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767)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2-苯基异喹啉及其衍生物铂(Ⅱ)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

李慧 , 袁伟 , 王兴东 , 陈博 , , 谢志元 , 王利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2.00483

合成了7种2-苯基异喹啉及其衍生物Pt(Ⅱ)配合物.采用1H/13C NMR、TCA、X射线单晶衍射、CV、UV-Vis和PL等测试方法对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些Pt(Ⅱ)配合物均为平面四方配位构型.室温下,所有配合物在二氯甲烷(DCM)溶液中均发射红光,其中配合物(CzPPiQ) Pt( acac)和(CzPPiQ) Pt(dpm)为标准的红光发射,其发射源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407、444和463 nm)和配体中心(LC)(353、363和376 nm)的混合激发态.配合物在DCM溶液中的光量子产率为0.02~0.06,寿命为1.78~3.33μs.大位阻外围取代基的引入有效抑制了分子间相互作用.

关键词: Pt(Ⅱ)配合物 , 苯基异喹啉 , 红光 , 平面构型 , 分子间相互作用

[Flu(Me)2CCp]2Yb(μ-Br)2Li(THF)2·THF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张发亮 , 贾恒庆 , 胡宁海 ,

中国稀土学报

为考察取代环戊二烯基或桥联环戊二烯基有机稀土化合物的性质,研究了碳桥联芴基环戊二烯基配体与卤化稀土的反应,其中,[2-(9-芴基)异丙基]环戊二烯基锂[Flu(Me)2CCpLi]与三溴化镱(YbBr3)在四氢呋喃(THF)中反应,分离得到了标题配合物[Flu(Me)2CCp]2Yb(μ-Br)2Li(THF)2·THF.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为:a=1.4676(3) nm,b=1.2618(4) nm,c=2.9736(9) nm,β=98.172(18)°,Z=4,V=5.451(2) nm3,Mr=1098.84,Dc=1.339 mg·m-3,R=0.0695,wR=0.1721.中心Yb原子分别与两个环戊二烯基和两个溴原子成键,形成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Yb-Br1和Yb-Br2键长分别为0.2765(1)和 0.2738(1) nm,两个环戊二烯基平面的夹角为125.7°,中心Yb原子与两个环戊二烯基环中心的平均距离分别为0.232和0.231 nm.

关键词: , 环戊二烯 , 晶体结构 , 稀土

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陈学刚 , , , 王利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05.001

设计合成了以对乙烯基苯撑齐聚体为桥的双2,2′:6′,2″-三联吡啶配体,经过分步配位,得到双核三联吡啶钌(Ⅱ)配合物. 光谱研究表明,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存在强的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转移(MLCT)吸收峰. 常温下由于其激发态寿命太短而无荧光发射,而在低温(77 K)下,则表现出红光发射(639~641 nm). 双核配合物中基于中心离子钌的可逆的氧化电位在+1.25 eV左右,基于三联吡啶单元的第一还原电位位于-1.15 eV左右,第二还原电位则位于-1.38 eV左右.

关键词: 三联吡啶 , 双核钌(Ⅱ)配合物 , 光谱法 , 电化学性质

菲咯啉铜(Ⅰ)配合物的红光有机电致磷光器件

张其胜 , 周全国 , , 马东阁 , 王利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6.05.023

考察了红光Cu(Ⅰ)配合物(BF4)(dbp:2,9-二叔丁基-1,10-菲咯啉;dmp:2,9-二甲基-1,10-菲咯啉)的光致发光(PL)和电致发光(EL)性能. 将质量分数为20%的配合物掺杂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薄膜中,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在617 nm,PL效率约为5%,磷光寿命为1.7 μs. 将质量分数为10%的配合物搀杂于聚乙烯基咔唑(PVK)主体材料中,制备的多层器件的光谱同配合物在PMMA薄膜中光致发光光谱基本一致,能达到631 cd/m2的最大亮度和0.9 cd/A的最大电流效率. 器件在高电流密度下的三重态-三重态淬灭不严重,这与该Cu(Ⅰ)配合物的磷光寿命较短有关.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 磷光 , 铜(Ⅰ)配合物 , 红光

高荧光量子效率三亚吡嗪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能

高保 , 王明 , , 王利 , 景遐斌 , 王佛松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4.001

通过邻苯二胺衍生物和八水合环己六酮反应,设计合成了一系列三亚吡嗪稠环化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测试技术考察了芳香取代基对这类分子的光谱性质和能带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芴和甲氧基苯芳香基团的引入使三亚吡嗪化合物的接收电子能力显著提高,LUMO能级从化合物1 a的-3.50 eV降低到化合物1 b的-3.68 eV和化合物1 c的-3.66eV,并伴随着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显著红移,最大吸收和发射峰从化合物1 a的413和432 nm红移到化合物1 b的460和543 nm以及化合物1 c的479和552 nm.同时,大尺寸芳香取代基的引入有效抑制了由于分子聚集而引起的荧光淬灭,使三亚吡嗪化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从化合物1 a的0.23提高到化合物1 b的0.81和化合物1 c的0.87.

