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0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从失效有机铑催化剂中富集铑的新工艺研究

付光强 , 范兴祥 , 董海刚 , 吴跃东 , 刘杨 , 周利民 , 闫君禺 , 行卫东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针对失效有机铑催化剂,利用还原-磨选工艺富集铑.在还原过程中,添加剂促进铁晶粒长大并富集铑,再通过磁选分离富集含铑的铁精粉.研究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还原温度1200℃,还原时间6h,添加剂配比10%,煤粉配比5%,球磨时间45 min,磁场强度1.28×105 A/m.利用X射线衍射对磁选铁精粉进行了分析,磁选后主要物相为金属铁、铑,除去了大部分脉石.最终得到铁精矿品位88.67%,回收率92.74%,铑回收率为92.08%.本工艺具有还原温度低、收率高等特点,为失效有机铑催化剂富集提供一种途径.

关键词: 直接还原 , 磁选 , 富集 , 有机铑催化剂

四(三苯基膦)合钯的合成、结构和催化活性评价

刘桂华 , 叶青松 , , 余娟 , 杨军 , 姜婧 , 沈善问 , 刘伟平

贵金属

以二氯化钯为原料,DMF作为溶剂,直接与三苯基膦回流反应,加入还原剂,制备出四(三苯基膦)合钯(0),产率>95%。采用 FAB+-MS、IR、1H-NMR 和电子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测定和表征,并在Suzuki偶联反应模型上评价了其催化活性,催化转化率为70%~88%。

关键词: 有机化学 , 四(三苯基膦)合钯 , 合成 , 结构 , 催化活性

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技术现状及展望

付光强 , 范兴祥 , 董海刚 , 吴跃东 , 刘杨 , 闫君禺 , 行卫东 ,

贵金属

贵金属二次资源可以有效的弥补我国贵金属资源不足。贵金属回收技术主要分为富集和提取两个方面。针对贵金属二次资源,介绍了富集和提取技术及其优缺点,并对贵金属二次资源回收技术今后的发展做了展望。

关键词: 冶金技术 , 贵金属 , 二次资源 , 富集技术

纳米Au/C催化剂在乙二醛转化为乙醛酸反应中的尺寸效应

苏琳琳 , , 侯文明 , 余明坤 , 韩媛 , 林德玲 , 邢银娟 , 王腾

有色金属工程 doi:10.3969/j.issn.2095-1744.2016.02.002

用化学还原及品种媒介生长法制备不同尺寸的金纳米粒子,将其负载在活性炭上获得Au/C催化剂,应用于液相催化氧化乙二醛制备乙醛酸的反应.用TEM表征金粒子的尺寸,研究金纳米粒子尺寸因素对反应速率、产率及选择性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纳米催化剂存在着明显的尺寸效应,其中金纳米粒子尺寸在3.5 nm负载形成的1% Au/C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关键词: 材料化学 , 纳米粒子 , 尺寸效应 , Au/C催化剂 , 乙二醛氧化 , 乙醛酸

Ru/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

戴云生 , 潘再富 , 沈善问 , 沈亚峰 , , 唐春 , 陈家林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12.01.016

综述了制备方法、钌前驱体种类和活性炭性质时Ru/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阐述了Ru/C催化剂在羰基加氢和芳环加氢反应中的具体应用,并对Ru/C催化剂的开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物理化学 , Ru/C , 贵金属载体催化剂 , 羰基加氢 , 芳环加氢

银的再生回收与利用研究进展

罗媛 , , 候文明 , 陈洪来 , 郭恺 , 李晨煜 , 赵飞

贵金属

从银再生资源中回收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意义。总结了关于银再生回收的文献资料,综述了银再生资源来源、银的综合回收和利用研究现状,提出了银再生利用过程中总充分考虑工艺技术的可行性、科恘性、经济性及环境保护等因素。

关键词: 再生资源 , 综合回收 , 利用 , , 提纯

新型双开孔催化元件的研究

杨云 , 张赛 , 吴江春 , 何晋 ,

贵金属 doi:10.3969/j.issn.1004-0676.2009.01.009

探讨了可燃气体催化传感器的反应机理及应用范围.研究了黑白、黑黑单开孔、新型双开孔黑黑3种不同催化元件的制备方法及存在问题.用传感器性能自动测试仪、配对仪分别对3种元件的灵敏度、零点的变化、线性和电流配比情况等进行检测.实验表明,新型双开孔催化元件配对率较高,灵敏度、零点的变化和线性等性能优于其它2种元件,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为优异的催化元件.

关键词: 传感器技术 , 催化元件 , 双开孔 , 线性 , 配对率

两种乙酰丙酮·羰基铑化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表征

余娟 , 叶青松 , 沈善问 , , 刘桂华 , 刘伟平

贵金属

在 N,N-二甲基甲酰胺介质中,将水合三氯化铑与乙酰丙酮加热回流,一步合成了乙酰丙酮·二羰基铑([Rh(CO)2(acac)]2),产率为93%;以正丁烷为介质,[Rh(CO)2(acac)]2与三苯基磷(PPh3)定量反应,得到乙酰丙酮·三苯基膦·羰基铑(Rh(acac)(PPh3)(CO)),产率为99%。用气相扩散法和溶剂缓慢挥发法分别培养出[Rh(CO)2(acac)]2和 Rh(acac)(PPh3)(CO)单晶,元素分析的结果表明产物为目标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获得了晶体结构参数,结果表明2种化合物均为三斜晶系、P-1空间群,[Rh(CO)2(acac)]2为二聚体化合物,Rh(acac)(PPh3)(CO)为单核配合物。

关键词: 有机化学 , 乙酰丙酮·二羰基铑 , 乙酰丙酮·三苯基膦·羰基铑 , 合成 , 晶体结构

铕-盐酸氧氟沙星荧光光度法测定铕

孙雪花 , 马红燕 , 齐广才 , 田锐 , 杨阳 , 樊江鹏

稀土 doi:10.3969/j.issn.1004-0277.2011.02.013

在HAc-NaAc介质中,铕(Ⅲ)与盐酸氧氟沙星形成络合物使盐酸氧氟沙星的荧光显著猝灭,由此建立了测定铕(Ⅲ)的新方法.该体系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365nm,最大发射波长λem=500nm.实验结果表明,铕(Ⅲ)的浓度在2.00×10-7 mol·L-1~2.80×10-5 mol·L-1范围内与△F=F-F0形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8.80×10-8 mol·L-1,回收率在96.0%~101.5%之间,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结果满意.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 盐酸氧氟沙星 ,

氧氟沙星在针铁矿-溶液体系存在形态对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

王阳 , 刘菲 , 秦晓鹏 , 李璐 , 李晋阳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5.05.2014081206

通过批试验研究了针铁矿存在时,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的毒性效应以及吸附态的氧氟沙星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条件下存在培养基时,氧氟沙星在针铁矿上4h可达到吸附平衡,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得出氧氟沙星的羧酸基团和酮基基团与针铁矿表面发生络合作用;0.016 g针铁矿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大肠杆菌的生长(约50%),随着针铁矿含量的变化(0—0.1 g),在扣除其生长促进的影响后氧氟沙星对大肠杆菌的毒性作用仍显著减弱,由90%降低至60%.

关键词: 针铁矿 , 氧氟沙星 , 大肠杆菌 , 吸附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