hg、Mo、Bi、Mn等19种. Au元素异常与Ag和As元素异常有普遍套合性,与Cu、Pb、Zn、Sb元素异常呈局部套合性.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测定针对深部矿体预测的构造地球化学标志Au-Ag-As,元素组合异常以及斜交参考因子得分Y( i,3)异常和Y( i,7)异常. 在现采矿区深、边部所对应的地表区域圈定出深部隐伏矿体找矿靶位4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夏甸—家窑测区 , 招平断裂带

α-取代的3,5-二甲氧基苯丙烯酸的合成及其抗活性

郑丽玲 , 绪广林 , 敖桂珍 , 吴周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8.04.023

以3,5-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与芳基乙酸经Perkin反应合成了α-取代3,5-二甲氧基苯丙烯酸化合物(1-9),化合物I 7经铁粉还原得到化合物I10,化合物I10乙酰化生成I11.目标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其结构经过1H NMR、红外和高分辨质谱测试技术分析确证.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药理初筛结果表明,大部分目标化合物具有抗活性,其中,化合物I6、I9和I11与阳性对照Aspirin相比,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炎活性比Aspirin强.

关键词: α-芳基取代二甲氧基苯丙烯酸 , Pekin反应 , 作用

麻黄-甘草药对配伍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及抗活性的变化

孟翔宇 , 皮子凤 , 宋凤瑞 , 刘志强 , 刘淑莹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9.07.012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P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麻黄与甘草药对配伍前后水煎液中主要药效成分的变化,并通过小鼠的耳廓肿胀试验考察了甘草、麻黄单煎液及药对共煎液的抗活性变化.分别通过HPLC法和GC-MS法对甘草与麻黄中主要化学成分,甘草酸、甘草苷、麻黄碱和甲基麻黄碱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单煎液和药对共煎液的对比,发现麻黄与甘草配伍共煎液中麻黄碱(含伪麻黄碱)的含量增加了14.52%;甲基麻黄碱(含甲基伪麻黄碱)的含量增加了64.0%;甘草酸含量增加了13.50%;而甘草苷含量降低了19.38%.药效实验证明,甘草与麻黄配伍后抗作用较甘草麻黄单煎液明显增强.从而在主要成分的变化程度上揭示了甘草与麻黄配伍过程中的增效机理.

关键词: 麻黄 , 甘草 , 配伍 , HPLC-MS/MS , GC-MS

坡密和胶

马维兴 , 焕清 , L C Liu , L S Kisslinger , L S Kisslinger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1.011

讨论了高能强-强散射过程中的坡密以及坡密的QCD内容.认为坡密有可能就是具有量子数IG=0+,JPC=2++的张量胶球ξ(2 230).用雷其化胶球模型计算了高能质子-质子散射截面和坡密-核子的耦合参数β.理论结果与实验的要求一致.

关键词: 坡密 , 张量胶 , 雷其理论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4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