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8)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耐热性研究

, 马文石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0.08.002

以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偶联剂KH-570)为"桥梁",用溶液聚合法分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FT-IR、1H-NMR鉴定了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的分子结构.所得树脂的Mw= 43 748,多分散系数为2.32.虽然丙烯酸酯改性的有机硅树脂比有机硅树脂在800 ℃时的质量保持率有所降低,但起始分解温度均有所提高.当丙烯酸甲酯质量分数为20%和40%时,丙烯酸酯改性的有机硅树脂起始分解温度分别比有机硅树脂提高了13 ℃和55 ℃.

关键词: 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 溶液聚合 , 丙烯酸酯有机硅共聚物 , 耐热性

纳米功能化石墨烯/室温硫化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马文石 ,

复合材料学报

用KH-550对氧化石墨进行改性,再对其进行还原,获得功能化石墨烯(FG),未经干燥的FG经超声处理后可以稳定分散在质量比9∶1的丙酮/水混合液中;在高速搅拌和超声分散条件下,将FG分散液分散到室温硫化(RTV)硅橡胶中,固化后得到纳米FG(nano-FG)/RTV硅橡胶复合材料。采用FTIR、TEM、SEM、XRD和DSC分析了FG及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KH-550连接到石墨烯片层表面上,使其片层起皱、折叠,部分发生了剥离,层间距增大到3.46A°;FG经过超声处理后剥离成透明至半透明的片层;nano-FG/RTV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断面结构为褶皱结构,不同于纯硅橡胶,也未出现微观相分离;与硅橡胶相比,复合材料的Tg、Tm和结晶度均有所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ano-FG对RTV硅橡胶具有明显的补强效果,当nano-FG质量分数为0.5%时,nano-FG/RTV硅橡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比纯RTV硅橡胶提高了一倍多,达到了0.43 MPa;断裂伸长率也提高了52%,达到了265%。

关键词: 氧化石墨 , 纳米功能化石墨烯 , 室温硫化硅橡胶 , 复合材料 , 补强

甲氧基聚氧化乙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硅片表面的蛋白质吸附行为

孙海燕 , 马文石 ,

功能材料

以甲氧基聚氧化乙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对硅片表面进行改性,使其表面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能.用考马斯亮蓝法考察了硅片在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蛋白质初始溶液浓度下,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硅片表面的吸附行为.研究发现,蛋白质吸附是一个动态过程,符合Langmuir理论吸附模型,浸泡120min后,吸附和解吸附达到动态平衡.当蛋白质初始溶液浓度达到0.04mg/mL后,硅片表面蛋白质吸附量达到最大值,不再随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子量为Mn=442和882的硅烷改性硅片表面蛋白质最大吸附量分别是90.41和85.76μg/cm2.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表明,未改性的硅片表面吸附蛋白质较多,蛋白质层厚度最高达到24.81nm;改性后的硅片表面具有较好的抗蛋白质吸附性能,吸附蛋白质较少,M,=442和882的硅烷改性硅片表面蛋白质层最大厚度分别为19.20和16.2nm.

关键词: 甲氧基聚氧化乙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 表面改性 , 考马斯亮蓝法 , 蛋白质吸附

双利铁矿2号露天采场扩后西半边坡稳定性分析

黄堃 , 张飞 , 刘永利 , 马跃 , 安振华

黄金 doi:10.11792/hj20141110

保持边坡稳定是露天矿生产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为确定双利铁矿2号露天采场扩后的最终边坡角,通过运用FLAC3D软件建模分析边坡的应力分布、位移移动趋势、弹塑性区分布以及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从而确定合理的边坡角,并为后期边坡的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露天开采 , 边坡稳定性 , 强度折减法 , FLAC3D

削壁充填采矿法采场内压的处理方法

王海洋 , , 郭永民

黄金 doi:10.3969/j.issn.1001-1277.2009.09.007

削壁充填采矿法采场内经常出会现不利于安全生产的各种形式的压.通过矿山生产实践,介绍总结了削壁充填采矿法采场出现压的几种处理方法.矿山应用实践表明,以矿山现场地质条件和压发展之趋势为根据,选择合理的压处理方法,可以达到采场作业安全、最大限度回收矿石的目的.

关键词: 削壁充填采矿法 , , 爆破摘除 , 锚杆锁固 , 超前充填

开采工艺在毕力赫金矿区开采设计中的应用

潘晓光 , 王芳 , 李冲

黄金 doi:10.11792/hj20130510

开采是加陡露天矿剥岩工作所采用的工艺方法、技术措施和采剥程序的总称.鉴于毕力赫金矿区Ⅱ号矿带开采基建及初期岩石剥离量偏大,基建投资及前期生产成本较高,结合Ⅱ号矿带矿体赋存特点及地形条件,设计采用了陡开采工艺.分析了陡开采的合理性,介绍了陡开采工艺参数及实施要点.工程实践表明,毕力赫金矿区陡开采,加快了露天采场台阶下降速度,减少了基建初期剥岩量,为及早见矿,保证苏尼特矿业公司即时经济和总体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开采 , 组合台阶 , 工作坡角 , 剥采比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