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17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下贝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

方鸿生 , 冯春 , , 秀华 , 张弛 , 白秉哲

金属学报

贝氏体碳化物是贝氏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目的是阐明下贝氏体碳化物的来源。为此,本文做了三件事:1. 做了三组实验,结果表明:下贝氏体碳化物是在贝氏体a/g界面的奥氏体一侧析出, 向奥氏体中生长,也在亚单元之间析出。在形态上,碳化物可跨越a/g或a/a界面;2.再做了另一组实验,说明在表观现象上是下贝氏体碳化物主要存在于铁素体内部,而实质上是析出自于a/g界面的奥氏体一侧。在整个相变过程中铁素体与碳化物的长大呈相互竞争机制,铁素体的长大速度远高于碳化物,二者长大的结果是铁素体将碳化物包围,导致碳化物似乎是由铁素体中析出的假象;3.对实验结果用热力学及台阶理论做了分析,在实验证据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下贝氏体碳化物的析出及长大模型。 以上工作,明确了下贝氏体碳化物是由富碳残余奥氏体中析出而不是由碳过饱和的铁素体中析出。其实质是确定新形成的贝氏体铁素体中是否过饱和碳,这直接涉及贝氏体相变机制的类型。

关键词: 下贝氏体 , carbides , precipitation ,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of Bainite

粒状贝氏体和粒状组织的形态与相变

方鸿生 , 白秉哲 , 秀华 , , 陈秀云 , 赵如发

金属学报

本文研究了低碳合金钢奥氏体在连续冷却或等温转变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形态和转变机理。结果表明在中温贝氏体区得到“粒状贝氏体”组织,在先共析转变区得到“粒状组织”。两者都有“铁素体基体+小岛”形貌。但前者有表面浮凸现象,铁素体呈长条状,与母相维持K-S关系,惯习面为{111}_γ,小岛也多星长条状平行排列。后者无表面浮凸,铁素体呈无规则形状,与母相无严格位向关系,小岛亦呈无规则排列。然而这两种组织都是由扩散型相变机制形成的。最后,提出了形成这两种组织的相变模型。

关键词:

影响MnSiB贝氏体耐磨铸钢力学性能的因素

黄进峰 , 方鸿生 , 余贵春 ,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成分、铸造工艺及空冷工艺对新型空冷贝氏体耐磨铸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能显著提高贝氏体铸钢的冲击韧性.与低硅贝氏体铸钢相比,在相同硬度的前提下,添加硅能使贝氏体铸钢的韧性提高1倍以上.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较高的硅含量能抑制贝氏体中碳化物的析出,即用高韧性的残余奥氏体代替脆性的渗碳体.研究还表明,钢中碳含量、铸造工艺及空冷工艺对贝氏体铸钢的强韧性影响极大.采用中低碳、高硅及适当的铸造工艺和空冷工艺可使贝氏体铸钢有优良的强韧性配合:HRC≥45,ak=30~50 J/cm2(10 mm×10 mm×55 mm,U型缺口).

关键词: 贝氏体钢 , 铸钢 , 冲击韧性 , 耐磨性

Cu-Zn-Al合金初生态贝氏体的台阶普遍性

李春明 , 方鸿生 , 王家军 ,

金属学报

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三种不同成分的Cu-Zn-Al合金在不同等温温度(250,300,350℃)下形成的贝氏体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三种合金在不同温度形成的贝氏体初生态的宽面及端面均存在三维形态的台阶,但无层错亚结构,表明台阶在Cu-Zn-Al合金贝氏体中是普遍存在的,贝氏体的生长属扩散控制的台阶长大机制.

关键词: Cu-Zn-Al合金 , bainite , ledge

下贝氏体铁素体宽面上的台阶结构

金强 , 方鸿生 , 曹建军 , , 陈秀云

金属学报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高碳钢下贝氏体铁素体与母相奥氏体界面结构,发现铁素体宽面上存在可移动的生长台阶、巨型台阶以及它们的三维形态;在下贝氏体铁素体宽面上还存在结构台阶,生长台阶也可以由结构台阶演变而来,为下贝氏体的台阶生长机制提供了实验证据。

