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33)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连续镀锌线试验设备加工的含钒DP980钢组织与性能

, 梁小军 , 华明建 , A.J.DeArdo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5.01.014

利用连续镀锌模拟设备,研究了微合金化元素Nb、V和V-N加入到低碳高强(980级)双相钢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在基本成分基础上,设计了不同含量的V或Nb、采用高N或正常N含量的钢,经过不同的热浸镀锌(GI)、合金化镀锌(GA)和超快冷处理.此外,还利用石英管炉对模拟镀锌后的钢板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马氏体—贝氏体—铁素体各相比例受到不同微合金化元素加入量的强烈影响,但是各相强度影响较小.在小于0.1%C~ 1.75% Mn钢中实测抗拉强度达到1 100 MPa、同时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加工硬化性能.

关键词: 微合金化双相钢 , 强度 , 塑性 , 加工硬化 , n值 , 屈强比 , 临界退火 , 热浸镀锌 , 合金化镀锌

影响连续镀锌模拟线生产高强双相钢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因素

, M.Hua , J.Uusitalo , A.J.DeArdo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6.03.027

探讨如何改善镀锌或镀锌合金化钢板基层,比如在实现高强度的同时,保持高的整体成形性能(拉伸塑性)、局部成形性能(冲裁边部塑性)和良好的点焊性能.众所周知,双相钢的强度受几个因素控制,包括最终组织中的初生(未回火)马氏体量.然丽,仍不完全清楚控制最终组织中马氏体量的因素,面确定这些因素是本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最终组织中测定的新生马氏体量认为等于临界退火时形成的奥氏体量减去当钢在经历从临界退火温度(IAT)冷却至460℃、在460℃等温过程中、最终冷却至室温是转变成其他各种相变产物的奥氏体量以及在室温下保留的残余奥氏体量.最新研究发现,特定钢在临界退火过程中形成的奥氏体量受到退火温度、热轧带钢(卷取温度)和冷轧(冷压下量)等退火前条件的强烈影响.研究了退火前条件和4种退火工艺的组合,确定实现这些更高强度DP钢最佳的强度-成形性能匹配所需的最佳热处理路线.研究用钢包括(i)具有良好点焊性能的低碳钢,(ii)加入Mo提高淬透性和Cr提高强度,(iii)加入V实现细晶、析出强化和抗回火软化.当所采用的工艺适当,这些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抗拉强度高达1000 MPa、总伸长率达到25%,面缩率45%,扩孔率达到50%.给出并讨论了这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 镀锌板 , 高强双相钢 , , 扩孔 , 高塑性 , 析出 , 储存能 , 加工硬化

改善高强双相钢冲裁边部成形性能

, M.Hua , J.Uusitalo , A.J.DeArdo

钢铁钒钛 doi:10.7513/j.issn.1004-7638.2016.04.026

双相钢具有高强度的同时表现出良好的成形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这类钢具有高的n值、均匀伸长率和总伸长率,不过,限制高强度双相钢应用的因素之一是在冲裁边部拉延过程中出现失效.为了开发具有良好冲裁边部塑性的高强双相钢,必须精心控制组织中硬相和软相的比例和硬度.冲裁边部拉延时出现的失效机制与微观组织密切相关(不同相的比例、硬度、尺寸和分布),发现在铁素体-马氏体界面出现裂纹萌生.研究了退火前的条件(热轧和冷轧条件)、不同的连续镀锌线工艺过程以及合金化元素对双相钢冲裁边部成形性能的影响,发现所有这三个参数都对扩孔试验中测定的冲裁边部塑性产生强烈影响.

关键词: 双相钢 , 成形性能 , 热轧工艺 , 冷轧工艺 , 扩孔率 , , 残余奥氏体 , 回火马氏体

原子核的反常称能谱研究

徐延冰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1.002

将具有负称的 fp 空间扩大到包含1g9/2 轨道, 采用修正的表面相互作用(MSDI), 对64Ge, 66Ge, 68Ge, 70Se, 72Se, 74Se, 76Kr 和 78Kr等偶偶核作了形变Hartree-Fock计算, 得到了基态和一些激发态的解. 同时, 还用近似角动量投影形变Hartree-Fock(PDHF)方法对偶偶核64Ge, 74Se和奇A核79Kr进行了能谱计算, 得到其正、负称带的解, 计算结果与实验谱基本一致.

