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2)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非金属夹杂物对439M耐点蚀性能的影响

马国艳 , 海涛 , 郎宇平 , 荣凡 , 李国新

钢铁研究 doi:10.13228/j.b0yuan.issn1001-0963.20140369

利用电化学实验和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仪(EDS)分析研究了非金属夹杂物对钛、铌双稳定439M铁索体不锈钢耐点蚀性能的影响.动电位阳极极化实验结果表明,没有或者少夹杂物区域为工作电极的试样439M Part击穿电位为813mV,比整个区域为工作电极的试样439M-Whole的击穿电位高出了约600mV.SEM结合EDS分析显示:试样439M-Whole的点蚀坑呈不规则形貌,主要发生于(Ti,Ca,Al)2O3复合夹杂物上,这是钝化膜表面不均匀和点蚀坑内的自催化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试样439M-Part的点蚀坑则位于(Ti,Nb)(C,N)夹杂物周围.研究表明,夹杂物周围有铬的偏析并形成铬的化合物,其周围出现贫铬区,引发点蚀.

关键词: 非金属夹杂物 , 耐点蚀性能 , 铁素体不锈钢

热力学计算在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研究中的应用

郎宇平 , 海涛 , 翁宇庆 , 屈华鹏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3.05.004

采用Thermo-Calc软件,计算了碳、铬、锰、镍元素和压力因素对22Cr高氮奥氏体不锈钢氮溶解度、凝固过程中相转变以及析出相的影响,并对设计的新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及析出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铬元素主要增加液态钢的氮溶解度,增加0.1%(质量分数)的碳即能显著增大奥氏体不锈钢在高温凝固时的最小氮溶解度.锰元素既增加液态钢中的饱和氮溶解度,又增加凝固初期的最小氮溶解度.适当的锰含量能扩大并稳定奥氏体相区,避免“铁素体阱”的出现.少量的镍含量既增加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凝固时的最小氮溶解度,缩小高温δ铁素体存在的温度区间,也能使钢在室温下有完全的奥氏体组织.加压冶炼能有效促进氮溶解度.新型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析出相主要为Cr23C6,Cr2N.采用热力学计算工具可以对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冶炼、组织控制、热处理和热加工提供科学的指导.

关键词: Thermo Calc , 高氮奥氏体不锈钢 , 氮溶解度 , 合金设计

钛合金表面阴极微弧电沉积Al2O3-SiC复合涂层

海涛 , 易同斌 , 张隆平 , 李忠盛

材料导报

通过高温烧结法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起弧阻挡层,然后采用阴极微弧电沉积工艺在TC4钛合金表面制备了Al2O3-SiC复合陶瓷涂层,重点研究了复合陶瓷涂层的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并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观测了起弧阻挡层及复合陶瓷涂层的表面微观形貌及成分组成.结果表明,阴极微弧电沉积技术能够在钛合金表面制备出Al2O3-SiC复合涂层,且起弧阻挡层至关重要,为起弧必备条件,SiC在Al2O3基体中的分散性较好,涂层较厚且分布均匀.

关键词: 阴极微弧电沉积 , 钛合金 , SiC-Al2O3 , 复合涂层

439M铁素体不锈钢点蚀诱发机理

覃怀鹏 , 海涛 , 郎宇平 , 清明

钢铁 doi:10.13228/j.boyuan.issn0449-749x.20150033

439M铁素体不锈钢广泛应用于汽车排气系统消声器中,其主要失效形式是点蚀破坏。采用点腐蚀试验、去钝化起始pH值试验、微区电化学试验,并结合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观察分析了点腐蚀和夹杂物的形貌,研究了点蚀诱发时夹杂物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439M不锈钢的点蚀主要在复合氧化物夹杂处诱发,而TiN夹杂物未诱发点蚀;夹杂物诱发点蚀时,复合氧化物夹杂的CaO优先溶解。最后,建立了在氯离子环境下439M不锈钢中复合氧化物夹杂诱发点蚀的模型。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 点蚀 , 夹杂物

大面积智能电致变色玻璃的产业化现状及未来

陈怡 , 徐征 , 孙金礼 , 邓恒涛 , 海涛 , 赵谡玲

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3.17.001

主要关注现阶段世界范围内适用于建筑节能的大面积(>1.0m×1.0m)智能电致变色玻璃技术,对各种不同技术路线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当前欧美主要先进国家已经实现产业化的主流技术路线是:以无机过渡金属氧化物(主要是 WO 3)为电致变色材料,主要传导锂离子,以含锂无机化合物或有机聚合物为电解质的全固态电致变色玻璃技术。提出应该加快此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以满足我国建筑业日益增强的节能需求。

