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50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分散剂用量对纳米四多晶氧化锆悬浮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谭强强 , 唐子龙 , 张中太 , 尧巍华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低温强碱法制备了粒径为40nm左右的高纯纳米四多晶氧化锆粉体.对于纳米四多晶氧化锆粉体在不同条件下的Zeta电位的测试表明,聚电解质分散剂聚丙烯酸铵(NH4PAA)使粉体等电点降低,对聚电解质分散剂聚丙烯酸铵在纳米四多晶氧化锆粉体上的等温吸附研究发现,由于聚电解质分散剂的作用,悬浮体中纳米氧化锆粉体颗粒表面的电动特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等电点向pH值降低的方向移动了3.5.分散剂用量为1.0%(对于粉体,按质量)时,悬浮体稳定性较好,该纳米粉体浆料的流变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 低温强碱法 , 聚电解质分散剂 , 纳米四多晶 , 氧化锆,流变性能

纳米四多晶氧化锆粉末的超强碱共沉淀法制备及性能表征

谭强强 , 唐子龙 , 张中太 , 尧巍华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引入有机添加剂的超强碱共沉淀法可制备出粉末粒子尺寸为10 nm左右的高纯纳米多晶氧化锆粉末.通过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得到了室温稳定的纳米四/立方多晶氧化锆粉末.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对粉末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超强碱共沉淀法所制备的粉末具有纯度高、氯离子等杂质少等特点;该粉末在室温和小于873 K热处理时,均以稳定的立方或四相存在;经873 K处理的粉末粒子尺寸为10 nm左右;在1 123 K处理后,形成固溶完全的稳定纳米四多晶氧化锆粉末,粒子尺寸小,分散性好,粒度分布窄.与其它湿化学方法相比,添加聚合物的超强碱共沉淀法具有工艺操作简单、节约资源和环境污染小的优点.

关键词: 超强碱共沉淀法 , 有机添加剂 , 纳米多晶 , 氧化锆

纳米四多晶氧化锆粉体的表面特性与分散性

谭强强 , 唐子龙 , 张中太 , 尧巍华 ,

耐火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1935.2003.01.006

采用环保型强碱共沉淀法制备出了粒度为50 nm的四多晶氧化锆粉体.对由该粉体所制的悬浮体在不同条件下的ξ电位测试表明,氧化锆微粒的等电点为8.1;对分散剂在氧化锆微粒表面的吸附和分散作用进行了考察,聚电解质分散剂聚丙烯酸铵(NH4PAA,粘均分子量为5000~8000)使氧化锆微粒的等电点降低;对聚丙烯酸铵在纳米四多晶氧化锆粉体上的等温吸附进行的研究发现,由于聚电解质分散剂的作用,悬浮体中纳米氧化锆粉体微粒表面的电动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悬浮体的稳定性提高.

关键词: 氧化锆 , 纳米材料 , 分散性 , 电动电位 , 等温吸附 , 悬浮体

有机添加剂-超强碱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粉体的研究

谭强强 , 张中太 , 唐子龙 , 罗绍华 ,

功能材料

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对有机添加剂-超强碱共沉淀法制备的粉体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氯氧化锆、氢氧化钠为原料,有机聚合物聚乙二醇(PEG4000)为添加剂,采用有机添加剂-超强碱共沉淀法,通过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可制备出粒径为10nm左右的高纯纳米多晶氧化结粉体,得到了室温稳定的纳米四多晶氧化锆粉体.超强碱共沉淀法所制备的粉体具有纯度高和氯离子等杂质少等特点.该粉体873K处理的粉体一次粒径为10nm左右,其粒度小,分散性好,粒度分布窄,二次颗粒平均粒径为0.46μm.

关键词: 超强碱共沉淀法 , 有机添加剂 , 纳米 , 多晶氧化锆

坯连铸机拉速提高后的脱控制

杨大海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5-4006.2001.02.012

本文介绍罗坯连铸机提高拉速后产生脱的原因和控制方法.

