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端基含SH的叶酸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 刘继宪 , 唐建国 , 王瑶 , 黄震 , 黄林军 , 武鹏

材料导报

通过三步反应制备出一种端基含SH的叶酸衍生物.首先采用双氧水作为氧化剂制备一种含羟基的二硫物;然后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使叶酸与二硫物发生酯化反应;最后以二硫苏糖醇作为还原剂断裂S-S键,即得到目标产物.对中间产物以及最终产物分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核磁共振仪进行测试表征,验证了该制备过程得到了目标产物.该叶酸衍生物可以直接用于修饰纳米金属粒子,在药物输送以及靶向治疗肿瘤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叶酸 , 双氧水 , 二硫物 , 酯化反应 , 二硫苏糖醇

测试方法对硅片表面微粗糙度测量结果影响的研究

, 李莉 , , 李婧璐 , 李俊峰 , 徐继平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9.06.024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 硅片表面微粗糙度对于器件制造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介绍了几种测量硅片表面微粗糙度的测试方法, 并将它们分成三类, 简单阐述了每一类测试方法的测试原理, 影响测试结果的因素,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这三类测试方法的适用情况、通过详细的测试数据及图形对这三类测试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对这三类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 最后简单介绍了纳米形貌和硅片表面微粗糙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表面微粗糙度 , 测量 , 硅片

刺激响应性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水凝胶

, 朱凯 , 翟光群 , 孔立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以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为单体,分别采用普通自由基聚合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合成交联聚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由于PDMAEMA同时呈现温度、Ph和离子强度敏感性,文中研究了离子强度、Ph值对交联PDMAEMA在水溶液中的溶胀比、体积相转变温度(TVPT)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DMAEMA水凝胶的溶胀度随着离子强度和Ph值的增大而减小;溶液离子强度的改变导致体系中的水状态发生改变,TVPT也随之改变;在酸性条件下TVPT随着Ph值的增加而降低.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 , 交联聚合物 , 水凝胶 , 刺激响应性

碲铜系合金在饱和NH4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朱达川 , 朱朝宽 , , 涂铭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用全浸失重法,研究了碲铜系合金在饱和NH4Cl溶液中的抗腐蚀性能,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等测试方法,初步探讨了合金在饱和NH4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机制,结果表明:碲铜系合金的抗腐蚀性优于纯铜,其腐蚀速率低于纯铜,原因在于碲、镁的加入,可降低纯铜中的非金属杂质含量,同时碲、镁的加入,可沿铜晶界以化合物的形式析出,有利地阻碍了纯铜的沿晶腐蚀.

关键词: 碲铜系合金 , 饱和NH4Cl溶液 , 抗蚀性能

镁对铜碲合金电性能的影响

朱达川 , , 宋明昭 , 涂铭旌 , 潘海滨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用SB2230型数字电桥测试了铜碲镁合金的电阻率,用同步辐射装置测试了铜碲镁合金表面电子结合能,用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分析了铜碲镁合金的形貌与组成,进而研究了镁对铜碲合金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少量镁的加入,增大了合金表面电子结合能,显著降低了价电子态密度,因而加入镁的铜合金电导率要低于铜碲合金,这是由于镁固溶于铜中,使铜基体的晶格结构产生畸变,同时其价电子与铜的价电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学键从而减少了纯铜价电子的数量,因而引起电阻的增加,但随着合金中镁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再结晶温度明显升高.

关键词: 铜碲镁合金 , 电性能 , 再结晶

退火温度对ECAP形变Cu-Te-Cr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 朱达川 , 争光 , 涂铭旌

功能材料

在室温下,采用等通道转角形变(ECAP)技术对铜合金进行挤压,使其组织细化,利用布氏硬度计和涡流电导率仪测试退火温度对合金变形前后硬度及电导率的影响;利用电子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仪(EDS), 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显微组织、析出相的作用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铜碲合金中添加Cr元素及经ECAP变形,合金的硬度都能明显提高;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其硬度和电导率先增后降,其最大值都出现在450℃附近.