关键词: 形变Hartree-Fock态 , 角动量投影 , 单粒子能谱 , 反常称态

奇A核101Pd和101Ru的负称带能谱研究

徐延冰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3.03.003

将具有正称的gds组态空间扩大到包含具有负称的1h11/2轨道, 采用修正的表面δ相互作用(MSDI)对101Pd和101Ru两个奇A 核进行了形变HF计算, 得到了基态和一些激发态的解. 同时, 还用近似角动量投影形变Hartree-Fock(PDHF)方法对101Pd和101Ru进行了能谱计算, 得到其正、负称带的解, 计算结果与实验谱基本一致.

关键词: 角动量投影 , 单粒子能谱 , 称带

单胶子交换和单π交换夸克模型中核子负称共振态的电磁跃迁振幅

, 何军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2.023

分别利用单胶子交换和单π交换夸克模型计算了核子负称激发态的电磁跃迁振幅, 讨论了两个模型所给出的不同的组态混合角.结果表明,单胶子交换模型所给出的重子波函数比单π交换夸克模型的波函数更为合理.

关键词: 组份夸克模型 , 组态混合 , 跃迁振幅

非束缚核9He的实验研究

王宏伟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4.03.003

简要介绍了目前有关非稳定核9He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现状.现代壳模型理论计算表明 9He的基态自旋称为1/2+, 而不是1/2-, 即存在自旋称翻转现象.到目前为止, 实验上虽然观测到了9He的几个共振态, 但还不能确认其基态的能量和自旋称值.利用新的实验技术--逆运动学弹性共振散射, 对9He核进行研究, 给出了共振态的自旋称可能的取值范围.在ISOL型次级束装置上的实验有望能给出9He核能级的精确测量.

关键词: 放射性束流 , 非束缚核 , 核结构

78Kr高自旋态的形状共存

白尔隽 , 王智魁 , 李险峰 , 马英君 , 赵广义 , 陆景彬 , 尹利长 , 孙慧斌 , 霍俊德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0.04.005

用熔合蒸发反应58Ni(23Na,3p)(Ein=70 MeV)和58Ni(28Si,a4p)(Ein=130 MeV)研究了78Kr的高自旋态,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γ球测量了实验中产生的瞬时符合事件,对新发现的一个负称带用多普勒位移衰减法对1 004 keV(10-→8-)和873 keV(8-→6-)作了多普勒展宽谱线形状测量.得到了负称带10-态能级的寿命τ=(2.2±0.3)ps,8-态能级的寿命τ=(1.6±0.2)ps.故可知此负称带呈现长椭形变,与正称带的扁椭形变形状共存.

关键词: 高自旋态 , 多普勒位移衰减法 , 寿命 , 形状共存

超重核性质的新观点

任中洲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2.001

简单回顾了超重核的理论研究现状, 讨论了形变对长寿命重核α衰变半衰期的影响. 分析了相对论平均场模型的有效范围. 强调了α衰变、结团放射性和自发裂变中应保持称守恒. 提出了一些新观点.

关键词: 长寿命重核 , 核形变 , α衰变 , 自发裂变

142-164Dy核的低能谱和电磁跃迁的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

昭日格图 , 白洪波 , 张进富

原子核物理评论 doi:10.3969/j.issn.1007-4627.2005.02.002

采用IBM模型研究了 142-164Dy核的低能正称态的能谱和电磁跃迁. 应用U(5) →SU(3) 的简化哈密顿量较好地描述了它们的能谱和电磁跃迁. 研究结果表明, 该核基本属于U(5) →SU(3) 的过渡核.

关键词: IBM模型 , 能谱 , 电磁跃迁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末页
  • 共4页
  • 跳转 Go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