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818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基于PEG修饰的ZnO量子点光学特性研究

檀满林 , 王彦涛 , , 符冬菊 , 李冬霜 , 王晓伟 , 马清 , 陈建军 , 李廷凯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4008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O量子点,并采用有机高分子试剂PEG(聚乙二醇,Mw=2000)对其表面进行修饰.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傅立叶红外光谱、光致发光谱和透射显微镜等测试方法,研究了PEG表面修饰对ZnO量子点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混合加入的PEG聚合物能够成功地包覆在ZnO量子点表面,但没有改变量子点的晶体结构,经PEG表面修饰后的ZnO量子点尺寸变小,稳定性增强,分散更均匀.同时经PEG修饰的ZnO量子点在400~500 nm波长区域缺陷态发射峰明显减弱,表明采用PEG来改善ZnO量子点表面缺陷结构具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 ZnO量子点 , PEG , 表面修饰 , 发光性能

YVO4∶Eu3+@SiO2下转换发光特性及其太阳电池应用研究

檀满林 , 尚旭冉 , 马清 , 王晓伟 , 符冬菊 , 李冬霜 , , 陈建军 , 化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60040

铕掺杂钒酸钇(YVO4∶ Eu3+)作为常用的下转换发光材料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但是YVO4∶ Eui3+的表面缺陷会严重影响材料的发光效率.为了进一步改善YVO4∶ Eu3+纳米粉体材料的粒度分布和形貌特点,在亚微米级别的SiO2微球表面涂覆一层YVO4∶ Eu3+,制成YVO4∶Eu3+@SiO2核-壳结构,得到单分散的球形YVO4∶ Eu3+下转换发光材料,实现YVO4∶ Eu3+的发光性能和SiO2球形特性的有机结合.研究发现,当壳核比为0.6时,YVO4∶Eu3+@SiO2核-壳结构材料的发光强度可达到纯纳米粉体材料发光强度的90%以上.将改性后的YVO4∶Eu3+@SiO2核-壳结构材料涂覆在硅基薄膜太阳电池上,可使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和转化效率分别由6.694 mA/cm2和9.40%提升至8.417 mA/cm2和10.15%,增益效果较为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液法制备的YVO4∶Eu3+@SiO2纳米粉体材料由于具有形貌规则、团聚小和尺寸分布均匀等特点,可用作硅基薄膜太阳电池下转换发光层材料.

关键词: 钒酸钇 , 核-壳结构 , 太阳电池 , 下转换

疏水耐环境型SiO2/TiO2/SiO2-TiO2太阳能宽光谱增透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檀满林 , 礼杰 , 王晓伟 , 马清 , 符冬菊 , , 李冬霜 , 陈建军 , 化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50264

利用TFCcal设计软件构建膜系结构,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和提拉法在超白玻璃上制备出厚度精确可控的宽光谱、高增透型SiO2/TiO2/SiO2-TiO2减反膜,同时结合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改性碱催化的SiO2溶胶,通过提拉法一次制备出高透过率疏水型薄膜.研究表明,高增透型三层宽光谱减反膜的理论膜层厚度依次为:80.9 nm(内层SiO2-TiO2)、125.0 nm(中间层TiO2)、95.5 nm(外层SiO2),其在400~700 nm可见光范围内平均透过率实际可高达97.03%以上.多层膜经过退火处理后,膜面的水接触角高达131.5°,同时陈化两个月以后的多层膜透过率仅下降0.143%,表明制备的SiO2/TiO2/SiO2-TiO2多层减反膜具有优良的疏水和耐环境性能.

关键词: 增透膜 , 疏水型 , 耐环境 , 宽光谱

银纳米相吸收增强型钙钛矿太阳电池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檀满林 , 马东超 , 符冬菊 , 马清 , 李冬霜 , 王晓伟 , , 陈建军 , 化宇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60041

分别将银纳米相溶胶(银纳米颗粒、Ag@SiO2核壳结构、银纳米线)掺入氧化铝异丙醇溶液中制成具有蜂窝结构的介孔层材料,然后在介孔层表面制备CH3NH3PbI3钙钛矿吸收层得到Al2O3/CH3NH3PbI3复合薄膜,并对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光吸收特性及太阳电池器件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研究表明,Al2O3/CH3NH3PbI3复合膜与CH3NH3PbI3在可见光区域吸收光谱基本相同,含量极少的Al2O3对CH3NH3PbI3吸光性能影响较小.而掺入银纳米相可明显改善CH3NH3PbI3钙钛矿薄膜的吸收性能.当银纳米颗粒、Ag@SiO2核壳结构和银纳米线相对浓度比分别为0.15、0.3及0.15时,CH3NH3PbI3吸光性能分别达到最佳;银纳米相浓度继续增大时,薄膜的光吸收性能逐渐减弱.此外,掺入Ag@SiO2核壳结构可使钙钛矿薄膜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由6.28%增大到7.09%,而银纳米颗粒和银纳米线由于会增大太阳电池内部载流子传输路径,提高电子空穴对复合效率,最终反而降低了太阳电池短路电流密度和光电转换效率.

