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454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硅探测器的数字化脉冲形状甄别

朋杰 , 智焕 , 陈志强 , 吴鸿毅 , 田正阳 , 蒋伟 , , 冯骏 , 臧宏亮 , 刘强 , 牛晨阳 , 杨彪 , 陶龙春 , 张允 , 孙晓慧 , 王翔 , 刘洋 , 奇特 , 楼建玲 , 李湘庆 , 华辉 , 江栋兴 , 叶沿林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11804/NuclPhysRev.34.02.177

介绍了利用硅探测器的脉冲形状甄别进行粒子鉴别的原理.详细叙述了基于数字化方法的脉冲形状甄别的实现.采样频率和位数是数字化方法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于硅探测器信号,采用100 MS/s,12 bit的Digitizer可以满足脉冲形状甄别法对时间分辨的要求.同时对该方法粒子鉴别的特征和能量阈值做了简要的分析和对比.粒子背面入射硅探测器的所得的阈值低于正面入射的情况.例如对于氖周围的同位素,背面入射情况的阈值约为100 MeV,为正面入射情况下鉴别阈值的二分之一,相当与?E-E方法中?E探测器厚度约为60μm情况下的阈值.最后定性讨论了硅探测器的电阻率不均匀性和沟道效应对粒子鉴别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硅探测器 , 脉冲形状甄别 , 上升时间 , 数字化方法 , 能量阈值 , 电阻率不均匀性 , 沟道效应

电刷镀纳米镍镀层

杜锋 , , 高月德 , 刘先黎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08.08.010

采用电刷镀的方法,通过在刷镀溶液中加入不同类型及含量的表面活性剂,在铁基体上制备出了纳米镍镀层.通过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纳米镍镀层的二维和三维表面形貌.利用X-射线衍射仪,估算纳米镍镀层的晶粒平均尺寸.

关键词: 电刷镀 , 纳米 , 表面活性剂

电刷镀纳米铜镀层的结构

杜锋 , , 江忠浩 , 高月德

电镀与精饰 doi:10.3969/j.issn.1001-3849.2010.04.003

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面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了电刷镀纳米铜镀层为等轴晶粒结构,晶粒d平均为26nm,且分布均匀,主要为大角度界结构,不存在微观裂纹、微孔及明显的晶体织构.

关键词: 电刷镀 , 纳米 , 铜镀层 , 微观结构

化学镀Ni-Co-Cu-P非镀层及其耐蚀性能

张含卓 , , 欧雪梅 , 陈辉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采用化学镀工艺在45钢表面制备Ni-Co-Cu-P四元合金镀层,通过EDX、XRD、SEM、盐雾试验、Tafel曲线等测试方法研究镀层的成分、型结构和耐蚀性能.结果表明:Ni-Co-Cu-P镀层为非结构,其中Ni、Co、Cu的含量分别为32.66%、47.19%和15.28%(质量分数).镀层表面均匀分布着直径240~500 nm的球状团簇,一些团簇内部存在纳米级孔隙.镀层经156 h盐雾后出现明显红色锈点,192 h后完全失效.镀层的耐蚀性能明显优于45钢基体和Ni-Co-P镀层.在1.0% H2SO4溶液中,镀层的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分别为-0.26 V和19.17 μA·cm-2,随着电位的升高表面出现大量微裂纹.而在3.5% NaCl(质量分数)溶液中,镀层表现出活化-钝化-过钝化的腐蚀行为,表面钝化膜逐渐被Cl-穿透而形成针孔.

关键词: 化学镀 , 镀层 , 显微结构 , 腐蚀 , 盐雾实验

薄板坯连铸连轧CSP生产低碳钢板的组织特征

康永林 , 柳得橹 , 傅杰 , , 于浩 , 王元立 , 王中丙 , 烈军

钢铁

对珠钢CSP线生产的低碳钢(ZJ400)连铸坯及轧后的组织特征观察和硬度测定表明:CSP线生产的连铸坯铸态组织为较细的树枝,枝宽度为几微米到30 μm,靠近表面层的枝宽度与中心区域差别很小。经第一道次50 %变形后,板坯组织明显细化,具有局部“树枝”特征,“枝”宽度约5 μm,中心区域硬度降低。成品薄板的晶粒尺寸平均为5 μm,大多呈尖角型。变形区应力、应变及温度分布的有限元模拟分析结果与实际组织分析结果吻合。

关键词: 薄板坯连铸连轧 , 低碳钢 , 显微组织 , 有限元分析

冷速对低碳微合金钢高温塑性的影响

余璐 , , 刘伟建 , 蔡可森 , 曹余良 , 姚永宽 ,

材料热处理学报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在温度为1000~700℃的条件下进行了热拉伸实验,结合应力-应变曲线、析出物、断口组织形貌的观察及分析,研究了冷速对铸坯高温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速的提高会降低低碳微合金钢的高温塑性,使第Ⅲ脆性区间变窄;冷速从l℃/s增加至3℃/s对钢中含Nb、Ti析出物的形貌、尺寸和γ-α相变开始温度区间无显著影响.较低冷速更有利于间铁素体的长大;铁素体薄膜的长大是第Ⅲ脆性区间塑性改善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冷却速度 , 高温塑性 , 铁素体相变

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的单丝拉伸断口特征

, 欧阳婷 , 杨希迎 , 费又庆

机械工程材料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高性能沥青基碳纤维的单丝拉伸断口,并分析了其与拉伸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沥青基碳纤维拉伸断口有清晰的石墨微结构,具有可辨的断口形貌特征;低强度碳纤维的拉伸断口相对平整,随着强度的增加,断口越发变得粗糙和不平整,而且在高强度碳纤维拉伸断口的某一区间可观察到石墨状微碎片.

关键词: 沥青基碳纤维 , 拉伸强度 , 断口

Mo靶材组织对溅射薄膜形貌及性能的影响

刘仁智 , 孙院军 , 王快社 , 安耿 , , 王引婷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将4种组织差异较大的钼靶材在同一溅射设备,同一溅射工艺下进行磁控溅射试验,对溅射后的靶材表面及薄膜表面、截面形貌及方阻进行检测,讨论并分析靶材微观组织对溅射过程及薄膜形貌、向、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组织靶材溅射的薄膜表面及截面形貌差异较小;靶材80%的晶粒尺寸小于50 μm时,溅射薄膜沉积速率较快,方阻值的变化较小,薄膜厚度较均匀;钼靶材溅射薄膜的择优均为(110)取向,靶材组织对溅射薄膜的取向影响不大;靶材组织的晶粒均匀细小,界所占面积率越大,靶材减薄越均匀,靶材利用率越高.

关键词: 钼靶材 , 溅射薄膜 , 形貌 , 方阻

TMCP生产低碳贝氏体钢中微合金化元素的作用机理研究

秉军 , , 刘伟健 , 张逖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3.03.016

采用金相、透射电镜(SEM)、能谱仪(EDX)等分析手段研究了TMCP工艺生产的微合金化高强钢Q690钢的组织、第二相析出物,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强化机理.发现钢板表面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少量粒状贝氏体以及针状铁素体,心部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和多边形铁素体构成;第二相析出物主要是铌钛的碳氮化物,尺寸在20 nm左右,弥散分布在基体上,多呈方形或类方形;硼主要以酸溶硼的形式存在,明显提高了钢的淬透性.Q690钢的强化机制主要是贝氏体相变强化、细强化和第二相析出强化,而这都与钢中微合金化元素的作用有关.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 TMCP工艺 , 微合金元素 , 析出相 , 强化机理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245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