关键词:

稀土球铁与稀土-镁球铁中元素的分布

韩其勇 , 吴卫江 , , 卢静 , 张保军 , 谢德义 , 裴丽侠

金属学报

用自射线照相、电子探针及离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铈球铁、轻稀土-镁球铁、钇基重稀土球铁、钇基重稀土-镁球铁中铈、钇、镁、钙等球化元素以及硫的分布。自射线照相所获得的乳胶干板各处的黑度分布近似地反映了石墨与基体中放射性物质的重量百分浓度。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均发现,有的球墨有核心。电子探针的探测结果说明:在铈球铁中,有的球墨的核心为硫化铈;在用铈、钙稀土合金处理的球铁中,有的球墨的核心有硫化铈和硫化钙;在轻稀土-镁球铁中,有的球墨的核心有铈、镁、硅的化合物。 球化元素铈、镁、钇、钙等和反球化元素硫在球墨中的分布是多样的;这些元素的化合物可能构成某些球墨的结晶核心;有的球墨边缘或周围有铈、钇、镁、钙的富集;有的球墨中铈为均匀分布,钇为不规则分布;在相当多的球墨中,没有铈、钇等球化元素的富集。根据球化元素的多种分布形态,认为球墨的成因,也不限于一种。球化剂的主要作用可能是它能去除硫、氧等杂质,改变了馆体的表面张力和熔体-石墨间的界面张力,从而有利于球墨的形成。 对双层球墨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沥青基碳纤维的显微结构

胡颖 , , 姜荣跃 , 余宗森

材料研究学报

各向同性沥青基碳纤维在结构上存在着不均匀性,既存在着有序排列程度较高的晶区,又存在着有序程度较低的非晶区。晶区由无规取向的片状微晶组成,微晶之间相互缠绕,并通过分叉形成网状结构。由发展不充分的微晶或无定形碳组成的非晶区镶嵌在微晶之间的“网眼”中。微晶的尺寸及有序化程度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微晶大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弯曲或畸变,而弯曲或变畸的程度是由微晶中碳片层的大小及错排情况决定的。片层的错排分为两类,一类是若干片层在同一部位发生错排,从而构成亚晶界;另一类是片层错排混乱地分布在微晶中的不同部位,它导致微晶有序化程度的降低。

关键词: 沥青 , carbon fiber , fine structure

共沉淀法制备超细钐铁复合氧化物的工艺研究

邓庚凤 , 贺雯琳 , 潘敏 ,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7.03.008

用共沉淀法制备超细钐铁复合氧化物FeSmO3.考察了不同沉淀剂(NaOH,NH3·H2O和(NH4)2CO3)、分散剂乙二醇的加入及焙烧温度对沉淀产物粒度和形貌的影响;并用TG/DTA、XRD和SEM等技术对粉体的形成过程、形貌和粒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以NH3·H2O为沉淀剂,并加入一定量的乙二醇为分散剂时产物的粒度最小,分散性最好;FeSmO3的形成过程先为钐和铁的氢氧化物分解形成钐和铁的氧化物,然后通过复合反应生成FeSmO3;当沉淀物于800 ℃焙烧2 h后钐铁复合氧化物的粒度能达到185 nm左右,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产物的粒度增大.

关键词: 共沉淀法 , FeSmO3 , 超细粉

异型纳米AlOOH在水热条件下的界面模型及生长机制

郝保红 , 柳强 , 纪艳娇 ,

材料科学与工艺

根据古典和现代结晶理论,结合AlOOH晶体结构特点,构建了晶体生长界面模型,预测了晶体生长速率,揭示了异型纳米AlOOH在水热过程中的生长机制.采用高分辩透射电镜、X射线等检测手段,分析了不同水热条件下的实验样品.结果表明;AlOOH在(010)、(001)面上显露的氧基和羟基多于(100)、(101)面,酸性环境促进了垂直于晶面方向的氢键结合,导致一维晶须生长;纳米片的成长机理由其附着能和棱边能的相对大小决定,碱性环境下具有较大的附着能,符合片状生长条件;纳米颗粒的成长机理由最低能量原则决定,中性环境体系下各种添加剂吸附在生长台阶处造成了晶面棱边能的降低,加速了生长层的宽展,导致了各个晶面的同步生长,从而形成三维块体.

关键词: 异型纳米 , AlOOH , 水热条件 , 界面模型 , 生长机制

电容器级钽粉的显微形貌与结构研究

李钒 , , 何季林 , 潘伦桃 , 舒永春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1998.04.012

本研究利用定位镶嵌包埋制样技术,对团化烧结造粒后的电容器级钽粉进行了解剖.通过SEM与EDS进行了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并对样品进行了TEM观察,结果表明电容器级钽粉为孪晶亚稳结构,主要杂质元素为氧.

关键词: 电容器级钽粉 , 显微形貌 , 显微结构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51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