关键词: 电致变色器件 , 过渡金属氧化物 , 节能玻璃 , 智能玻璃

铌、钛对汽车排气系统热端用铁素体不锈钢高温力学性能的影响

董志刚 , 海涛 , 郎宇平 , 项金钟

钢铁

对含铌及Nb-Ti铁素体不锈钢进行固溶和高温时效处理,采用高温拉伸试验对其进行高温力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铌钢高温屈服强度降低较快,而Nb-Ti钢高温屈服强度变化不大.采用相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固溶铌及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时效过程中固溶铌含量均降低,含铌及Nb-Ti钢500h时效后固溶铌相差不大,铌钢中析出相主要是NbN相和M6C相(Fe3Nb3C),Ti-Nb钢主要析出相是NbTi(C,N)相和Laves相(Fe2Nb).长时间时效后,M6C相和Laves相严重粗化且分布变化明显.M6C相粗化后观察不到沿晶界连续分布,而Laves相粗化后主要在晶界连续分布,起到强化晶界的作用.

关键词: 铁素体不锈钢 , 沉淀相 , 高温屈服强度

热加工对430铁素体不锈钢“金粉”现象的影响

邵泽斌 , 海涛 , 郎宇平 , 朱心昆

材料工程 doi:10.3969/j.issn.1001-4381.2013.03.012

研究了430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和表面“金粉”缺陷的关系.通过Gleeble 3800热模拟机模拟了不同工艺条件下的热轧实验,以及热轧后模拟卷取对430铁素体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产生的影响;采用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DL-EPR)法检测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结果表明:430铁素体不锈钢在热轧时产生敏化,在酸洗过程中造成的晶间腐蚀,最终会导致冷轧后表面“金粉”缺陷的产生.Gleeble实验表明,最终变形温度为900~950℃,冷速为水冷条件下有利于避免晶间腐蚀的产生.模拟卷取实验表明,经过650~800℃的处理能够进一步避免和消除430铁素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敏感性.

关键词: "金粉" , 430铁素体不锈钢 , 晶间腐蚀 , DL-EPR

镁合金微弧氧化过程中局部烧蚀现象的研究

海涛 , 马跃洲 , 张昌青 , 马凤杰

表面技术 doi:10.3969/j.issn.1001-3660.2008.01.008

镁合金微弧氧化处理过程中存在一种局部烧蚀现象,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很快烧蚀镁合金基体.造成处理工件报废.以镁舍金AM60B为研究材料,分析了镁合金试样和镁合金摩托车轮毂在进行微弧氧化处理过程中出现局部烧蚀现象的形成机理,通过大量不同工艺条件下的试验和观察,发现局部烧蚀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分为诱发因素和外部影响条件,危害元素的存在和试样表面状态等是形成局部烧蚀现象的诱发因素;溶液状态、溶液成分、电压和电流密度等是形成这种现象的外部影响条件.

关键词: 镁合金 , 微弧氧化 , 局部烧蚀 , 生长机理 , 陶瓷层

热处理温度对溶胶-凝胶法制备ZnO薄膜晶体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

胡界博 , 王晓娟 , 娄辉 , 海涛 , 张伟风

材料开发与应用 doi:10.3969/j.issn.1003-1545.2006.04.009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旋涂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ZnO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XRD)、光致发光谱(PL)、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分析制得的ZnO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发光特性.着重考察了热分解温度对ZnO薄膜晶体结构和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旋涂法制备的ZnO薄膜样品厚度约为220nm,属六方纤锌矿结构,其c轴取向度与热分解温度有很大关系;ZnO薄膜在室温下均有较强的紫外带边发射峰,且紫外带边发射峰与样品c轴取向度没有直接关系,与缺陷有关的可见发射带很弱.

关键词: ZnO薄膜 , 晶体结构 , 光致发光

基于拉曼放大对色散渐减光纤的绝热压缩效果的优化

海涛 , 吴正茂 , 杨文艳 , 夏光琼

量子电子学报 doi:10.3969/j.issn.1007-5461.2006.01.018

数值研究了光纤损耗对色散渐减光纤中基孤子脉冲的绝热压缩的影响,并分析了利用分布式的拉曼放大来提高DDF的绝热压缩效果的方案.结果表明:光纤损耗严重破坏了DDF对基孤子绝热压缩的效果;采用分布式的拉曼放大能对DDF的绝热压缩起到很好的优化效果,获得更高的压缩因子和脉冲能量;当拉曼增益系数选取优化值0.27/LD时,脉宽为10 ps的基孤子脉冲压缩后可得到脉宽仅417fs、脉冲能量增至5.9倍、峰值功率增至136.3倍、基座能量比仅为2.8%的输出脉冲.

关键词: 光通信 , 绝热压缩 , 拉曼放大 , 基孤子脉冲 , 色散渐减光纤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下一页
  • 末页
  • 共5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