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50)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紫外可见光谱法测量光刻胶的膜厚

, 刘力宇 , 张浩康 , 樊路嘉 , 张鲁川 , 杨勇 , 黄瑞坤 , 周昕杰 , 李栋良 , 张平

液晶与显示 doi:10.3969/j.issn.1007-2780.2007.04.009

在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光刻是极为重要的制造工艺过程之一.将厚的独立的负胶膜或者将光刻胶涂敷在二氧化硅衬底上以后,可以测量其膜厚,因为光刻胶膜厚决定其光刻工艺的工艺条件.能够快速地测量光刻胶的膜厚,是液晶显示器制造过程的先决性工作的一部分.文章提出了测量上述光刻胶膜厚的新方法,即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中的Beer-Lambert定律来确定膜厚.在我们的研究中,采用acrylic负胶作为基质(resin),它分别具有50 μm和100μm的膜厚.在350 nm时,50 μm的薄膜的最大吸收为0.728,而100μm的最大吸收为1.468 5.而在正胶的研究中,采用novolac作为基质(resin).它的膜厚通常是1~5 μm.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膜厚的实验中,当重氮荼醌的吸收波长为403.8 nm时,5.93μm厚的薄膜的最大吸收为1.757 4,其膜厚是由扫描电镜测得的.而另一个正胶薄膜在403.8 nm的最大吸收为0.982 3,其薄膜厚度计算得到为3.31 μm.利用这些数据,我们得到了这两种光刻胶薄膜的紫外可见吸收光强与其膜厚关系的两个校准曲线.

关键词: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Beer-Lambert's Law , 光刻胶薄膜厚度 , 吸收

基于不同稀土荧光基质的磁性荧光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吴拓 , 潘桦滟 , 罗东 , 陈如标 , 张宏 , 沈晔 , 李旸晖 ,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增刊(Ⅰ).014

近年来,磁性纳米粒子和镧系稀土荧光材料因其独特的荧光性能和磁学性能而引起广大研究者的兴趣。然而,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单一功能的材料已经不能满足实验研究的需求。因此,兼具磁性荧光双功能的复合材料备受关注。综述了不同稀土荧光基质的磁性荧光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总结了以 Fe3 O4纳米粒子为磁性核,镧系稀土离子掺杂化合物为荧光壳的磁性荧光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复合方式以及性能特点等。通过对磁性荧光双功能材料的研究,对于促进生物,医学等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磁性 , 荧光性 , 纳米复合材料 , 稀土掺杂纳米粒子

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 SrMgAl10O17∶ Eu2+、Mn2+高效蓝绿荧光粉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张宏 , , 李旸晖 , 焦峰 , 梁培 , 沈常宇 , 沈晔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51.70.14

采用溶胶凝胶‐燃烧法制备了SrMgAl10 O17∶Eu2+,Mn2+(SAM ∶Eu2+、Mn2+)高效蓝绿双峰荧光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PL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和 EDX 能谱分析仪(EDS )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Eu2+、Mn2+共掺杂的SAM 荧光粉颗粒长度约为1μm,产物结晶度高,形貌规则,且均匀性好。随着M n2+的掺入,发射光谱出现了双峰,分别为465 n m的蓝光和515 n m的绿光。当M n2+掺杂浓度达到11%时,对应515 n m 的绿光发射光谱峰值达到最大值, E u2+→M n2+间的能量传递也达到饱和。与传统燃烧法相比,溶胶凝胶‐燃烧法提高了荧光粉的猝灭浓度,且增强了荧光强度。还以Dex ter能量传递理论为依据,通过能量转移效率和临界距离的计算,对体系中存在的能量传递机制进行了讨论。此外,与单独掺杂Eu2+的SAM 相比,Eu2+、Mn2+共掺的SAM 荧光粉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溶胶凝胶-燃烧法 , SrMgAl10 O17 , 能量传递 , 热稳定性

YVO4:Eu3+@YPO4纳米核壳结构荧光粉的水热合成及表征

吴珂 , , 徐国堂 , 邹世碧 , 黄杰 , 顾培夫 , 梁培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11476

为了提高传统YVO4:Eu3+荧光粉的发光效率及稳定性, 采用水热法制备合成了YVO4:Eu3+@YPO4纳米核壳结构荧光粉, 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仪(PL)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 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 由水热法合成的YVO4:Eu3+@YPO4荧光粉包含YVO4:Eu3+核心和YPO4壳层两种结构, 荧光粉粒径为10~30 nm, 壳厚为5~10 nm, 形态规则、粒径均匀、结晶度高; 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 YVO4:Eu3+@YPO4荧光粉比单纯YVO4:Eu3+荧光粉的发光效率高出66.75%, 且具有较高的色纯度. 结合第一性原理方法, 对YVO4和YPO4晶体的能带结构进行理论计算, 定性说明了电子跃迁和发光的关系.

