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5)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梯度核壳结构硅丙乳液的聚合

于晓茹 , 刘国军 , 张桂霞 , 刘素花 , 王玉标 , 贾兴新 , 谢添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采用单体浓度梯度加入法合成了具有梯度壳层的核壳结构,可用于木器涂料的硅丙乳液。考察了乳化体系、聚合工艺、有机硅预聚物的引入、软/硬单体比等因素对乳液和漆膜性能的影响,用透射电镜测定了乳胶粒子形态。研究表明:OP-10/SDS/MS-1为最佳乳化体系,有机硅预聚物与其他单体一次性混合引入,软/硬比为1∶2时,所制得乳液的综合性能良好。固含量为45%,成膜温度为48℃,附着力为1级,硬度为2H,乳胶粒子有明显的核壳结构。

关键词: 丙烯酸酯乳液 , 梯度核壳结构 , 有机硅预聚物 , 木器涂料

乳化剂对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

王玉标 , 刘国军 , 刘素花 , 于晓茹 , 罗茜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1.09.004

采用半连续单体滴加法合成了粒径约40 nm分布均一的丙烯酸酯微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配比、用量及反应型乳化剂V -20S的引入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跟踪测试了乳液聚合过程中粒径的变化,探讨了聚合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粒径大小和分布变化.结果表明:以MS - 1/SDS/OP - 10为乳化剂且质量比为0.7∶0.2∶0.5所制备微乳液性能较好,反应型乳化剂V -20S用量为0.6%,乳化剂总用量为3%时,合成出的乳液粒径为43.1 nm,乳液聚合稳定性好,涂膜附着力为1级,耐水时间超过500 h.

关键词: 丙烯酸酯 , 乳液聚合 , 微乳液 , 乳化剂 , 粒径

含磷聚丙烯酸酯聚氨酯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王玉标 , 刘国军 , 刘素花 , 张桂霞 , 于晓茹 , 郭焕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2.02.005

在聚氨酯(PU)的合成过程中引入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丙烯酸等制备的预乳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引入偶联剂继续反应得到PUA乳液.引入磷酸酯功能单体,制得了耐水效果优良的水性PUA乳液.考察了偶联剂种类、偶联剂用量、磷酸酯功能单体用量对乳液和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为偶联剂得到的PUA乳液性能最佳,引入磷酸酯功能单体得到稳定性出色、耐水时间达到500 h、涂膜附着力1级、无闪蚀现象的PUA乳液.红外分析表明:PU-AC交联得到PUA,磷酸酯功能单体以共价键的形式在PUA中存在.

关键词: PUA乳液 , 偶联剂 , 磷酸酯单体 , 耐水时间

二氧化硅形态对有机-无机复合弹性乳液涂膜性能的影响

罗茜 , 刘国军 , 张桂霞 , 刘素花 , 于晓茹 , 王玉标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2.05.001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为聚合工艺,利用无机二氧化硅改性纯丙烯酸酯弹性乳液,使之兼有有机相和无机相的优点,制备有机-无机复合弹性乳液.分别选用3种不同形态的二氧化硅(纳米二氧化硅粉体、硅溶胶、正硅酸乙酯和A -151)进行对比试验,考察了二氧化硅形态对聚合物膜力学性能、吸水率、光学性能、耐热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硅形态对有机-无机复合弹性乳液涂膜性能有较大影响,二氧化硅以正硅酸乙酯和A-151的加入方式为最佳.

关键词: 二氧化硅 , 弹性乳液 , 有机-无机复合 , 丙烯酸酯

环氧改性含磷苯丙防锈乳液的合成

徐晶 , 刘国军 , 刘素花 , 王玉标 , 于晓茹 , 罗茜

涂料工业 doi:10.3969/j.issn.0253-4312.2011.03.010

采用常规乳液聚合方法,以环氧树脂改性含有磷酸酯功能单体的苯丙乳液来制备水性防锈乳液.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等为共聚单体,引入环氧树脂及具有抗闪蚀功能的磷酸酯功能单体,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环氧树脂、磷酸酯单体不同用量对乳液及其漆膜的影响,并对乳液的粒径、固含量及漆膜的耐盐水性、附着力等性能进行测试,逐步优化聚合工艺来合成具有高效防锈的新型环氧防锈乳液.研究表明,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环氧树脂用量、磷酸酯单体用量分别为单体总量的1.5%、0.6%、7%、3%时,可制得性能较好的水性环氧改性含磷苯丙防锈乳液.

关键词: 防锈乳液 , 环氧树脂 , 磷酸酯功能单体 , 苯丙乳液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