关键词: 贝氏体铁素体 , mechanism , broad face , null

ZL104合金在铸态及热处理状态下耐蚀性的比较

王东辉 , 李建国 , , 白秉哲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2.05.013

对铸态及完全人工时效处理的ZL104合金在5%NaCl盐雾介质中的耐腐蚀性进行了研究. 采用扫描电镜(SEM), 能量散射谱(EDS)及红外光谱(IR)等手段对材料不同状态下的组织及表面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腐蚀初始阶段, 经细化和变质处理后的样品最先开始腐蚀, 而未经处理的样品最后开始腐蚀, 只经细化处理的样品居中. 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 上述样品的耐蚀性发生变化. 经44 h以上的连续腐蚀后, 上述样品的腐蚀速率趋于稳定. 此时, 未经细化和变质的样品具有最大的腐蚀深度和面积, 而经细化加变质处理的样品耐蚀性最佳. 红外分析表明腐蚀产物由含羟基的化合物组成.

关键词: ZL104合金 , 变质处理 , 盐雾腐蚀

硅对贝氏体铸钢高应力冲击磨损性能的影响

黄进峰 , 方鸿生 , 徐平光 ,

钢铁研究学报

研究了不同硅含量(0.7 %~2.4 %,质量分数,下 同)贝氏体铸钢的抗高应力磨损性能和失效机制。结果表明:高硅贝氏体铸钢的耐磨性能较 低硅钢显著提高,其磨损失重约是低硅贝氏体铸钢的1/2。这是因为硅使贝氏体铸钢在高应 力冲击磨损下表现出不同的失效机制。低硅(0.7 %)贝氏体铸钢由于韧性低、组织结构粗大 及树枝晶的微区成分偏析,故材料抵抗冲击的能力很低,常在表面还未形成强烈变形层(白 层)甚至变形层时,就在变形层和材料基体内产生裂纹并扩展,故低硅贝氏体铸钢的失效方 式为变形层和基体剥落机制。而硅含量为1.6 %~2.4 %的高硅贝氏体铸钢,因脆性的渗碳体 被韧性的残余奥氏体所代替,钢的韧性显著提高,失效方式表现为白层的剥落机制。

关键词: 贝氏体钢 , 铸钢 , 强韧性

Al-3B中间合金的加入量对亚共晶Al-Si合金晶粒细化的影响

王东辉 , 李建国 , , 白秉哲

稀有金属 doi:10.3969/j.issn.0258-7076.2001.06.003

研究了 Al-3B中间合金不同的加入量对亚共晶Al-Si合金晶粒尺寸的影响.该中间合金对所研究全部范围内的Al-Si合金都具有一定的细化效果,但在不同的含硅量下其细化能力并不相同.同时证实对未经细化处理的亚共晶Al-Si合金而言,在含硅量约3% (质量分数,下同) 时合金具有最小的晶粒尺寸.随着Al-3B中间合金加入量的提高,出现最小晶粒尺寸的合金成分向高硅方向移动,当加入量达到1%时,在含硅量为6%的Al-Si合金中出现最小的晶粒尺寸.

关键词: Al-3B中间合金 , 亚共晶Al-Si合金 , 晶粒细化

贝氏体和马氏体浮突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方鸿生 , 杨志刚 , 王家军 ,

金属学报

本文首次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Fe-C-Cr钢中贝氏体和马氏体浮突的形态,利用STM所独具的优异的纵向分辨率,发现贝氏体浮突实际上是贝氏体的亚片条、亚单元及超亚单元造成的表面浮突所组成的浮突群,完全不符合马氏体浮突的不变平面应变特征,说明了贝氏体相变不可能按切变机制进行.

关键词: 表面浮突 , bainite , martensite , STM.

稀土、钛变质对贝氏体铸钢成分偏析及强韧性的影响

黄进峰 , 方鸿生 , 徐平光 ,

材料热处理学报 doi:10.3969/j.issn.1009-6264.2000.01.006

研究了稀土、钛和稀土/钛复合变质对贝氏体铸钢成分偏析和强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稀土/钛复合变质剂能基本上消除碳和其它元素(Si、Cr)的枝晶偏析.复合变质后铸钢的硬度和冲击韧度同时提高.冲击韧度提高来源于晶粒细化、残余块状奥氏体较少、夹杂物改性等.硬度提高主要是由于成份偏析较小,使枝干碳和合金元素含量提高,从而使马氏体中的碳含量提高所致.

关键词: 贝氏体 , 铸钢 , 变质 , 偏析 , 强韧性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18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