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626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水溶液中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与血液蛋白质分子的作用研究

孟洁 , 杨曼 , 王超英 , , 王睿 , 王琛 , 解思深 , 许海燕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7.03.005

碳纳米管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分散和与蛋白质分子的作用是实现其生物医学应用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采用混合强酸结合超声处理的方法对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进行表面氧化处理,得到可以在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稳定分散的MWCNTs水溶液.对该水溶液进行高速和超高速离心,通过扫描电镜、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仪、激光动态光散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方法分别对留在水中和沉淀出来的MWCNT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过氧化处理的MWCNTs表面引入了包括羧基在内的含氧基团,长度由初始的50μm变为500 nm~800nm,且经过不同离心力作用下得到的上清液中MWCNTs的尺寸分布没有明显差别;MWCNTs水溶液在253 nm处有与MWCNTs浓度相关的特征吸收峰,由此建立了测定水溶液中MWCNTs浓度的光谱分析方法.此外,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SDS)凝胶电泳和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分散在水中的MWCNTs对单一白蛋白、单一纤维蛋白原、以及两种混合蛋白的吸附作用,探讨了聚乙二醇甲醚(PEG)修饰抑制纤维蛋白原在MWCNTs上吸附的可能性.结果表明,MWCNTs对两种单一蛋白均有吸附,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更加强烈.在双蛋白混合溶液中,MWCNTs对纤维蛋白原分子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吸附作用.经PEG分子修饰后,MWCNTs对纤维蛋白原的吸附程度有所降低.

关键词: 碳纳米管 , 氧化 , 分散 , 血液蛋白质分子 , 非特异性吸附

菌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中甾类化合物的定量测定

高远 , 许泓瑜 , 陆震鸣 , 许正宏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9.06.002

建立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定量测定菌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中白桦脂醇、麦角甾醇、胆甾醇、羊毛甾醇、豆甾醇和谷甾醇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以C_(18)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不同浓度梯度的水-甲醇(0-10 min,体积比为10∶90;10-40 min,体积比为3∶97),流速为1.4 mL/min,检测波长为202 nm,整个分析在40 min内完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甾类化合物分析测定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10~2.94%(n=5),在0.4~4.8 μg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白桦脂醇、麦角甾醇、胆甾醇、羊毛甾醇、豆甾醇和谷甾醇的回收率分别为100.05% ~100.72%,99.31% ~101.04%,97.52% ~101.63%,96.61% ~100.08%,96.21% ~100.76% 和100.04% ~100.51% .本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定量测定菌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中的甾类化合物.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甾类化合物 , 子实体 , 菌丝体 ,

单壁碳纳米管无纺膜的抗凝血性能研究及其对血液系统中植入性假体的意义

孟洁 , 宋礼 , , 王朝英 , 郭小天 , 许海燕 , 解思深

新型炭材料 doi:10.3969/j.issn.1007-8827.2004.03.002

以血液接触环境下的应用为目标,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无纺膜的抗凝血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和表面元素分析,研究了与凝血过程密切相关的纤维蛋白原、白蛋白以及新鲜血浆在单壁碳纳米管无纺膜表面的吸附行为,并利用SEM和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FCM),从血小板活化形态和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构型变化两个方面分析了单壁碳纳米管无纺膜对血小板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单壁碳纳米管无纺膜对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分子原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吸附,但是并没有像已有的大部分生物材料一样引起明显的后续血小板粘附和活化,材料与血浆接触后,表面上没有观察到可辨识的血小板粘附与活化,富血小板血浆(PRP)中活化血小板在5%左右,表明该材料具有独特的抑制血小板粘附、活化和聚集的抗凝血性能.这种优异的抗凝血性能在血液接触环境中的人工器官、组织替代物、以及可植入器件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 血液相容性 , 血浆蛋白吸附 , 血小板活化

聚醚型聚氨酯/纳米炭纤维共混体系的热行为和表面分析

许海燕 , 杨子彬 , , 陆颂芳 , 彭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采用纳米炭纤维(nanoCF)与聚醚型聚氨酯(SE PU)共混复合,通过红外光谱、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及表面电子能谱分析,对该共混体系的热行 为和表面化学组成进行了初步的表征与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共混体系中聚醚型聚氨酯的硬 段微区含量增大,聚醚软段在材料表面的富集程度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 聚醚型聚氨酯 , 纳米炭纤维 , 表面分析

EVA/LLDPE/PP三元共混体系的热行为研究

许海燕 , , 杨子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从医用角度出发,研究了EVA/LLDPE/PP三元共混体系的热行为,探讨了成型条件、后处理方式以及γ-辐照对共混物薄膜热性能、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和低温后处理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材料的透明性和力学强度.

