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21)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聚合物共混制备纳米和多孔碳纤维及性能研究

谢天时 , 端小平 , 李光

材料导报

聚丙烯腈(PAN)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膜的结构和尺寸可由两组分比例和分子量调整.以PAN为碳前驱体,PMMA为热分解聚合物,并控制m(PAN)/m(PMMA)为30/70和70/30,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PAN/PMMA共混纤维.以m(PAN)/m(PMMA)为30/70和70/30的共混纤维为原丝经碳化后获得了纳米碳纤维(CNFs)和多孔碳纤维(PCFs).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所得CNFs和PCFs的形貌,发现单根CNFs的直径为50~150nm,RCFs中孔的直径为0.1~1μm.由CNFs和PCFs的拉曼光谱分析了不同碳化温度对CNFs和PCFs石墨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碳化温度升高,石墨化程度也增加,同时电导率也随之提高.

关键词: 聚丙烯腈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共混纺丝 , 纳米碳纤维 , 多孔碳纤维

武汉上空潮汐波活动的全天时钠激光雷达研究

卢洪辉 , 杨国韬 , 王继红 , 程学武 , 龚顺生 , 李发泉 , 杨勇 , 刘正宽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3.01.004

通过武汉物理与数学所的白天钠激光雷达,对武汉(30°30′N,114°E)上空的钠层昼夜变化特性及潮汐波活动进行了观测.在一次持续时间超过两天的观测中,钠层表现出了很强的日周期变化特性,钠层的柱密度、层宽度、质心高度都呈现出24 h的变化周期.各个高度上的钠层密度变化也呈现出清晰的24 h下行波的相位传播现象.这些结果都可以归因于一个显著的日潮汐波扰动.从观测数据中提取出来的潮汐相位与GSWM00模式符合得很好.在其它的三个短时间白天观测中我们也观察到了显著的钠层日周期变化,而平均钠层日变化呈现出了显著的日潮汐波传播结构.这个结果与已有的报道很符合,即日潮汐波是武汉上空主要的潮汐波.

关键词: 激光雷达 , 白天观测 , 钠层日变化 , 潮汐波

枝孢霉菌对A3钢腐蚀的影响

李松梅 , 王彦卿 , 刘建华 , 梁馨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08.07.014

采用开路电位测试、电化学交流阻抗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枝孢霉菌对A3钢腐蚀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的结果表明,枝孢霉菌的存在影响了 A3钢的电化学行为.在浸泡的0至7天内无菌体系和枝孢霉菌体系的开路电位均先正移后负移,浸泡的第2天和7天时A3钢在有菌体系中的开路电位与相同浸泡天数的无菌体系相比较负,金属表面表现出比无菌体系较高的电化学活性,15天时无菌体系的开路电位基本趋于稳定而枝孢霉菌体系中的开路电位则正移25mV左右.交流阻抗测试结果在浸泡的第2,7天与开路电位结果相符,A3钢在枝孢霉菌体系中15天时的阻抗值明显小于无菌体系.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5天浸泡试验结束后,无菌体系中A3钢表面发生了龟裂,枝孢霉菌体系中试片表面发生了严重的点蚀坑,枝孢霉菌的存在改变了A3钢的腐蚀形貌,加剧了A3钢的腐蚀.

关键词: 微生物腐蚀 , 枝孢霉菌 , 交流阻抗

太阳光导管顶部采光性能的实验研究

汪会勇 , 鹿院卫 , 马重芳 , 王伟

工程热物理学报

为了分析光导管顶部采光能否满足建筑物一般作业要求,通过实验方法,分别测试了北京夏季两个典型天气条件下的光导管顶部采光性能,结果表明,晴天时,室内最大平均照度值为314.188 lx,最小值为54.996 lx;阴天时,室内最大平均照度值为138.596 lx,最小值为29.28 lx.根据<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 133-90关于办公楼建筑、办公室、会议室照度要求规定,采用光导管顶部采光能够满足一般作业要求.因此,太阳光光导管顶部采光可以作为建筑物辅助照明装置,实现建筑物白天部分或全部替代人工光源,降低建筑物照明能耗.

关键词: 自然采光 , 光导管 , 照度

Q235钢在采出液中表面产物膜的结构及其对腐蚀的影响

郭凯伟 , 周永璋 , 杨春艳 , 陈东升 , 魏无际

腐蚀与防护

对Q235钢在模拟某油田采出液中形成的表面产物膜,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其表面形貌,通过X射线(XRD)和能谱分析产物膜的组成,用失重法测定并研究表面垢的生长对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Q235钢在50℃的试验溶液中形成的表面产物膜有三层结构,外层FeCO3晶体较疏松,内层FeCO3晶体较紧密,中间层介于二者之间,表面膜的主要成分为铁的碳酸盐。试验前3天腐蚀速率最大为0.1531mm/a,随着第一层膜的形成以后腐蚀速率开始下降,24天时形成沉积膜腐蚀速率降到最低为0.0259mm/a,腐蚀至34天时,由于形成的第三层膜比较松散,腐蚀速率开始回升,34天后腐蚀速率基本稳定。

关键词: 表面膜 , , 表面形貌 , 腐蚀速率

同材料三电极体系研究接地网材料土壤腐蚀

查方林 , 冯兵 , 徐松

腐蚀与防护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以同材料三电极为测试体系研究了Q235钢、紫铜和热镀锌钢在土壤中的腐蚀行为,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腐蚀产物形貌,并比较了紫铜和热镀锌钢的耐蚀性.结果表明,Q235钢发生了较严重的腐蚀,腐蚀产物层疏松,腐蚀介质在产物层中浓缩,造成了Q235钢的点蚀;紫铜表面生成了致密的灰褐色钝化膜,膜层电阻随时间上升,在第9天时最高,之后维持稳定;热镀锌钢表面生成了淡黄色的疏松覆盖层,镀层电阻随时间先升后降,在第5天时最大,镀层具有一定的自修复功能.紫铜耐蚀强于热镀锌钢.