关键词: 三亚吡嗪 , 荧光量子效率 , 能带结构 , 合成

蓝光萘酰亚胺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曹建新 , , 谢志元 , 王利 , 景遐斌 , 王佛松

应用化学 doi:10.3969/j.issn.1000-0518.2007.08.001

通过在4位引入不同芳香基团,采用Suzuki和Stille偶联反应,设计与合成了一系列新型1,8-萘酰亚胺类荧光染料,并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荧光发射和电化学行为等光物理性质.这些化合物在甲苯中均发射蓝色荧光,最大吸收和荧光发射峰分别在357~378和423~451 nm之间,且随着芳香基团供电性增强,吸收和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芳香基团的结构对化合物的发光效率影响很大,其中,取代基为甲氧基苯的化合物具有最高的荧光量子效率,可达0.98,而取代基为噻吩的化合物荧光量子效率最低,只有0.17.电化学循环伏安研究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合力,不同芳香基团的引入只影响化合物的被占分子轨道(HOMO)能级,而对化合物的最低空分子轨道(LUMO)能级没有影响,即LUMO能级由1,8-萘酰亚胺单元决定.

关键词: 有机发光二极管 , 萘酰亚胺 , 合成 , 荧光量子效率

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啶铜( Ⅰ )配合物的结构及发光性质

孙伟 , 张其胜 , , 谢志元 , 卢灿忠 , 王利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0.00128

合成了3个2-[(二苯基膦基)甲基]吡啶(L)铜(Ⅰ)配合物:Cu(L)2(BF4)(a)、Cu(L)(PPh3)2-(BF4)(b)和Cu(L)(POP)(BF4)(c)(POP为双[(2-二苯膦基)苯基]醚),其组成和结构分别经1H NMR、31P NMR、元素分析及晶体结构分析确证. 分子中,中心铜(Ⅰ)离子均为扭曲的四面体配位构型. 在除气的二氯甲烷溶液中,配合物均出现261~274 nm强π-π*吸收,未见明显的Cu→L电荷转移(MLCT)跃迁吸收. 配合物的薄膜样品发射蓝绿光,最大发射峰分别在515、476和481 nm处,光致发光效率分别为16.0%、12.9%和7.0%. 以聚乙烯咔唑(PVK)与配合物b为发光层的多层电致发光器件,当电流密度为1.0×10-3 A/cm2时,电致发光的电流效率为0.36 cd/A,最大亮度为217 cd/m2.

关键词: 有机电致发光 , 磷光 , 铜(Ⅰ)配合物 , N^P配体

聚芴主链含D-A型萘并噻二唑和苯并硒二唑衍生物的红光高分子发光材料

陈磊 , , 谢志元 , 王利

应用化学 doi:10.3724/SP.J.1095.2011.00026

设计合成了新型的含萘并噻二唑(NT)或苯并硒二唑(BS)电子受体单元的D-A型红光掺杂剂,将它们引入到聚芴(PFO)的主链,调节掺杂剂含量,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掺杂剂/主体”特性的红光高分子材料含萘并噻二唑衍生物的聚芴(PFR-xNT)和含苯并硒二唑衍生物的取芴(PFR-xBS).这些红光高分子的吸收光谱主要表现为聚芴主体的吸收,荧光光谱既有主体聚芴的蓝光峰,也有掺杂剂的红光峰,并且红光峰的相对强度随着掺杂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与光致发光光谱不同,这些高分子的电致发光光谱主要表现为掺杂剂的红光发射,并在掺杂的摩尔分数达到1%时实现了主体聚芴向红光掺杂剂的完全能量转移.其中PFR-10NT和PFR-10BS的单层器件(ITO/PEDOT:PSS/Polymer/Ca/A1)(PEDOT:聚3,4-乙烯二氧噻吩;PSS:聚苯乙烯磺酸)分别实现了电流效率1.61 cd/A,最大发射波长632 nm,CIE色坐标(0.63,0.35)以及电流效率1.10 cd/A,最大发射波长620 nm,CIE色坐标(0.63,0.36)的高效红光发射.

关键词: 电致发光 , 红光高分子 , "掺杂剂/主体" , 聚芴 , 萘并噻二唑 , 苯并硒二唑

二噻吩并[2,3-b∶2',3'-d]噻吩钯(Ⅱ)配合物引发AB型芴单体聚合

孙会靓 , 杨一可 , 李晓 , 王华 , 战宏梅 ,

应用化学 doi:10.11944/j.issn.1000-0518.2017.02.160146

5-溴-2-三甲硅基-二噻吩并[2,3-b∶2',3'-d]噻吩(bt-DTT-Br)与双(三环己基)膦钯(0)进行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相应的芳基钯(Ⅱ)配合物,X光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中心金属离子为平面四方构型,膦配体处于反式位置.该配合物在加热时可以引发AB型芴单体聚合,得到一个端基为bt-DTr的聚芴共轭聚合物.相似端基结构的聚芴可以由bt-DTT-Br与不同膦配体钯(0)配合物原位生成的芳基钯配合物引发AB型芴单体聚合制备.辅助配体为三(邻甲基苯基)膦或三叔丁基膦时,配合物引发的AB型芴单体聚合室温下即可进行,并给出单一且端基结构明确的聚芴.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分析证实,聚合物的一个端基是来自芳基钯配合物中的bt-DTT,另一端基为Br/H原子或封端基团.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表明,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随单体与催化剂的投料比增加呈线性增长,聚合反应遵循催化剂转移聚合机理.

关键词: 芳基钯配合物 , 聚芴 , 催化剂转移聚合 , 二噻吩并[2,3-b∶2',3'-d]噻吩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77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