关键词: 共混 , 热行为 , γ-辐照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心血管外科中的应用

许海燕 , , 杨子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着重介绍了近几年来,通过接枝和共混的方法,用磷酸酯聚合物、聚乙二醇、肝素等大分子对聚氨酯表面改性的新进展和它们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新一代聚氨酯材料聚碳酸酯聚氨酯的特性及其在长期植入材料如全人工心脏方面的应用前景,此外,还介绍了具有活性端基的聚乙二醇以及它们在人体器官表面建立分子屏障、抑制血栓形成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抗凝血高分子材料 , 聚氨酯 , 应用 , 心血管外科

聚氨酯/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抗凝血性能

许海燕 , , 杨子彬

材料研究学报 doi:10.3321/j.issn:1005-3093.2003.02.003

分别采用溶液共混和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出聚氨酯/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纤维对聚氨酯的热行为和表面微观化学组成的影响,并观察和测定了血小板在复合材料表面的粘附以及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分析了碳纳米纤维对聚氨酯血液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碳纳米纤维后,聚氨酯复合材料的表面氧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及熔融温度都发生了改变;血小板在复合材料表面的粘附受到明显的抑制;经血泵循环4 h后,在与聚氨酯复合材料表面接触的血液中,血红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相对减小;复合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提高.

关键词: 复合材料 , 聚氨酯/碳纳米纤维 , 共混 , 血液相容性 , 血小板

球形和闭泡沫铝合金的超声衰减性能

材料研究学报

研究了球形和闭泡沫铝合金在1 MHz~10 MHz的超声衰减性能.结果表明:泡沫铝合金的超声衰减性能决定于其结构;通泡沫铝合金的超声衰减系数α随着孔径d的减小、孔隙率Ps减小和比表面积Sv的增加而增大;闭泡沫铝合金的超声衰减系数α随孔径d的减小、孔隙率Ps的增加和比表面积Sv的增加而增大;当孔径d、孔隙率Ps相近时,闭泡沫铝合金的超声衰减性能优于通泡沫铝合金;在1 MHz~10 MHz二者是具有良好阻尼性能的轻质材料.其衰减机制为在弹性范围内超声应力波在具有大量孔隙界面的泡沫铝合金中的衰减.

关键词: 金属材料 , 泡沫铝合金 , 泡沫铝合金 , 超声衰减系数 , 孔径 , 孔隙率 , 比表面积

材料的调方法及机理

曹渊 , 魏红娟 , 王晓

材料导报

材料孔径调节可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及添加辅助剂来实现,其作用机理是在介材料形成过程中改变胶束的大小;改变组成配比和温度等反应条件也能实现调,这可能涉及合成机理的变化.相比而言,前2种方法运用得较多,也更有效.

关键词: 材料 , 孔径 , 表面活性剂 , 辅助剂

- 介分级结构炭材料制备及性能 研究

周颖 , 王志超 , 王春雷 , 王六平 , 许钦一 , 邱介山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1.00145

以聚苯乙烯微球以及F127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结构为模板, 酚醛树脂低聚物为碳前驱体, 双模板法合成了大-介分级结构的炭材料. 对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 、透射电镜(TEM) 和氮吸附-脱附测试, 并研究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 结果表明, 利用这种简便的合成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三维连通大以及二维有序介结构的分级结构炭材料, 大尺寸在 1μm左右 , 介孔径集中分布在5nm, 比表面积为 353.8m2/g , 容0.36cm3/g. 利用三电极体系测试了产品作为电化学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性能, 在50mA/g的电流密度下, 放电质量比电容 为40F/g .

关键词: 分级结构 , dual-templating method , EDLCs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62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