关键词: Cu-Te-Cr合金 , ECAP , 退火 , 导电性

胶西北前家—洼家断裂带构造地球化学找矿预测

祝涛 , 杨斌

黄金 doi:10.11792/hj20160103

马虎沟测区位于灵北断裂带下盘,区内主干断裂为前家—洼家断裂,发育似斑状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和玲珑型片麻状黑云母花岗岩. 本次地表构造地球化学测量范围约15 km2 ,采集构造地球化学样品共858件,测试元素包括Au、Ni、Pb、Co、Mo、Sn、Zn、Ti、Cr、As、Sb、Hg、Ag、Cu、Ba、Bi、B、Mn、V等19种. Au元素异常沿前家—洼家断裂带及次级断裂分布特征明显. 分形分维统计表明,Au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厘定本测区构造地球化学异常找矿标志为Au-Pb-Bi元素组合异常及因子得分Y(i,2)和Y(i,3)异常. 结合地质分析,圈定找矿靶区5处.

关键词: 找矿预测 , 构造地球化学 , 多元统计分析 , 家—洼家断裂带

300M高强钢亚动态再结晶行为

张艳姝 , , 杜敬霞

材料热处理学报

为研究300M高强钢的亚动态再结晶行为,采用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300M高强钢在变形温度900 ~1150℃、应变速率0.001 ~ 10 s-1,道次间隔保温时间1 ~60 s进行双道次热压缩试验.结果表明: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大、道次间隔保温时间越长,亚动态再结晶百分数越大.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300M高强钢的亚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单道次压缩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关键词: 300M高强钢 , 亚动态再结晶 , 双道次热压缩 , 动力学模型

温度对β-环糊精与不同结构硫醇包合作用的影响

, 夏道宏 , 项玉芝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10.023

利用竞争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温度对β-环糊精(β-CD)包合不同结构硫醇客体分子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β-CD与硫醇均可发生包合作用,并分别测定了25.0、30.0、35.0、40.0及50.0 ℃下正构硫醇和异构硫醇与β-CD所形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 正丁硫醇与β-CD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49.37、66.39、93.88、124.5和197.61 L/mol,包合过程的ΔG、ΔH及ΔS分别为-9.661 kJ/mol、35.85 kJ/mol、152.63 J/(mol·K);异丁硫醇与β-CD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326.0、364.6、415.3、472.2和592.4 L/mol,而包合过程的ΔG、ΔH及ΔS分别为-14.34 kJ/mol、19.35 kJ/mol、112.98 J/(mol·K). 研究发现,β-CD对不同结构硫醇的包合能力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且在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包合过程均可自发进行,且是吸热的熵控制过程. 硫醇分子烷基链疏水部分水壳层的破坏,使得自由运动的粒子数增加,且进入β-CD疏水空腔的烷基运动自由度的增加是引起熵值增加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β-环糊精 , 硫醇 , 包合作用 , 温度

β-环糊精与不同结构硫醇的包合稳定常数

, 夏道宏 , 项玉芝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6.022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采用竞争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在30.0 ℃,pH=10.50的Na2CO3-NaHCO3缓冲溶液(25.0×10-3 mol/L)中与一系列硫醇客体分子的包合作用. 结果表明,β-CD可与不同结构硫醇发生包合,并测得β-CD与正丙硫醇、正丁硫醇、正戊硫醇、正己硫醇及正辛硫醇形成的超分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28.71、66.39、127.8、186.2和651.1 L/mol,与异丁硫醇和叔丁硫醇形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分别为364.6和641.9 L/mol. 进一步研究发现,β-CD对正构硫醇的包合能力随硫醇分子碳数的增加而增加,对异构硫醇的包合能力随硫醇异构化程度的增大而增强. 主客体分子间尺寸的匹配性及客体分子的极性对包合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β-环糊精 , 硫醇 , 包合作用 , 稳定常数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