关键词: 土壤腐蚀 , 紫铜 , 热镀锌钢 , EIS , 膜层电阻

B/S架构激光雷达数据采集及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张志勇 , 毛建东 , 孙颖

连铸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16.05.013

为实现对大气气溶胶时空变化信息的全天时实时监测,设计了一种B/S架构的Mie散射大气激光雷达数据采集及远程监控系统.利用ARM-Linux平台搭建的嵌入式系统实现了对大气回波信号的实时采集.用Fernald方法即时处理回波信号,实时显示消光系数曲线与时间高度回波强度显示图(THI).提出的设计基于B/S架构的远程监控系统,具有监控平台无关和监控地点无关等特性,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Mie散射大气激光雷达全天时连续探测得到的大气气溶胶时空变化信息.实验表明所设计系统能实时显示消光系数曲线与THI图,具有良好的远程控制能力.

关键词: 遥感 , 气溶胶 , Mie散射激光雷达 , ARM-Linux嵌入式系统

投菌强化序批式反应器(SBR)脱氮除磷效果及微生物种属分析

陈晶 , 周新程 , 陈萍 , 邓文 , 张文艺

环境化学 doi:10.7524/j.issn.0254-6108.2016.10.2016021502

为揭示投加具有反硝化聚磷能力的恶臭假单胞菌(B8)强化序批式反应器(SBR)除污特性和微生物种属,将B8菌液和干粉菌剂分别引入SBR,构成液态型DNPAOs-SBR污水处理系统A和干粉型DNPAOs-SBR污水处理系统B,以不接菌的SBR污水处理系统C为对照,分别考察了在厌氧-缺氧条件下运行的各反应器除污效果.结果表明,各SBR(A、B、C)对COD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第49-77天时A系统、B系统和C系统NO-3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1.62%、68.58%和26.72%;第62-77天时A系统、B系统和C系统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66%、55.45%和46.61%;投菌强化系统在缺氧段对TP降解过程符合一阶指数衰减动力学模式,在第71天时,A号吸磷动力学系数Kp为1.2584,B号吸磷动力学系数Kp为2.0379;对SBR内活性污泥菌种16S rDNA测序及GenBank BLAST,A系统和B系统中占优势菌种依次是溶血不动杆菌、恶臭假单胞菌和粪产碱菌,而未投菌C系统占优势菌类依次是溶血不动杆菌、粪产碱菌和产碱假单胞菌,表明投加的B8菌在液态型DNPAOs-SBR污水处理系统和干粉型DNPAOs-SBR污水处理系统内得到生长富集,从而成为优势菌群.

关键词: 反硝化聚磷菌 , 序批式反应器 , DNA提取 , 菌种鉴定 , 系统发育

盐雾老化对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性能的影响

卢敏 , 唐先贺 , 冯学斌 , 杨金水 , 刘魁 , 雷志敏

玻璃钢/复合材料 doi:10.3969/j.issn.1003-0999.2012.01.009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简称DSC)、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FTIR)、静态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风电叶片用环氧树脂浇铸体老化前后的性能进行分析,通过对比盐雾老化前后树脂浇铸体的玻璃化转变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简称Tg)和力学性能,研究了环氧树脂浇铸体的老化机理.结果表明,树脂浇铸体的Tg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老化20天时Tg由未老化前的55℃升高到62℃,20天后开始下降,到50天时下降为51℃,比未老化的下降了4℃.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树脂浇铸体力学强度和模量均呈下降趋势,50天盐雾老化后树脂浇铸体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下降了13%和12%,而弹性模量和弯曲模量分别下降了16%和9%.

关键词: 环氧树脂 , 盐雾老化 , 力学性能 , 玻璃化转变温度

不同表面特征的多孔钛与皮下软组织间生物力学性质的研究

吴尧 , 李虎 , 邓春林 , 杨帮成 , 张兴栋

无机材料学报 doi:10.3321/j.issn:1000-324X.2005.01.017

为解决经皮器械长期生物密封问题,选择具有三维支架结构和合适的表面微孔多孔钛作为其皮下固定材料,表面预沉积一层类骨磷灰石,空白样品作为对照,皮下植入兔子的背部.术后40天和70天对样品与周围软组织间的结合强度进行测定,并对断口处组织与材料间的结合形貌和区域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表面特征的材料与组织的结合强度都不断增大;表面具有类骨磷灰石层的样品无论是结合强度还是结合形态都优于空白样品,涂层样品40天时与组织的结合强度几乎与对照样品70天时与组织的结合强度相当.说明类骨磷灰石层在体内有利于较早形成活跃的细胞材料表面,有助于皮下结缔组织的长入以及与材料表面的牢固结合.

关键词: 多孔钛 , 类骨磷灰石 , 拉脱强度 , 皮下固定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下一页
  • 末页
  • 共3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