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66)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Zr基块状非晶的氢损伤与氢致滞后断裂

单广斌 , 王勇围 , 李金许 , 高克玮 , 宿 , 乔利杰 , 惠希东 , 褚武扬

金属学报

研究了Zr41.2Ti13.8Ni10Cu12.5Be22.5块状非晶在充氢过程中氢致滞后断裂规律以及氢鼓泡的形核、长大及破裂过程。结果表明,当充氢电流i<20 mA/cm2时,不出现氢损伤(鼓泡及微裂纹),但在恒载荷条件下能发生氢致滞后断裂,其归一化门槛应力强度因子为KIH/K IC=0.63. 当i>20mA/ cm2后,无载荷下充氢会产生氢损伤,恒载荷下发生滞后断裂时KIH/K IC从0.63降为0.26。氢鼓泡(直径约为30 nm)形核时的内压pi3.6 GPa。随氢的进入。鼓泡不断长大;内压增大至pC3.9 GPa 时, 鼓泡就会解理扩展变成裂纹;但扩展20-30m后, 内压下降从而止裂。当一定量原子氢进入氢鼓泡后,它又能解理扩展,从而在鼓泡边缘局部解理断口上可以观察到止裂线。

关键词: Zr基 块状非晶 , hydrogen blistering , hydrogen-induced delayed failure

Zr基块状非晶的氢损伤与氢致滞后断裂

单广斌 , 王勇围 , 李金许 , 高克玮 , 宿 , 乔利杰 , 惠希东 , 褚武扬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5.01.019

研究了Zr41.2Ti13.8Ni10Cu12.5Be22.5块状非晶在充氢过程中氢致滞后断裂规律以及氢鼓泡的形核、长大及破裂过程.结果表明,当充氢电流i<20 mA/cm2时,不出现氢损伤(鼓泡及微裂纹),但在恒载荷条件下能发生氢致滞后断裂,其归一化门槛应力强度因子为KIH/KIC=0.63.当i≥20 mA/cm2后,无载荷下充氢会产生氢损伤,恒载荷下发生滞后断裂时KIH/KIC从0.63降为0.26.氢鼓泡(直径约为30 nm)形核时的内压pi≈3.6 GPa.随氢的进入,鼓泡不断长大;内压增大至pC≈3.9 GPa时,鼓泡就会解理扩展变成裂纹;但扩展20-30μm后,内压下降从而止裂.当一定量原子氢进入氢鼓泡后,它又能解理扩展,从而在鼓泡边缘局部解理断口上可以观察到止裂线.

关键词: Zr基块状非晶 , 氢鼓泡 , 氢致滞后断裂

不锈钢焊缝金属的氢脆

潘川 , 李正邦 , 田志凌 , 梁东图 , 宿 , 乔利杰 , 褚武扬

金属学报

用慢应变速率拉伸方法研究了不稳定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308L和347L)以及母材(304L)的氢脆敏感性,分别研究了原子氢以及氢致马氏体对氢致塑性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当可扩散的氢浓度C0大于临界值(约25×10-6 30×10-6)后三种不锈钢均会出现氢致马氏体(ε+α'),其含量M随C0升高而升高,即M(ε+α′)=54.2-25 exp(-C0/153).氢致马氏体引起的塑性损失Iδ(M)随马氏体含量线性升高,即Iδ(M)=0.45M=24.4-11.3 exp(-C0/153).100%马氏体引起的最大塑性损失约为45%.动态充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减去充氢除气试样的塑性损失就是原子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H),它随C0升高而升高,但当C0>10-4后,Iδ(H)趋于最大值(对应ε=5×10-6/s),即Iδ(H)max=44%(308L),Iδ(H)max=45%(347L)以及Iδ(H)max=40%(304L).随应变速率ε升高,Iδ(H)逐渐下降,直至为零(对应ε=0.018/s-0.032/s),即Iδ(H)=-16.4-10.6 lgε(308L),Iδ(H)=-20.9-12.1lgε(347L),Iε(H)=-21.9-9.9 lgε(304L).

关键词: 氢脆 , null , null

L360MCS钢在普光气田凝析水中的腐蚀行为

陈惟国 , 张庆生 , 刘德绪 , 张诚 , 李长进 , 曾德志 , 宿

腐蚀与防护

采用循环伏安、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L360MCS管线钢在普光气田凝析水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极化电阻减小,腐蚀电位降低,腐蚀电流密度增大;L360MCS钢在普光集输系统中不能形成保护性的腐蚀产物膜.焊缝的基体区、热影响区和焊缝区的腐蚀速率差异明显,有发生沟槽腐蚀的可能性.

