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材料期刊网

材料期刊网

高级检索

  • 论文(4)
  • 图书()
  • 专利()
  • 新闻()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研究针刺对家兔血浆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侯经国 , 刘慧玲 , 何天稀 , 王柱命 , 毛学峰 , 杜新贞 , 邓华陵 , 高锦章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2.02.011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了电针刺激家兔肾旁穴前后其血浆及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研究了神经递质的变化与家兔繁殖能力的关系.该实验采用ODS柱,流动相为V(0.02 mol/L柠檬酸三钠-0.05 mol/L磷酸氢二钠)∶V(甲醇)=95∶5的溶液,用电化学检测器检测.实验证明,血浆及脑组织中NE,E,DA和5-HT的含量在针刺肾旁穴前后都有了显著的变化,说明针刺能激发家兔脑内神经元的活动,导致相应的递质含量的变化,同时使得血浆中相应含量也发生变化.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能引起动物体内雌激素的增加,使兔子的繁殖能力增强.该方法为临床诊断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稳定可靠的生化检验手段.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 电化学检测 , 单胺递质 , 针刺

红霉素作为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选择剂拆分两种联苯双酯类药物

侯经国 , 何天稀 , 刘慧玲 , 邓华陵 , 毛学峰 , 杜新贞 , 高锦章

色谱 doi:10.3321/j.issn:1000-8713.2003.01.019

首次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作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分离了两种联苯双酯类保肝药物.实验考察了背景电解质中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及浓度、分离电压及温度、红霉素浓度、有机添加剂甲醇含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磷酸盐浓度为50 mmol/L(pH 5.0)、分离电压为-20 kV、红霉素浓度为30 mmol/L、甲醇的体积分数为50%是最佳分离条件.同时证明红霉素可以作为手性选择剂用于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

关键词: 红霉素 , 手性选择剂 , 毛细管区带电泳 , 手性分离 , 联苯双酯类药物

高氯油田水溶液中咪唑类缓蚀剂的性能

左秀丽 , 舒建华 , 王志民 , 何天稀

腐蚀与防护

采用失重试验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苯并咪唑及6-硝基苯并咪唑两种缓蚀剂在含氯油田水溶液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并探讨其缓蚀机理,研究了两种缓蚀剂添加量对缓蚀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并咪唑及6-硝基苯并咪唑缓蚀剂都具对Q235钢有明显的缓蚀作用,苯并咪唑缓蚀率随着浓度增大呈现增大趋势,浓度为1.0 g/L时缓蚀效果最好,缓蚀率达90.41%;6-硝基苯并咪唑的缓蚀率随着浓度的增大具有极值效应,当浓度为0.5 g/L时,最大缓蚀率为84.78%.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试验结果与失重法的结果一致,都表明在油田水溶液中苯并咪唑的缓蚀率较6-硝基苯并咪唑高.苯并咪唑的缓蚀效果较6-硝基苯并咪唑更好,且两种缓蚀剂在Q235钢表面的吸附都为自发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关键词: 苯并咪唑 , 6-硝基苯并咪唑 , Q235钢 , 缓蚀剂

微流控技术制备吡柔比星聚乳酸微球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罗婷婷 , 何天稀 , 梁琼麟 , 胡坪 , 王义明 , 罗国安

材料导报

微流控液滴技术是制备单分散性药物载体的理想方法,对精确考察药物的释放行为、释放机理及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亲水性修饰T型通道产生单分散性吡柔比星聚乳酸液滴,考察了通道性质对液滴生成的影响以及连续相和分散相流速与液滴尺寸的关系,制备了两种粒径的吡柔比星聚乳酸微球并考察了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经修饰的通道可产生稳定均一的液滴,通过调节两相流速可以有效控制液滴和微球的尺寸,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吡柔比星体外释放缓慢且无明显突释,尺寸较大微球的释放速率较慢.

关键词: 微流控 , 吡柔比星 , 聚乳酸 , 微球 , 体外释放

出版年份

刊物分类

相关作者

相关热词