关键词: 银纳米相 , 钙钛矿 , 太阳电池 , 吸收性能

半纤维素对Lyocell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慧茹 , 李冬霜 , , 李荣先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文对比研究了具有不同半纤维素含量的Lyocell 纤维的结构与性能.探讨了半纤维素对Lyocell纤维聚集态和超分子结构的影响,并且测定了半纤维素对Lyocell纤维力学、抗原纤化和染色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Lyocell纤维 , 半纤维素 , 结构与性能

Al2O3/TiO2复合膜的结构及光催化性能

欣宇 , 李荣先 , 王臻 , , 杨发达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07.01.004

利用电沉积方法在铝硫酸阳极氧化膜表面制备了具有光催化活性的TiO2薄膜.分析了Al2O3/TiO2复合膜的结构,观察了薄膜表面形貌及断面构造,并分析了薄膜表面的化学成分,通过紫外光照射下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初步研究了该复合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未经热处理的Al2O3/TiO2复合膜处于非晶态,550℃热处理3 h后,TiO2转变为锐钛矿结构;沉积在铝氧化膜表面的TiO2薄膜厚度约5 μm,呈均匀不连续状态,表面存在大量裂纹,电沉积TiO2过程中基体氧化铝存在着部分溶解;薄膜表面主要由Ti、O两种元素构成,同时存在较少量的Al、S、K等元素.该Al2O3/TiO2复合膜可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具有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Al2O3/TiO2 , 复合膜 , 结构 , 光催化性能

铝合金表面液相沉积抗菌层的性能研究

, 刘恒权 , 王臻 , 李荣先

材料保护 doi:10.3969/j.issn.1001-1560.2005.08.006

银可用作金属表面抗菌功能层的有效成分,从而拓宽金属材料在日用家电产品中的使用范围.为此,通过液相沉积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出金属银的颗粒膜层,对沉积工艺、沉积膜层抗菌性能以及沉积层与基体结合力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液相沉积法在含1.0×10-3 mol/L硝酸银、1.0 mol/L己二胺配位剂、1.5×10-3 mol/L硼氢化钾、pH值为13的溶液中,在300 r/min搅拌下沉积1 min,可在铝合金表面沉积出粒度为1 μm以下的银颗粒,沉积层与铝合金基体有良好的结合力,蒸煮试验表明抗菌层无鼓泡、无脱落现象发生;铝合金抗菌层的表面抗菌测试结果表明,抗菌沉积层对大肠杆菌的杀菌率可达到96%以上.

关键词: 抗菌层 , 银颗粒 , 液相沉积 , 铝合金

纤维束紧力缠绕复合材料飞轮初应力的三数值分析

秦勇 , 夏源明 , 毛天祥

复合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851.2005.04.026

利用平面应力型全弹性模型的思想(即将纤维束紧力缠绕看成多层复合材料薄环连续过盈装配的过程),建立了三纤维束紧力缠绕复合材料飞轮初应力分析模型,并给出了基于面-面接触算法求解紧力缠绕复合材料飞轮初应力的三数值方法.算例分析表明,三数值分析得到的飞轮的环向初应力及径向初始压应力(数值)均略低于平面应力模型的结果,且这种差距随着飞轮轴向长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大;三分析证实了平面应力模型关于紧力缠绕复合材料飞轮的初应力分析有足够的精度.最后给出了三模型轴向效应的表征方法.

关键词: 复合材料飞轮 , 紧力缠绕 , 初应力 , 分析

文哈贝壳螺旋微结构研究

陈斌 , 彭向和 , 孙士涛 , 季金苟 , 陈松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文哈贝壳的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观察显示它是由无机霰石层和有机胶原蛋白组成的一种生物陶瓷复合材料,其中无机霰石层平行于贝壳表面整齐排列.观察也显示这些霰石层是由长而薄的霰石片所组成,不同霰石层中的霰石片具有不同的方向,构成螺旋等铺层形式.更仔细的观察显示每一霰石片又是由长而细的霰石纤维所组成,最细的霰石纤维具有纳米的尺度.根据在贝壳中观察到的螺旋结构,进行了螺旋结构和平行结构最大拔出力的比较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螺旋结构的最大拔出力大于平行结构的最大拔出力,它使贝壳具有高的强韧性.研究结果对高性能仿生陶瓷复合材料设计提供了有益指导.

关键词: 文哈贝壳 , 生物陶瓷复合材料 , 螺旋微结构 , 最大拔出力

减温降计算模型

付国忠 , 刘建平 , 赵晓峰 , 刘建明 , 吕庆功 , 彭龙洲

钢铁

在对轧制时钢管的温降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一种定减温降计算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辐射、接触传导、内部传导对温度的影响.通过对轧制实验测定得到钢管的温降数据与此模型实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比较准确,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要求,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定减温降的计算,从而为控制系统比较准确地对轧机进行设定及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 温降 , 模型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819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