关键词: 高酸性气田 , 管线钢 , H2S腐蚀 , 电化学 ,

阴极极化对7050铝合金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

祁星 , 宋仁国 , 王超 , 李海 , 乔利杰 , 宿 , 褚武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采用阴极极化、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和定氢仪研究阴极极化对7050铝合金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阴极极化电位高于-1100 mV时,7050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敏感性(Iscc)随着极化电位的负移而升高;而当阴极极化电位低于-1100 mV时,Iscc则随着极化电位的负移而下降.外加极化电位对不同时效状态7050铝合金Iscc的影响程度不同,即阴极极化对欠时效状态下铝合金的Iscc影响显著,对过时效状态铝合金Iscc的影响最小,对峰时效状态下铝合金Iscc的影响居中.铝合金的应力腐蚀机理为阳极溶解和氢脆共同作用,且氢对铝合金应力腐蚀的作用随着氢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7050铝合金 , 应力腐蚀 , 氢脆 , 阴极极化 , 慢应变速率拉伸

贝氏体车轮钢的氢脆敏感性

任学冲 , 金莹 , 王莎莎 , 宿 , 乔利杰 , 张明如 , 崔银会

腐蚀与防护

用电解充氢试验方法研究了可扩散氢浓度对贝氏体车轮钢慢拉伸性能及氢致滞后开裂性能的影响,并与普通珠光体一铁素体车轮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慢拉伸条件下,贝氏体车轮钢材料的塑性损失高于珠光体一铁素体车轮钢;在相同的充氢条件下,贝氏体车轮钢氢致开裂门槛应力强度因子相对于断裂韧性值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珠光体一铁素体车轮钢,具有较高的氢致开裂敏感性。

关键词: 贝氏体 , 车轮钢 , 氢脆 , 氢致滞后开裂

热处理对车轮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的影响

李胜军 , 任学冲 , 高克玮 , 宿 , 江波 , 陈刚 , 赵海

材料热处理学报

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对车轮钢(CL50)铸态/热轧态和热处理态组织中夹杂物的形态分布进行研究,并利用能谱对夹杂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S含量极低的情况下,CL50车轮钢中氧化物夹杂主要呈球形或多边形,随机分布,在轧制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增大S含量,铸态组织中开始出现球状、串珠状以及条状MnS-氧化物复合夹杂物,且有在晶界聚集的趋势,主要分布于网状铁素体或者孤岛铁素体中;热处理后夹杂物则分布于网状铁素体中,说明夹杂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铁素体的形核。在890℃热处理过程中夹杂物形态和分布没有明显变化。

关键词: 车轮钢 , 夹杂物 , 热处理 , 形态和分布

不锈钢焊缝金属的氢脆

潘川 , 李正邦 , 田志凌 , 梁东图 , 宿 , 乔利杰 , 褚武扬

金属学报 doi:10.3321/j.issn:0412-1961.2001.09.019

用慢应变速率拉伸方法研究了不稳定型奥氏体不锈钢焊缝金属(308L和347L)以及母材(304L)的氢脆敏感性,分别研究了原子氢以及氢致马氏体对氢致塑性损失的贡献.结果表明,当可扩散的氢浓度C0大于临界值(约25×10-6 30×10-6)后三种不锈钢均会出现氢致马氏体(ε+α'),其含量M随C0升高而升高,即M(ε+α′)=54.2-25 exp(-C0/153).氢致马氏体引起的塑性损失Iδ(M)随马氏体含量线性升高,即Iδ(M)=0.45M=24.4-11.3 exp(-C0/153).100%马氏体引起的最大塑性损失约为45%.动态充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减去充氢除气试样的塑性损失就是原子氢引起的塑性损失Iδ(H),它随C0升高而升高,但当C0>10-4后,Iδ(H)趋于最大值(对应ε=5×10-6/s),即Iδ(H)max=44%(308L),Iδ(H)max=45%(347L)以及Iδ(H)max=40%(304L).随应变速率ε升高,Iδ(H)逐渐下降,直至为零(对应ε=0.018/s-0.032/s),即Iδ(H)=-16.4-10.6 lgε(308L),Iδ(H)=-20.9-12.1lgε(347L),Iε(H)=-21.9-9.9 lgε(304L).

关键词: 氢脆 , 不锈钢焊缝金属 , 氢致马氏体

夹杂对氢鼓泡形成的影响

任学冲 , 褚武扬 , 李金许 , 宿 , 乔利杰

金属学报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研究了一种工业纯铁中第二相和夹杂物粒子对氢鼓泡或氢致裂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一个氢鼓泡均有一个形核点,氢致裂纹起源于形核点处.氢鼓泡通过裂纹在氢压作用下连续或不连续扩展而长大.大多数(88%)氢鼓泡的形核点处发现有第二相或夹杂物粒子.这些夹杂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Ti、Al、Si、Mn、和S.对这些氢鼓泡的形成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氢鼓泡形核的新机理.

关键词: 第二相 , second phase , hydrogen blister , nucleation , iron

氢对不锈钢纳米压痕蠕变的影响

郜欣 , 乔利杰 , 宿 , 褚武扬

金属学报

用纳米力学探针研究了氢对316不锈钢单晶纳米压痕蠕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可扩散氢浓度C09.710-6后, 原子氢能使室温饱和蠕变位移升高近一倍。室温除气后, 其蠕变曲线和充氢前的曲线基本一致。这种可逆性表明, 氢促进蠕变是由扩散氢引起的。当C050.410-6后, 在室温时效过程中会形成'马氏体和微裂纹, '马氏体的饱和蠕变量比奥氏体要小。当C0=174.410-6时, 充氢过程中就出现'马氏体,+'复相组织的氢致蠕变位移升高明显比单相要小。

关键词: , type 316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 nanoindentation , creep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