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09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不同前驱物对Ni催化剂上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影响

, 李文钊 , 徐恒泳 , 陈燕馨 , 于春 , 于丰云

催化学报

考察了由硝酸镍,醋酸镍和氯化镍为前驱物制备的催化剂(分别记为Ni-N,Ni-Ac和Ni-C1)对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反应的影响,并结合TPR,XRD和TG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Ac催化剂在625℃就能自引发甲烷部分氧化反应,而在Ni-N和Ni-Cl催化剂上,直到750℃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仍未能引发.三种催化剂上的反应结果表明,Ni-N和Ni-Ac的催化活性较高,Ni-Cl的催化活性较低.900℃下的高温反应结果表明,Ni-N具有较强的的抗烧结能力,而Ni-Ac的抗烧结能力较差.在n(CH4)/n(O2)=2.4,θ=800℃下,Ni-N和Ni-Ac使用20h后表面明显积碳,而Ni-Cl表面几乎无积碳,表明Ni-Cl具有较高的抗积碳性能.

关键词: 甲烷 , 部分氧化 , 合成气 , 镍催化剂 , 硝酸镍 , 乙酸镍 , 氯化镍

噻吩加氢脱硫和四氢萘催化加氢反应中载体和助剂的影响

, 李文钊 , 徐恒泳

催化学报

为了更好地认识加氢脱硫和催化加氢反应中的载体影响和助剂效应,在同样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下,研究了噻吩加氢脱硫(HDS)和四氢萘催化加氢(HYD)反应. 结果表明,对于无助剂的Mo和W催化剂,载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顺序为TiO2-Al2O3>ZrO2>Al2O3. 助剂的添加改变了催化剂活性顺序. Ni助剂催化剂的活性明显高于Co助剂催化剂. ZrO2担载的添加Ni的Mo和W催化剂分别获得了最佳的HDS和HYD活性. 然而,添加Pt的Mo和W催化剂其HDS和HYD活性仅是Pt与Mo(W)二者的加和,Pt与Mo(W)之间没有协同效应. 先将担载的Mo和W预硫化再将助剂引入体系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可以避免Ni和Co过早硫化形成类硫化镍(或硫化钴)物相,与采用螯合物分子方法制备的催化剂间有一定的相似性.

关键词: 噻吩 , 加氢脱硫 , 四氢萘 , 预硫化 , 载体影响 , 助剂效应

芳氧甲基咪唑啉铵盐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燕音 , 刘瑞泉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4.30504

合成了苯氧甲基咪唑啉铵盐(POAI)和萘氧甲基咪唑啉铵盐(NOAI),通过失重法、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二者在1 mol/L HCl中对A3钢的缓蚀性能,并对二者在A3钢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二者在1 mol/L HCl中对A3钢均有较好的缓蚀作用,其中NOAI对A3钢的缓蚀性能优于POAI的缓蚀性能;两化合物均为混合型缓蚀剂.缓蚀性能随缓蚀剂浓度和温度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在A3钢表面的吸附过程吸热,是化学吸附,符合Langemuir吸附等温式.

关键词: 芳氧甲基咪唑啉铵盐 , 缓蚀剂 , A3钢

甲胺叶立德参与的不对称1,3-偶极环加成构建含连续碳中心的螺四氢吡咯衍生物

刘堂林 , 李清华 , 何照林 , 张佳伟 , 王春江

催化学报 doi:10.1016/S1872-2067(14)60204-7

Cu(I)催化的甲胺叶立德和环丙基乙酸乙酯参与的不对称endo-1,3-偶极环加成反应,高效构建了多官能化、含有多个连续碳中心的5-氮杂-[2,4]庚烷化合物.此反应具有广泛的底物适用性,α-取代的和α-非取代的甲胺叶立德和环丙基乙酸乙酯都能很好的参与反应,并以很高的产率、优秀的非对映选择性(95:5–>98:2 d.r)和对映选择性(87%–98% ee)生成相应的在2,3,4位上含有连续碳中心的螺四氢吡咯化合物.

关键词: 不对称催化 , 碳中心 , 1,3-偶极环加成 , 甲胺叶立德 , 环丙基乙酸乙酯 , 5-氮杂-2,4庚烷

近两年我国锆砂及其精矿进口情况分析

虞平

中国材料进展 doi:10.3969/j.issn.1674-3962.2007.08.005

介绍了2005年、206年及2007年1~4月我国锆砂及其精矿的进口情况.2006年,我国累计进口锆砂374 649 t,与2005年的340 995 t相比增长了9.9%,主要从澳大利、南非、越南和印尼等国家进口.2006年,我国从印尼进口锆砂的量急剧增加,达到124 855 t,进口量仅次于澳大利.进口的港口主要集中在上海、海口、南宁、湛江等口岸.从2007年1~4月的进口情况看,进口量呈上升趋势,增幅达到22.8%.预计2007年我国锆砂的进口量(折合成精矿量)将比220006年增加(3.0~3.5)×104t.

关键词: , 进口国 , 进口量 , 港口

二垩与资源回收-Ⅲ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热力学计算

钢铁

进行相关热力学计算以研究高温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条件.计算得到:①在体系存在过剩氧即完全燃烧时不会产生二垩;②当有固体碳沉积时也不会生成二垩,因固体碳在热力学上比含二垩的含碳物更稳定.另一方面,实际上即使在1 073 K完全燃烧条件下(即体系显著过剩氧)也有二垩生成,原因是在实际燃烧炉中含碳微粒不可能完全烧尽.从热力学角度假设不发生碳沉积,计算得出二垩在1 073 K高温和高CO/CO2比范围内会生成.实际考虑的条件放在燃烧炉内含碳微粒的周围.在有含碳微粒存在条件下,即使反应2CO→C+CO2(碳沉积)发生,C+CO2→2CO反应(CO生成;含碳微粒被CO2氧化)也会同时发生,导致在含碳微粒周围保持一个高的CO/CO2比,由此产生二垩.假设在含碳微粒周围存在高CO/CO2比的异质位置,则认为二垩会形成.

关键词: 燃烧过程 , 二垩生成 , 含碳微粒 , 热力学

中国锆砂中长期需求分析

蒋东民

钛工业进展 doi:10.3969/j.issn.1009-9964.2011.04.002

介绍了中国锆砂原料、生产和供应现状以及2005-2009年间锆砂需求状况.分析了硅酸锆、氧氯化锆、核级锆,和钢铁、玻璃面板等行业对锆砂的中长期需求.指出,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锆砂依赖进口的格局不会变,国内经济持续平稳发展以及国际市场对锆制品的恢复性需求,使得中国对锆砂需求仍将持续增加.

关键词: , 硅酸锆 , 氧氯化锆 , 资源储量 , 需求分析

二垩与资源回收-Ⅱ燃烧过程二垩抑制和生成基础研究

钢铁

氯来源、种类和燃烧物中氯浓度对燃烧过程中二垩生成有重要影响.在实验燃烧炉中研究1 073K温度下上述三种因素对燃烧过程二垩生成的影响.二垩生成浓度在相同氯源和种类条件下与燃烧物中氯含量几乎成正比,且受氯源明显影响.如有机氯化合物或无机氯化物.即使对无机氯化物,在有活性氯存在时也会生成高浓度二垩,如由盐和面粉形成的水化物中的活性氯.

关键词: 氯源 , 氯种类 , 燃烧过程 , 二垩/呋喃 , 水化物 , PVC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10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