关键词: 荧光粉; 纳米核壳结构; 水热合成

YVO4:Eu3+@YPO4纳米核壳结构荧光粉的水热合成及表征

吴珂 , , 徐国堂 , 邹世碧 , 黄杰 , 顾培夫 , 梁培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724/SP.J.1077.2012.11476

为了提高传统YVO4∶Eu3+荧光粉的发光效率及稳定性,采用水热法制备合成了YVO4∶Eu3+@YPO4纳米核壳结构荧光粉,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荧光光谱仪(PL)等测试手段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XRD和TEM测试结果表明:由水热法合成的YVO4∶Eu3+@YPO4荧光粉包含YVO4∶Eu3+核心和YPO4壳层两种结构,荧光粉粒径为10~30nm,壳厚为5~10nm,形态规则、粒径均匀、结晶度高;荧光光谱测试结果表明:YVO4∶Eu3+@YPO4荧光粉比单纯YVO4∶Eu3+荧光粉的发光效率高出66.75%,且具有较高的色纯度.结合第一性原理方法,对YVO4和YPO4晶体的能带结构进行理论计算,定性说明了电子跃迁和发光的关系.

关键词: 荧光粉 , 纳米核壳结构 , 水热合成

沿[111]方向择优生长Pt/Ti电极制备及析氯电催化活性

朱玉婵 , 袁敏 , 张欢 , , 全姗姗 , 柴波 , 任占冬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15541/jim20150492

针对目前低浓度氯化钠电解过程中存在的氧化物尺寸稳定阳极(DSA)使用寿命短以及Pt电极使用量高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磁控溅射法制备了具有沿[111]方向择优生长的Pt/Ti电极.SEM结果显示,磁控Pt表面平整,分散均匀,粒度大小为10 nm;通过XPS表征,未见到基体Ti的特征峰,说明其表面覆盖度好.电化学循环伏安曲线(CV)显示,磁控Pt的电化学面积最小,仅为1.08cm2,接近电极表观面积;磁控Pt氧区吸附电量和氢区吸附电量的比仅为0.83,说明其对氧吸附能力较差,不利于发生析氧反应.在单位电化学面积上,当电极电势为1.6 V时,磁控Pt的析氯电流达到0.085 A/cm2,分别是电沉积Pt和热分解Pt的3.27和49.0倍,说明磁控Pt单位活性位点上具有很高的析氯反应活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表明磁控Pt电极析氯反应的Tafel斜率为44.3 mV/dec,其析氯反应机理符合Volmer-Heyrovsky机理,速控步骤为电化学复合脱附步骤.

关键词: 氯析出 , Pt/Ti , 磁控溅射 , 形貌 , 机理

Rick Reagan就任思化学总裁

材料保护

美国康涅逖格州西汉文-伦敦确信集团下属的确信高性能材料(CPM,Cookson Performance Materiais)于2012年8月宣布任命RickReagan为思化学有限公司总裁。Reagan先生将领导思化学高性能专业化学品全球机构在40多个国家运作,包括战略部署于全球各地的10个生产基地及9个技术中心。

关键词: 化学品 , 总裁 , 高性能材料 , 技术中心 , 生产基地

纳米银/环氧树脂复合物的电阻和击穿特性研究

, 徐曼 , 孙颖 , 鲁宁 , 曹晓珑

绝缘材料 doi:10.3969/j.issn.1009-9239.2006.04.011

用辐照法制备了纳米银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电阻和击穿场强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研究材料的击穿性能时引入了 Weibull统计的方法,能得出材料内部的更多信息,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所在.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纳米银含量时,这种复合材料表现出高于其基体的电阻率和击穿场强.作者利用纳米金属粒子在绝缘体中的库伦阻塞效应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纳米复合物 , 纳米银 , 环氧树脂 , 库伦阻塞效应 , 电阻特性 , 交流击穿场强 , 威布尔分布

不同制备方法对BiOCl材料的形貌、结构与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

李静 , 夏志国 , , 陈袭朝 , 杨欢欢

中国稀土学报

对比采用溶剂热合成、传统固相合成与溶胶-凝胶合成技术,制备了四方相BiOC1和Nd3+掺杂BiOCl光催化材料.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研究了不同合成方法所制备BiOCl材料的相结构、形貌和紫外-可见光吸收性能;并以甲基橙溶液为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方法所制备的BiOCl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溶剂热合成的BiOCl是由纳米片组装成粒径小于1μm微球,紫外-可见吸收边为335 nm;固相合成所得BiOCl结晶度较高,其片状颗粒粒径约为6μm,紫外-可见吸收边为430n m;溶胶-凝胶合成法制得BiOCl片状颗粒粒径约为3~4 μm,紫外-可见吸收边为430 nm.进一步地对比研究了稀土离子Nd3+掺杂前后BiOCl样品的结构、紫外-可见光吸收特性,可以发现,Nd3+掺杂后样品的相结构及形貌均无变化,但吸收边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红移,以溶胶-凝胶法制得的样品效果最为明显,并具有最优的光催化性能.

关键词: BiOCl , 光催化材料 , 制备方法 , 稀土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